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2021-12-23刘文静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鸭群临床症状防治

刘文静

摘要:随着饲养鸭群数量和场地的增加,鸭群的饲养密度也越来越大,如果管理疏忽或者环境条件较差,非常容易引起鸭群感染浆膜炎病。再加上本病具有急性发病、传播速度快等特性,能够引起鸭群发生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管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鸭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尽量减少本病对鸭群产生的危害。

关键词:鸭群;浆膜炎;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雏鸭产生的危害较大,一般雏鸭感染本病后出现慢性或急性败血症。典型的病理变化是包心包肝症状,也就是在肝脏、心脏周围被覆一层纤维素包膜,气囊混浊、且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发生关节炎和脑膜炎。雏鸭发病后出现精神状态极差、鼻腔分泌物增加、头颈震颤、采食量减少、体重下降等症状,并且死亡率和淘汰率都很高,一些管理人员将本病称为枪眼型疾病,鸭群一旦染病,不仅发病快,而且死亡率高,给养鸭场造成巨大的损失[1]。

1 流行病学

在自然环境中本病是鸭群最容易感染的疾病之一。本病不仅能够通过受到污染的粉尘、饮水、饲料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划破的足底进行感染,而且外界生存的蚊子对鸭群进行叮咬后也能够传播本病。鸭群感染本病后,生长发育迟缓、体质明显下降,容易继发或感染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进而加重病情和增加治疗难度。

如果鸭群生活在干净、干燥,温度适宜条件下,摄入的营养物质比较全面时,鸭群的发病率通常较低。反之鸭群生活环境条件恶劣,舍内空气污浊、氨气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粉尘飞扬、垫料潮湿且未能及时更换、从舍内转到阴冷条件下饲养等,鸭群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另外,鸭群摄入营养缺乏或不平衡,转群应激、感染其他疾病等,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低下,进而加快本病的流行和发生[1]。

2 临床症状

鸭群发生本病后表现的症状比较一致,刚开始发病时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停止采食、眼睛和鼻腔分泌大量黏液、有呼吸道症状,发生腹泻、粪便呈棕红色或奶油色。随着病情向严重处发展,病鸭不愿行走、瘫痪或共济失调,甚至出现麻痹和抽搐等神经症状,并且排出稀薄粪便,颜色呈淺绿色。整个病程大约为1~3d,随后发病鸭群出现死亡现象。

3 治疗方案

实际生产中,一旦确定鸭群感染本病后,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按照每只病鸭注射青霉素钾8万IU、双黄连0.1mL、板蓝根0.2mL和地塞米松注射液0.1mL联合用药。2次/d,连续注射2d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实验条件的养鸭场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来治疗,常见的敏感药物有:青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等,可以明显降低鸭群的死亡率[2]。

由于鸭群发生本病后,环境中的用具、设备、垫料、笼具等都会受到病菌的污染,在治疗本病过程中,需要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如果对整个环境或设备不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就会对下个批次的鸭群造成危害,同时病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进而增加鸭场的用药成本和治疗难度。由此可见,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2]。

4 预防措施

4.1 入舍前彻底清理和消毒

在雏鸭入舍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按照由里到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清理、清扫、冲洗和消毒,必须将粪便和垫料清理出去进行发酵处理,以便杀灭里面存活的病原体,避免进一步污染环境。选择2~3种敏感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处理,有利于彻底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菌。同时对上个批次鸭群使用的料槽和饮水器等用具需要认真清洗和消毒,避免饲料和饮水受到病原菌的污染。另外,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消灭传染源和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4.2 供给适宜的环境条件

首先根据饲养鸭群数量来提供合理的饲养空间,保证饲养密度适宜,减少鸭群之间相互争抢饲料和饮水的机会,确保全群均匀一致生长发育。然后注意通风工作,根据外界气候条件适时开启或关闭通风口或风机,避免冷风直接进入鸭舍内,给鸭群带来较大的冷应激,降低鸭群感染疾病的风险。通过供温系统和通风管理来保持鸭舍温度适宜,减少舍内温度差异带来的应激反应。这样才能提高鸭群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对降低本病的发生非常有利。

4.3 保持舍内干净干燥

建议养鸭场采取全进全出式饲养,在鸭群出栏后可以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有利于清除上批次鸭群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在饲养鸭群过程中,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消毒制度,督促饲养人员定期对鸭舍内外进行清理和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时保持鸭舍干燥和空气新鲜,这样也可以抑制环境中病菌的繁殖,减少鸭群接触和摄入病原菌的机会,避免鸭群感染本病。

4.4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目前对本病流行地区的鸭群进行免疫接种疫苗,是防控本病的首选措施。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采取正确的操作来免疫接种灭活苗,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使用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二联灭活苗,对预防本病的效果良好。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做好鸭群大肠杆菌的免疫接种工作,对防控本病也会明显的效果[3]。

4.5 减少应激

在鸭群转群前后需要保持两个鸭舍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相对一致,减少温度差异过大给鸭群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接种免疫时,尽量选择在晚上关灯后进行,这样也可以减少抓鸭带来的应激。更换饲料时必须过渡饲喂一周时间,否则营养成分的改变会抑制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进而降低鸭群体质和抗病能力,诱发鸭群感染本病。在季节转换时,外界温度差异较大,鸭舍内昼夜温差增加,需要及时调节通风系统或供暖系统,来维持舍内温度相对稳定,避免给鸭群带来冷应激或热应激。

4.6 减少对鸭脚垫的伤害

首先加强垫料管理,选择优质松软的垫料,在铺设垫料前进行过筛和消毒,将垫料里面掺杂的石子、铁钉、铁丝、瓦块等杂物清理干净,避免对鸭脚垫造成损伤。日常生产中定期翻动垫料,保持垫料干燥松软,及时清除潮湿板结的垫料,减少对鸭脚垫的伤害。同时对鸭群活动的场所也要保持平整和松软,避免鸭子受到体表伤害[3]。

5 小结

总而言之,在饲养鸭群过程中,鸭浆膜炎病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鸭群一旦发病后,能够引起鸭子食欲下降、生长缓慢、发生腹泻、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效果不佳,还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在日常生产中虽然使用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本病,但是由于选择药物不敏感、产品成分不稳定、使用疗程不合理等各种原因,致使一些鸭群发病后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给鸭群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做好免疫接种等措施,保证鸭群处于健康状况才是管理人员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坤.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J].农家致富,2019(22):42-43.

[2] 王书峰.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鉴别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11):112-113.

[3] 吴彩艳,孙铭飞.鸭传染性浆膜炎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1):27-28.

猜你喜欢

鸭群临床症状防治
一例鸭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过程和诊治
鸭坦布苏病毒病最新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鸭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例鸭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