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兽医治疗研究

2021-12-23张军,刘发全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预防治疗诊断

张军,刘发全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养猪过程中的常见病,临床上以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症状。为有效防治该病,需早诊断、早治疗。本文就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预防;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该病具备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会引发猪只高热、腹泻、呕吐以及脱水等,若缺乏及时有效治疗,常导致猪只大批量感染,使养殖户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养猪产业的发展。基于此,需深入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以保证猪群健康。

1 流行特点

1.1 传染源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以及带毒猪,其呼出的气体、鼻分泌物、呕吐物、粪便、尿液、乳汁等均携带有病原,上述病原还会污染周边空气、水源、饲料、用具等[1]。

1.2 易感动物

猪传染性胃肠炎仅侵染猪只,不会侵染其他动物。各个年龄猪只均易感,尤其高发于10日龄内的仔猪,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甚至可以达到100%。成年猪、育肥猪以及断奶猪患病后临床症状并不严重,多数经过几日即可自行康复。

1.3 传播途径

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健康猪多因与患病猪、潜伏期病猪直接接触而感染。猫、犬等亦可携带有该病病毒,进而导致猪只间接患病。

1.4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具备地方季节性流行特点,在每年的12月至翌年4月发病最多,1—2月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在夏季发病率极低[2]。在新疫区,该病通常呈流行性发生,发病迅速,仅需7d即可传播至整个猪群,几乎全部猪只均可发病,10日龄内猪只死亡率可达100%,几周后该病即可终止,成年猪以及青年猪即可产生主动免疫,大约一半猪只康复后会转变为带毒猪,其排毒周期可持续2~8周,部分甚至可达到100d。在老疫区,该病则具备地方流行性特点,断奶仔猪发病率较高,常与球虫、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多数母猪具备抗体,哺乳仔猪超过10日龄后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甚至无任何发病以及死亡现象。待仔猪断奶后,重新转变为易感猪,极容易出现二次感染。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

在发病初期,仔猪的典型症状为暂时性呕吐,喷射状的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颜色为绿色、黄色或者白色,哺乳仔猪患病后粪便内夹杂有尚未消化的凝乳块,存在明显的恶臭气味。排泄物内水分以及电解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正常,无糖。猪只存在严重的口渴以及脱水现象,其体重明显减少,日龄越小病猪病死率越高,仅需2~7d多数10日龄仔猪即死亡。若母猪患病,其泌乳量明显减少,仔猪常因乳汁不足,营养失调而导致病情加重。部分仔猪在发病前,体温短暂升高,出现腹泻症状后体温明显降低。

2.2 成年猪、架子猪以及肥猪

成年猪、架子猪、肥猪患病后症状较轻,仅仅数日表现为食欲不佳甚至拒食,部分猪只存在呕吐现象,接着出现水样腹泻[3]。其粪便颜色为褐色或者灰色,体重迅速较少。成年母猪患病后,其泌乳量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泌乳,大约7d停止腹泻症状,病猪死亡概率极低。部分泌乳母猪患病后症状较为严重,其表现为高热、厌食、呕吐、无乳等。

2.3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脱水严重,其胃部夹杂有凝乳块,胃底黏膜存在出血以及充血现象,同时表现覆盖有黏液,大约一半病猪胃底黏膜存在斑状出血或者点状出血,胃内容物颜色为鲜黄色,同时夹杂有颜色为乳白色的凝乳块;病猪小肠膨大,同时存在卡他性炎症,肠管呈半透明状并胀大,肠壁厚度变小并丧失弹性。病猪肠道内液体较为稀薄,类似于泡沫,颜色为黄绿色或者白色;肠系膜存在明显的充血现象;哺乳仔猪淋巴结肿胀,肠系膜淋巴结无乳糜管;部分仔猪患病后会出现肺炎病变。若猪只较大,其淋巴结以及脾脏肿胀明显,肾包膜下存在出血现象,部分病猪膀胱存在出血点,其心肌颜色为灰白色,冠状沟存在点状出血现象。

3 治疗方法

3.1 中药治疗

将黄芩、当归、槟榔各5g,肉桂、秦皮、黄连各3g,甘草、马齿苋各2g,加清水煎煮3次,将上清液滤出后混合并为病猪灌服,每头病猪用药1付/d,连续用药4d。

4.2 西医治疗

为仔猪灌服3万~5万IU/kg·bw的链霉素或者1万~2万IU/kg·bw的庆大霉素。另外,还需结合猪只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若病猪呕吐较为严重,可为其肌内注射2~5mL VB1;若病豬拒食拒饮,脱水严重,需每日为其灌服5次20mL的葡萄糖、氯化钠水溶液,直至其康复。

将百草霜、粟壳各20g、砂仁12g混合后研碎,按照0.5~1.0g/kg·bw的用量供病猪服用,用药2次/d;将250g陈醋以及200mL水混合后为病猪灌服;将白术60g、生姜30g加清水煎煮后加100g红糖为病猪喂服。

5 预防措施

5.1 坚持自繁自养

首先,在日常养殖中,养殖人员需始终坚持自繁自养,采取正规渠道引入仔猪,严禁引入疫区或者发病猪场仔猪。其次,养殖人员必须明确掌握仔猪的生长特点,以及时发现病猪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降低仔猪死亡概率,同时对仔猪健康状况定期检查,以明确猪群健康状态。此外,对于外来仔猪,必须隔离饲养,保障仔猪健康,无疫病后方可混合饲养。

5.2 重视免疫接种

通过免疫接种,可帮助仔猪体内产生传染性胃肠炎免疫抗体,以降低猪群患病概率。通常情况下,在母猪分娩前2~5周,需为其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型)三联活疫苗。在母猪分娩前30d,结合母猪体质,为其接种不同剂量的免疫疫苗。若母猪体重少于25kg,仅需为其接种1mL疫苗;若体重在25~50kg,将接种剂量控制在2mL;若体重超过50kg,接种剂量以4mL为最佳。在为母猪接种时,可在其后海穴注射疫苗,15d后母猪即可获取免疫力;仔猪通过吸食母乳可获取免疫力,这样胃肠炎发生概率可显著降低。

5.3 强化饲养管理

首先,在日常养殖中需高度重视猪群生长环境,保持圈舍内良好的卫生状况,对猪舍定期清理,强化通风及排水,以确保环境质量良好,避免因病毒滋生而导致猪群患病。其次,需定期消毒猪舍,每周消毒次数不得少于3次,同时需选择适宜消毒剂,严禁选择气味过大、刺激性过强的消毒液,通常,可采用10%~20%新鲜石灰水、3%的甲醛或1%的甲酚皂溶液。若圈舍内出现患病猪,需对猪只健康状况仔细检查,严格消毒隔离期间喂养设备以及运输工具,以避免疫情扩散。最后,需为母猪营造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保持其温度适宜,在昼夜温差过大时期,可避免疫病发生,保证仔猪出生后获取充足的母乳,进而提升仔猪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贾瑞琴.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19(5):144.

[2] 邱鸿杰,蔡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方法分析[J].动物医学,2017,47(2):75-76.

[3] 陈桂花,窦蔚忠.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方式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8):203.

猜你喜欢

预防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