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儒家文化融入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2021-12-23王紫艳陈偶英李东雅王金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课程思政

王紫艳 陈偶英 李东雅 王金星

〔摘要〕 儒家文化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將其融入中医基础理论专论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对于当前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对参与此次教学实践的湖南中医药大学144名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对该课程思政实践的认可度高达98.1%,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同时发现,学生的不同家庭环境、本科阶段学校类型以及政治面貌,对该课程思政的认知态度得分和实施效果评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课程思政;儒家文化;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12.025

Teaching Practice and Effect Evalu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f Integrating Confucian Culture into the Course Monographs on Basic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Ziyan, CHEN Ouying*, LI Dongya, WANG Jinx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Confucian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of Monographs on Basic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certain demonstration significance for the curren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44 nursing graduate students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8.1% of them recogniz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the course, which achieved certain practical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different family environment, undergraduate school type and political statu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cognitive attitude score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cours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fucian culture; Monographs on Basic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研究生作为国家事业发展中人才和科技竞争的重要储备,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1]。近年来,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诸如思政素材选取不够精准、思政维度凌乱以及思政素材与课程知识的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2]。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一座意涵丰富的“思政素材库”,且其与中医学在诸多方面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3]。中医基础理论专论是中医药院校护理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中心,注重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注重与临床实践结合,注重纳入新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4],对于护理专业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中医专业素养的提升、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课程教学组在充分论证、合理选择思政素材、精心设计授课方式的前提下,将儒家文化融入中医基础理论专论的课程思政中,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学习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44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人,女生115人;年龄(28.35±3.16)岁;已婚87人,未婚38人,离异1人;个人月平均收入5000~8000元的42人,8000~10 000元的56人,10 000元以上的28人;中共党员52人,共青团员65人,群众9人;69人本科阶段学校类型为中医药院校,32人为西医院校,25人为非医学类院校。

1.2  教学方法

1.2.1  课程目标  分为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专业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及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牢固掌握63个关键科学问题,培养其中医临床思维。思政目标:通过三全育人,牢固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践行“大爱无疆、尚德精术”的职业观;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形成坚定的中医文化自信。

1.2.2  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课前,通过雨课堂设置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自学相关内容,领悟儒家文化内涵;课后,通过雨课堂进行在线测试,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并通过在线平台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线下:课中,结合学生的线上自学情况,以专业知识讲授为主,充分挖掘儒家优秀文化中的思政素材,通过视频播放、故事讲述、案例分析、问题思考、辩论赛等形式,对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课程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剖析,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课后,布置创造性作业,利用好第二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并撰写“课程日记”或“反思报告”,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和实用性。

1.2.3  思政内容设计  蕴含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5]。儒家文化的核心为“仁”“爱”,倡导进取,这与传统中医文化的“医者仁心”“仁心仁术”相辅相成。本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由多方协同参与制定,包括学校中医基础理论专论授课教师8名(5名教授、3名副教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2名(1名副主任医生、1名主任护师)、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员1名(教授)、智慧树网络技术人员1名(工程师),针对课程各模块知识点的所处阶段、应用场景和授课目标的差异,共同制定出儒家文化融入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课程思政的方式及内容,具体见表1。

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在问卷星平台制作、分发并统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4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87.5%。

1.3.1  一般资料部分  该部分为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个人月平均收入、家庭环境、政治面貌、本科阶段学校类型,共7个条目。

1.3.2  认知态度部分  该部分在黄清[6]2020年编制的问卷基础上修订,包括“对儒家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能提升兴趣”“会提升课程质量”“对儒家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态度”“能丰富课堂内容”“能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更利于知识吸收与兴趣培养”7个条目。每個条目的评分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赋分1~5分,分数越高说明认知程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

1.3.3  实施效果部分  该部分在张梅[7]2018年编制的问卷基础上修订,调查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个维度的培育认可度,共8个条目,包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职业目标、关注身心健康、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团队协作精神、正确评价新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以及理解病人、学会沟通、解决问题。每个条目均采用4点量表进行评定: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依次赋以4、3、2、1分,分数越高,代表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越明显。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知态度得分情况

学生对儒家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认知态度得分为(23.87±3.742)分,满分为35分,得分率为68.2%。见表2。

2.2  实施效果评价情况

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各方面的思政培育认可度高,认可度为98.1%;得分为(23.54±1.03)分,满分为32分,得分率为73.56%。见表3。

