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辛·刺梨·爱情果

2021-12-23侯帮虎

大众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花红刺梨老乡

侯帮虎

叶辛,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青联常委。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共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电视剧文学本《风云际会宋耀如》荣获“金狮荣誉奖”。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1年7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出席贵州刺梨?健康中国行并担任贵州刺梨产业文化发展顾问。启动仪式上,叶辛讲述了他与贵州刺梨的故事。

1969年,19岁的叶辛离开上海,来到贵州一个偏远的山村落户当了知青。第一次上山坡劳动,正值刺梨花开的时节,刺梨花开满了山坡两旁,树枝比人略高一点,花朵五颜六色,姹紫嫣红。

几个上海男女知青,第一次见到刺梨花惊喜地欢叫了起来:这是什么花?开得这么艳、这么美、这么好。老乡笑答:这是你们未婚男女的恋爱花,看见了这个花,到了你们这个年龄就要谈恋爱。

一个女知青追问:“这花可以摘吗?”老乡答:“可以摘,你随便摘”!一个女知青便伸手去摘,花没摘到,先被刺到,她突然惊叫起来,引得老乡哈哈大笑。

刺梨结果后,叶辛同其他知青见老乡把刺梨上的刺抹了,放嘴里就吃,他们也跟着做。酸酸的味道,他一连吃了两颗,放到嘴里吃还是有点涩。也有的知青说嚼到后面才有点味道。

村里老乡告诉他们:“这个就是你们经常谈恋爱、爱情果实真正的味道。谈恋爱、结婚成家以后,除了甜蜜,生活中还有酸、苦、涩,嚼过这个酸、涩、苦之后,你才懂得生活的甘甜。”

叶辛在贵州初识的刺梨,背后带着一个温馨而踏实的寓意。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叶辛在茅屋煤油灯的陪伴下,拿起笔开始正式的创作。1977年,他的处女作《高高的苗岭》问世,讲的正是发生在贵州苗寨的故事。

“田评香稻久,路摘刺梨频”。这是中国古代典籍《巢经巢全集》一说。

在贵州,叶辛读到了不少布依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而他也了解到,布依民歌《好花红》中,同样把刺梨花称为爱情花,把刺梨果称为爱情的果实。

叶辛对刺梨则解读为“爱的甘露是刺梨汁,爱的玉液是刺梨汁。”

几年前,黔南惠水县的好花红村成立了叶辛好花红书店,叶辛在这里参加活动,几乎每一次都听《好花红》,每次都喝刺梨汁。他说:“启动仪式为什么一开始就唱《好花红》的歌呢?实际上也从侧面印证了我说的,刺梨花、刺梨果实际上是跟情感,跟爱情有关的。每一次品尝到刺梨汁,我都要说一次,刺梨花是恋爱花,刺梨果是爱情果。”

2021年贵州刺梨?健康中国行启动仪式上,叶辛被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聘为贵州刺梨产业文化发展顾问。

贵州晚清名士、文人莫友芝形容贵州刺梨为:形模难适眼,风味竞舒眉。意思是别看它样子不太好看,你吃过以后,眉开眼笑。

叶辛说:“大家可以琢磨琢磨古代文人对这个刺梨的形容。”

葉辛与著名农业生物化学家,教育家罗登义还是亲知把臂,两人关系十分要好。1984年,78岁高龄的罗登义出任贵州农学院刺梨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两人曾同时是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成员,在那一段时间里,罗登义多次同叶辛提到:刺梨这个东西是宝贝,被好多人引用过,被好多农学家引用过。

在叶辛看来,刺梨更应该成为贵州新的山珍。

猜你喜欢

花红刺梨老乡
新语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荆楚老乡敲钟忙
詹一刀
王为民
游余家桥桃花源有感
闲钓
最美家乡好花红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