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牌坊村农业产业升级路径

2021-12-23李振鑫杨孟奇王慧邹玲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乡村振兴

李振鑫 杨孟奇 王慧 邹玲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城郊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牌坊村茶产业的调查研究发现,牌坊村的农业产业升级的主要做法是引入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坚持多元化治理模式,从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志愿服务、赋能赋权和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将传统的城郊农业产业模式升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升级路径;江苏省南京市牌坊村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9.0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郊农业产业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创新其发展模式,对于推动我国乡村振兴、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1]。在调查南京市江宁区的牌坊村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城郊农业产业实现现代化转型和升级发展的具体路径。

1 制约牌坊村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城郊农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郊农业,尤其是靠近大城市的城郊农业应如何发展,如何使城郊农业产业升级,如何将城郊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良好的结合起来,这是目前城郊农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2]。在调查中发现,南京市江宁区的牌坊村不仅成为全国首家的“社工村”,而且成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1.1 自然条件

调查研究发现,牌坊村是典型的城郊农业乡村。该村位于南京市的西南部,距离南京市区40 km,为典型的丘陵山区,海拔200 m左右。虽然牌坊社区的山水资源丰富,也具有多种物产,但长期以来因为交通不便而封闭落后,村民的收入水平低下。在2013年之前,从牌坊社区到南京市区需要先步行1 h到最近的陆郎镇,然后乘坐约2 h的公交车,全程要耗时超过3 h。不利的交通条件让牌坊村长期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状况,当地的茶叶等农产品难以销售出去。

1.2 产业状况

牌坊村依托山水资源,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茶叶种植。但是茶叶却“困”在山沟里难出门,一些中青年离开村里外出打工,仅留守了老人、儿童。原有的茶叶产业面对市场呈现出的问题有:1)农产品竞争力薄弱,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茶叶价格抬不上去;2)农产品品牌数量不足,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农产品加工包装盒技术含量低,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3)农业经营发展形式单一,多数农产品仅是单纯的加工业,并没有很好地将农业生产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农产品的开发能力不足,产品加工链条短、精致加工薄弱、市场占有份额低等问题不断涌现[3]。

1.3 社会发展状况

牌坊村除了在茶产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民参与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发展弱化了村民的主体性,导致其参与度不高、社会知觉不足,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4]。

2 牌坊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随着各种问题的增多,牌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意识到仅靠自身资源难以在短期内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为此,牌坊村借助江宁区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牌坊村引进旅游开发集团,开通了公路,修缮了老旧房屋和街道,为产业升级和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牌坊村党支部书记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宽阔的视野,她提出通过引进社会组织,推动“三社联动”,以此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此,在“牌坊之治”的力量中,将党员干部定位为“带头人”,将农民群众定位为“主力军”,将社会组织定位为“护航者”。在认识到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后,牌坊村进一步寻求提升社会工作的地位。在2020年初,党支部书记在与江宁区星火社工事务所等社会组织负责人沟通后,确立了建设“如愿社工村”的构想。“如愿社工村”通过“整合社会工作”的方法策略,通过挖掘社区优势、资产和能力,从村民自治参与、生活生计发展、邻里自助互助、社区文化多元4个方面开展整合社会工作服务,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共同行动,共同建设,打造充满温情、亲情和热情的活力型乡村,重塑“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企业和村民”良性互动的社会共同体。

2.1 从搭建平台入手,培育社会工作项目

牌坊村积极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目前共有6家,以儿童社会工作为主线,培育出青芽课堂、茶乡丽人成长营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开展针对村民家庭的专业服务。除此之外,牌坊村将服务延伸至养老、助残、环保、社区治理等多个领域,构建起该村的社会服务网络。牌坊村还牵头成立了茶乡社工联合会,通过定期开展茶乡公益市集,为村民提供多种社会工作服务等方式,让各方社会力量都能参与服务,推动当地专业社会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2.2 从整合资源入手,推动乡村振兴升级

