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内功,脱胎换骨
2021-12-24徐长风
◎徐长风
练好太极拳,会让人体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传统太极拳理论,用阴阳辩证,用“空、无、静”诠释,留下许多宝贵文献,传承许多太极术语。前辈对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用一句句意境深刻的术语进行指引,形成璀璨的太极文化。这是历代先辈智慧的结晶。这些术语,虽然一句一句分开,但每一句话,都同另一句有内在联系。掌握这些术语从而修炼太极拳内容,就能正确认识并体会到“胸空腹空”“保持平衡”“阴阳互补”“伸屈同在”的内在效果,产生“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外在作用。
练习太极拳的人都会接触到许多太极拳术语,但练拳人在学习术语时,常常孤立看待某一句术语,不把术语与术语之间的连接关系考虑在内。如此理解和修炼太极拳,就达不到内功灵巧波动的要求。若把多种术语集合起来理解,内层呈“象”,外层成“架”,就可以达到散中求和,目标统一。
譬如太极拳中的站桩,就是“散中求和”的应用。
太极拳中的许多术语不好理解。譬如,人体之“象”为何物?
“象”的说法是集合多种术语后得来。国学大师南怀瑾在《易经白话》一书的导言中说:“‘理、象、数’三要点,是中国文化之根。”众多术语集合成“象”,在“理”的指导下,产生合理之数。“理”第一位,中间是“象”,在运动中产生“数”,这种运动观古今是相通的。
假如把“‘理、象、数’三要点”作公式代入人体,用传统《内经》“天人合一观”的理论,再用现代《肢体解剖学》《经络学说》的理论来理解“象”的运动,就会发现其操作性非常明晰,这种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上的。如此理解和应用太极拳,就把太极拳的内容与外在物理特征结合了起来。
一、太极拳陈杨大架“川字桩”站桩法,可得大架之“象”
上身:用术语做虚领顶劲,双手立腕前伸,拇指一前一后像连在一起伸在胸的远前,双手相合肩必内旋。双手胸前相合,与头上顶呈一个圆。
下身:踝关节前屈,同时开胯。髋关节屈且外旋。此时腰胯呈横向扩张之态。下身强行压缩又横向扩张,像浮在水面上的缸。
上下相加得大架之“象”。因肩内旋、髋外旋,体内必得平衡,胸空腹空。大架“川字桩”上敛下张,既平衡又抗压反弹。
二、太极拳孙吴叶武小架“三体式站桩法”,可得小架之“象”
上身:一手立腕中指钩屈护肚脐,一手立腕中指钩屈伸在胸远端。手臂一前一后展开,肩必外旋,手呈展开之势。此时手的中指与下臂成一直线,动时手指力可以不过肘,隔空同肩髋关节相接。手指力隔空同肩髋关节相接这个道理,使我们做到手动即是肩髋旋,肩髋旋即是手动,实现“身手一致”。手随身体而动,可柔可刚。
下身:踝关节前屈,膝内扣。髋关节屈而内旋,腰腿即像陀螺向下旋转。此时,站立不管高低,上身一有阻力就下旋,成“爬行”下蹲起跳式。
三、参悟内功用法,能够脱胎换骨
现代年轻人时间紧,负担重。若用不多时间,通过站桩,学会头顶足沉两极,头足上下对拉将胸腹撑空,然后借大架小架之“象”,通过手的物理性开合运动,训练肩髋不同旋转法。不消一年半载,就可把身体大架小架骤变做出来。
身体做出大架小架骤变,并养成习惯,也是训练平衡功能的过程,也是达到人的心理生理合二为一的法门。当做到时,人体回归先天,先顾内再顾外,可以做到心理不妄想,生理不妄动,胸空腹空,人体平衡,脑力充足,在面对工作困难、天气变化、情感冲击时,都可以用大架小架骤变法来应对。功力不管大小,都能排除干扰,保证人体健康,可智慧地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享受完美人生。
如此一来,动手有武功,动心有文采。可谓文武集于一身,成为最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