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1-12-23吉格木德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学生兴趣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吉格木德

摘要: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用最简洁易懂的语言教授给学生知识,需要在备课、授课及课程总结中都融入趣味化内容,将所讲授内容依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依据课堂的反馈情况和学生的兴趣走向来调整下节课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以兴趣为导向”来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223

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小学生的学习历程,发展抽象思维,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按照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摆脱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探索,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实现自主学习。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限于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体制,部分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片面地进行“一言堂”或“满堂灌”,导致课堂教学始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虽然学生学习到了很多的解题技巧,然而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一点点好处。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常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比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死板,使得学生缺少自主探究意识和思考能力。比如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在听课时存有明显的反感、抵触、厌学心理等,这些因素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拦路虎”,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兴趣

首先,课堂氛围的营造,应当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陪学生学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自习时间教师应坐到讲台备写教学方案并随时回答学生不懂的问题,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其次,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一时的成绩而是有益于终身的事情,让学生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尝试着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绘制黑板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通过黑板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既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进行数学知识的交流。最后,教师要做好帮助学困生的教学工作,不落下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而是要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策略,尽量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二)关联现实生活,体验应用之趣

学好数学可以为我们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接触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图景,讓学生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得到成就感,同时能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认识数学学科发展的意义。例如,在教学教师在教学《元、角、分》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些纸币的认知和有效运用,就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趣味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小小商店”的图片,甚至可以附上一些超市特有的叫卖广告,让学生能够一下子进入到“购物”“卖东西”的情境中。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售货员、收银员、推销员等角色,不同的商品安排不同的销售员,所卖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让学生做的就是自己理清楚所卖商品的价格,甚至可以算好折扣力度等。而购物者就要根据自己手中的纸币数额,买到老师规定的东西。最后,当学生都做好准备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这个小小的活动。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深化对元角分的认知,促使他们明白纸币的实际运用情况,实现对这些知识点的有效运用。

(三)利用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教师不能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讲解上,应当转向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发展能力。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鼓励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小学生提供实践所需的支持,引导全体小学生参与进来,使其对所学知识有更直接的体验。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小学生利用教具资源进行数学知识的演示,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可以利用教具来检验推理的准确性,让小学生在猜测、探索、证实的过程中形成学习兴趣,获得真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做了,才能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找到学习的动力。

(四)创建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在教学有关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运算规律,如“11×34+89×34”。当学生掌握这一类基础运算规律后,教师可以适当加大数学难度“11×34+17×34+72×34,99×34+34,101×34-34…”强化学生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发现解决这类题型的规律,通过总结、归纳掌握乘法分配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正确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探究,从而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并掌握,并为高效化课堂的创设起到奠基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宗旨,也是教学中广大教师所不断想要达到的教学高度,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探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形式,努力让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充满趣味性,更加轻松愉快,进而实现数学课堂“学”与“乐”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敏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20(97):85-86.

[2]韩小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清风,2020(22):58.

[3]刘学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写算,2020(32):152+154.

猜你喜欢

学生兴趣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