2.3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认知态度和实施效果

分别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个人月平均收入、家庭环境、政治面貌、本科阶段学校类型等作为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态度得分和实施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不同家庭环境、本科阶段学校类型,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态度得分有影响(P<0.05);不同政治面貌、本科阶段学校类型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评价情况有影响(P<0.05)。见表4。

3 讨论

其一,在认知态度方面。“能丰富课堂内容”项得分最高,为(3.61±0.82)分,满分为5分,得分率为72.2%。由此可见,儒家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极大丰富课程内容。“能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项得分最低,为(3.20±1.06)分,满分为5分,得分率为64.0%。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中医基础理论专论体系庞大、内容晦涩难懂,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变的极为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8]。

其二,在实施效果方面。调查对象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各方面的培育认可度高,认可度为98.1%;得分为(23.54±1.03)分,满分为32分,得分率为73.56%。其中,爱国维度中的“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分最高,为(3.11±0.60)分,满分为4分,得分率为77.8%,且认可度为100%。由此可见,儒家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切实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要素,增强了受教育者对于国家的认同和热爱[9]。分析其原因,在于爱国主义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根深蒂固。而“正确评价新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得分最低,为(2.87±0.74)分,满分4分,得分率为70.4分。原因在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思维僵化[10],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虚实消息的混杂大大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11]。

其三,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对该课程思政实践认知态度和实施效果的影响方面。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不同家庭环境和本科阶段学校类型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态度得分有影响(P<0.05);其不同政治面貌、本科阶段学校类型,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评价情况有影响(P<0.05)。其中,家庭环境越和谐,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态度得分越高。原因在于人的个性、态度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而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是一个不可主观选择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人的认知态度[12]。而这与儒家所主张的“修身、齐家”,倡导家庭要和睦和谐不无关联。调查对象中的学生党员对于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高于共青团员与群众,而共青团员又高于群众,说明党性修养越高的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越高。此外,不同类型院校毕业的学生对本课程思政的认知态度和实施效果评价情况,均为中医药院校>西医院校>非医学类院校,这与研究对象之前所接触到的中医药文化及其了解程度有关。

4 展望

本次调查研究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儒家文化融入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课程思政抱有积极的认知态度,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且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认可度较高。虽然本次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现实成果,但从调查结果中也反映出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新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一方面,要坚持从内容和形式创新上入手,在强化专业课育人功能的同时,不断丰富课程知识,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如授课教师在讲述中医文化时,通过穿插儒家文化对中医名家孙思邈的影响,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大医精诚”的内涵,于“润物无声”中传导正确的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职业目标。形式上,改革创新授课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3]。如授课教师在讲解中医病理基础与现代研究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渊源部分,引导学生梳理儒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德育发展。

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儒家文化中各种形象、生动、趣味的典型事例、医案医话以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进行预习,可将中医基础理论专论中的抽象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课中,对于重难点内容,教师通过以鲜活的案例分析为主,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與生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重难点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内容的正确理解。课后,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适当引导,督促学生从在线学习平台、文献检索平台等搜寻相关学习内容,锻炼其文献检索、问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巩固教学成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对于高等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4]。中医基础理论专论是学好中医药文化的入门课,研究生要学好中医药文化,就必须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了更好的使广大研究生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就必须加强研究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对中医药文化影响深远。建议在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课程中融入儒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  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75.

[2] 肖志良,臧艳辉,华春梦.高职院校思政素材与专业课程知识融合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1(8):145-149.

[3] 尹晨东,仇湘中.浅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9):125-126.

[4]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专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

[5] 李强华.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公共伦理学”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5):51-54.

[6] 黄  清,应立英.护理专业本科生对“课程思政化”认知态度和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17):2164-2168.

[7] 张  梅,南德红,罗盈怡,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实施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2):60-61,94.

[8] 于艳红,王杰琼,高冬梅,等.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0):63-65.

[9] 陈庆庆,李祖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4):123-128.

[10] 魏自太,景  娟,王彩云,等.基于“翻转课堂、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健康评估》实训的课堂改革与实践[J].饮食保健,2017,4(10):267-268.

[11] 王  兰,王金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2015(3):214-215.

[12] 贾晓云.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13] 刘步青.医学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2):25-27.

[14] 胡海燕,梁治学.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及其途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6):132-133.

〔收稿日期〕2020-05-10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高函2021(7)78);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HNKCSZ-2020-0247);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XJK20BGD042);2020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20〕216号-184);2020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宣字〔20202〕号2020KT06);2021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21JGYB115)。

〔作者简介〕王紫艳,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通信作者〕*陈偶英,女,博士,教授,E-mail:1577554027@qq.com。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课程思政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儒家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