APP下载

山西大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21-12-24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旱作有机绿色

陈 阔

(山西省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6)

大同地处山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高寒冷凉,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四季分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谷子、糜黍、杂豆、薯类、燕麦、黄花、黄芪等众多优质特色产品,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无公害、无污染、绿色安全,符合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扬长避短,变自然条件劣势为有机旱作农业优势,对全面推进特色农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有重要作用。

一、大同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

2018 年以来,大同市重点围绕“土、水、种、技、机、绿”六字要领,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水集约增效工程、旱作良种攻关工程、农技集成创新工程、农机配套融合工程、绿色循环发展工程、品牌建设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重点创建了灵丘县、云州区2 个省级示范县,以及11 个省级封闭示范片;全力打造了1 万公顷桑干河流域有机旱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推广渗水地膜2 万公顷,建设旱作节水示范区0.55 万公顷,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0.7 万公顷以上;开发了“大同好粮”全省首个市级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种养加绿色循环、农文康旅相结合的高质量农业现代发展模式,为有机旱作农业创新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1]。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

为全力推进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等11 个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相关重点工作。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深化认识,落实举措,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抓推进的良好氛围。

2018 年以来,全市不断加大有机旱作农业投入力度,累计达1.98 亿元,其中:省级资金1300 万元,市级资金6500 万元,县级资金3400 万元,自筹资金8600 元。按照统筹使用、分类实施的原则,把项目资金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做大做强。

2、重视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合作

深入推进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大院大校”合作。2019 年,市财政列专项资金2000 万元,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大同有机旱作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了6 个有机旱作农业的课题研究。2020 年投入科研资金500 万元,建立中国农大有机旱作工作站,创建4 个科研试验基地,进行有机旱作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研发推广与科技示范,制定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规划、标准、技术规范,不断健全完善有机旱作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加大有机旱作农业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创新力度[2]。

3、科学有序推进,绿色健康发展

(1)提升耕地质量

有机肥替代化肥。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采用绿肥、农家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培肥地力。

秋深耕加厚耕作层。“深在秋里,收在斗里”,深松整地打破多年翻耕形成的犁底层,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秸秆还田。秋收时采用联合收获机机械收割,在收获的同时将农作物秸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覆盖在地表。

(2)推广优良品种

以高粱、谷子、黍子、绿豆、马铃薯等特色杂粮为重点作物,筛选推广了张杂谷13 号、晋黍8 号、晋黍9 号、晋杂22、晋早5564、晋薯16 号、冀张薯12 号等一批耐寒、耐旱、耐高温、抗病虫害、抗倒伏、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通过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市有机旱作优良品种大面积种植,目前全市高粱良种覆盖率达100%,谷、黍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

(3)农技集成创新

经过3 年探索,集成推广应用了高粱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谷子地膜穴播技术、膜侧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等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全市推广谷子地膜覆盖机械化穴播技术覆盖率50%,高粱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技术覆盖率30%,形成了有机旱作农机与农艺配套的技术模式,完善了机械化旱作节水种植技术,农机化水平逐步提高。

(4)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深入推进病虫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加大农作物绿色防控力度,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农用地综合养分平衡,实现种养循环发展。

使用智能无人机飞防。全市智能植保无人机达到了县区全覆盖,主要用于病虫害绿色防控与液面肥的喷施。应用了种子处理、物理诱控(杀虫灯诱杀、黄板诱杀)、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实现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4、打造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升级

2018 年“大同好粮”作为山西省首个市级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以“品牌化、电商化、数字化”为支撑,实施“线下实体+线上平台+产业培育机制+节事品牌”“四个一工程”,加快创建品牌、标准、准入体系,全方位进行打造。通过举办大同好粮…京东三晋好物节、“大同好粮”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借助“星光扶贫”行动相关活动,以及全国“三农”发展大会、全国全省等农交会,成功推出了“大同黄花”“东方亮”“恒山黄芪”“雁门清高”等知名品牌,实现了品牌共建、形象共生、文化共融、资源共享的区域品牌体系。

三、成效亮点

1、推进整县示范

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和共同富裕”的思路,在灵丘县南部山区5 个乡镇1185 km2区域内实施有机农业。通过省级示范县创建连续举办了6 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以车河为例的《有机农业:山西省灵丘县村级有机农业扶贫模式》被收入“中外减贫案例”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扶贫模式类中外减贫案例”,打造了车河、桃花沟等有机旱作社区,发展有机农业成为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2、应用集成技术

示范区通过选用抗旱良种、应用综合集成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有机旱作农业措施,增产效果明显。例如天镇县高墙框村的高粱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采用增施有机肥、渗水地膜、全覆膜、精量播种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产量达750 kg,亩增产200 kg,而且产出的高粱颗粒饱满、容重高,酿酒产出率高,产品供不应求。云州区瓮城口村谷子有机旱作核心区平均亩产600 kg,亩增产100 kg,亩增收700 元,形成了谷子高产栽培的典型样本,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3、拓展销售渠道

2020 年5 月市政府与中央电视台在北京联合全国青联、淘宝、抖音、快手、京东成功举办了“星光行动…大同好粮助农专场”直播活动,“大同黄花”“东方亮”有机小米等22 款“大同好粮”特色农产品悉数亮相,诸多一线明星、网红以最强阵容、最大声量助力“大同好粮”区域公用品牌宣传与特色农产品销售,网上观看人次1700 万,间接宣传2 亿人次,带动销售额6000 多万元。这些与时俱进的举措拓宽了销售渠道,极大地宣传了“大同好粮”区域公用品牌的良好形象[3]。

猜你喜欢

旱作有机绿色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绿色低碳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