1)岘里乡学院。该学院的建设融汇了牌坊村历史、人文、乡土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果,主要包括农耕体验、茶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体验、自然教育及团建聚会这5个方面,青少年亲子家庭、企业都可以参与这些研学课程与体验活动。2)线上城乡合作平台。牌坊村积极建设“茶乡直播间”“微店”等。3)各类自治组织。在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下,牌坊村先后成立了黄龙岘农家乐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社、民宿行业协会等多个自治组织,这些协会成员通过自治监督,不断推动乡村业态规范化发展。此外,牌坊村积极邀请民宿经营户、研学营地等“新村民”群体参与村经济发展决策,通过茶乡圆桌会,让人们积极参与村庄事务,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2.3 从志愿服务入手,构建持续发展格局

从管理系统、发展系统、支持系统、激励系统等多方面共同着力,不断推动农村志愿服务体系建立,打造牌坊村特色志愿服务体系。1)牌坊村打造了“志愿益家”——志愿服务需求与资源信息的集散平台,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提升志愿服务品质。牌坊村以茶乡“三青”志愿服务队(青芽青少年志愿服务队、青枝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青林亲邻志愿服务队)为着力点,融入青芽课堂与特色公益活动,以更加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来满足受众需求,提升自身建设水平。2)完善志愿服务人才队伍与体制机制建设。牌坊村在不斷探索完善志愿者管理与激励机制,通过发放“志愿服务护照”,鼓励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将志愿服务融入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二者互动格局。

2.4 从赋能赋权入手,丰富基层民主内涵

牌坊村始终坚持贯彻党的领导,落实党的各项决议,深化基层民主建设,积极开展同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牌坊村基层组织配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各项服务,同时协助社会工作者同街道民政、妇联、团委、残联和老龄办等部门的合作,增强其作为团结组织群众的纽带作用。每月一次“茶乡夜话”活动,将茶农、农家乐工作人员、村干部、社工及其他村民等汇集一堂,针对共同主题共同商讨解决对策,提升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主动性。此外,牌坊村还积极选拔村内各项事务的领导者,针对性地引导村内党员、退休干部、妇女等人群,使其在村内志愿服务、日常管理、事务决策等方面发挥力量,提升村内自治组织能力[5]。

2.5 从完善机制入手,擦亮茶乡文化品牌

面对上述问题,牌坊村积极探索优化方案挖掘牌坊村历史,重建村民文化认同感。目前,牌坊村组织了“三青”志愿者收集整理牌坊村志、口述史、如愿故事、战备林场知青回忆录等多类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展现出历代牌坊村民团结、奋斗、奉献的“茶乡精神”。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唤起村民共同的文化记忆。牌坊村致力于重现茶乡音乐节、茶乡运动会、岘里年货大集三大茶乡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拉进邻里关系,真正做到“留住乡土、守住乡愁”。开展特殊群体帮扶活动,点燃乡风文明热情。依托牌坊村扶志基金,牌坊村开展了“茶乡一公益”“茶乡焕新”“党员周三清洁日”等活动,在这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环保理念、党的方针政策等,致力于做有温度的志愿服务[6]。

3 结语

在探索郊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上,需要依靠乡村与社会组织合作进行社区治理,在社区治理中实现村民自治参与、生活生计发展、邻里自助互助、社区文化多元。牌坊村先后引进了各种社会组织,包括信睦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厚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千百园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颐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星火社工事务所等。这些社会组织各自的专业优势不同,打造了一批具有岘里特色的文化产业,如美丽乡村建设课堂、乡村文化研学体验课程、茶乡公益行等[7]。探索建立茶乡振兴联盟,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最终形成融合社工、乡学院、商会、集团、农家乐、茶农及新村民的7大资源合作平台,形成更优质的郊区农业产业发展新态势,不断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8]。

参考文献:

[1] 新華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EB/OL].(2020-01-02)[2021-06-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0-02/05/c_1125535347.html.

[2] 张缤予.乡村振兴背景下延边农业农村发展路径探析[J].延边党校学报,2020,10(5):86-88.

[3] 戴利朝.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5):104-110.

[4] 王瑞华.后精准脱贫时期社会工作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视角、场景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7(4):131-138.

[5] 汪鸿波,费梅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反思及分层互嵌[J].甘肃社会科学,2019(1):179-185.

[6] 文军.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出路[J].江苏行政学院报,2012(1):57-61.

[7] 陈松友,卢亮亮.自治、法治与德治: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J].行政论坛,2020(1):17-23.

[8]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206-222.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试论“创新”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