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2021-12-23李可
李可
摘 要: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化,我国营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林业的发展除了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外,还可创造产业利润。在营林技术中,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重点分析了植物多样性表现及当前营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营林技术;优化策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0-009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18.5 文献标志码:B
林区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离不开生态平衡的有效维持,社会经济发展不应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须在科学发展理念下保护植物多样性[1]。对于现代营林技术而言,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仍存在部分问题。
1 植物多样性表现
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在于确保生态系统平衡性能够得以有效维持,在妥善的保护下当某种植物被外界因素破坏而出现灭绝危险时,其他植物能够针对此类破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支持来确保生态环境处于相应平衡状态[2]。植物多样性涉及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地球上植物的多样化及由此衍生出的植物与环境、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所表现出的多样化发展。简单来说,植物多样性体现在组合、层次和形式方面的多样化[3]。
1.1 植物物种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首先表现为植物物种存在多样性,物种所展现出的多样性也呈现差异。
1.2 植物遗传多样性
植物遗传显现出的多样性特征是指植物的基因遗传出现的包含所有变异的各种种类。
1.3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植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例如,热带植物系统存在于热带区域,沙漠植物系统存在于沙漠中。
2 现代营林技术对植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2.1 植物病虫害
对于自然环境中生长的植物而言,病虫害是影响其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也属于营林造林中的重点问题。在种植植物后缺乏合理规划以及良好的持续管理,很可能增加植物受病虫害影响的概率。因缺乏适合的生长环境而导致植物免疫力下滑,更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地理位置、水分、光照、温度、天气情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会对植物的生存以及多样性产生明显影响,植物本身对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承受与适应能力,如果超过界定值,则可能无法承受外界压力而导致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影响生长。同时,外来物种引进、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也会导致植物易受到病虫害为害,对林木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2 保护程度不足
根据当前林木保護情况来看,不少营林造林并未得到有效重视,导致林木数量呈现负增长状态,原本的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在物力、人力方面均有所增长,但由于保护措施不足,放牧大型家畜、乱砍滥伐问题屡禁不止,导致林区植被破坏较严重,林木成活率不高。
2.3 地表植被保护滞后
在现代营林技术中,地表植被保护同样重要,但往往处于被忽视地位。通常营林植物成活率依靠化学杀虫、人工除草等方式来提升,若植被保护对地表的效果发挥不足,在雨季时雨水冲刷下水土流失问题将成为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问题。因此,在营林技术中除了重视对林木的科学保护外,还需强调地表植被保护,避免原本生态平衡在人工干预下受到破坏。
2.4 炼山营林的为害
炼山营林方式是我国长期以来延续的错误营林观念,不符合自然发展及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属于先破坏、后改造的营林方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而言,必须建立在林区的实际条件基础之上,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炼山营林很可能造成区域范围内稀有物种遭受毁灭性灾难,同时炼山举措极大程度上会造成周围生态失衡。
2.5 树种搭配问题
传统观念下,大规模种植一方面能显著提升种植效率,另一方面也便于管理。但这种观念逐渐被摒弃,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生态平衡理念的发展,大规模种植被认为是会造成空间资源浪费的种植方式。种植单一树种虽然成活率更高,但不利于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平衡,也不利于对珍稀植物种类的有效保护。必须摒弃单一种植观念,不断丰富林区植物种类,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3 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3.1 重视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在林业生产中尤为重要。对于植物多样性保护而言,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避免单一物种遭受病虫害侵袭而出现区域范围内严重生长不良甚至灭绝风险。营林管理者在防治理念上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通过合理有效地预防来规避病虫害的发生,而不是在发生后积极寻求解决措施。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以标本兼治为主,找到病虫害的发生源头并有效控制,注重对虫卵的有效杀灭。及时医治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树木,避免病害大面积蔓延。当地应针对树种特殊性及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特殊性做好病虫害调查工作,了解常见的病虫害类型传播方式、多发季节等。同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程度合理制订预防方案,降低病虫害规模性。在防治技术方面,以往的化学方式正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物理防治及生物综合防治,尽可能减少因人为治理病虫害导致生态平衡破坏或多样性受威胁的情况,谨慎使用化学方法。当前最为提倡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生物综合防治,需要分析原生态结构涉及的相关影响,尽可能不破坏林场生态平衡,通过生物防治实现对病虫害的长期有效防治。
3.2 注重生态保护
在保护植物多样性中,改善生态环境属于治标治本的措施。只有生态环境得以优化,才能稳定植物的生态群,这也是维持林场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在选择树种和种植过程中,需根据树种的生长要求及兴趣特点合理搭配,混合栽种喜阳和喜阴的植物,让喜阳植物适当遮挡住阳光,保证喜阴植物健康生长。同时在土壤环境方面,适当人工增加土壤肥力,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在绿地面积规划方面,传统通过人工除草提升苗木生長率的方式应谨慎使用,虽然可促进苗木生长,但对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平衡不利,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后可能存在水土流失相关问题。因此在保护苗木的同时需适当保护地表植被,提升整个林场的水土保持能力,尽可能让人为干预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发挥生物链作用,提升物种生存能力以及水土保持能力。
3.3 实施封山育林
在改变了以往炼山营林的错误观念后,封山育林技术的优势逐渐显露。植物生长于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人畜活动的破坏而影响到其正常生长,封山育林措施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让植物在更倾向于自然生态环境中生长。当前封山育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中,其成效一方面取决于林木种植品种选择以及有效的养护,另一方面取决于是否严格管理林场。在封山育林期间,林场的看护尤为重要,可避免人类或牲畜进入林地活动而破坏植物的有效生长。在封山育林期间,林木的自然发展能力会为林场的生态环境提供良好辅助,使之形成丰富植物生态环境,在科学的管理与规划下封山育林可显著提升林业发展成效。
3.4 恢复绿地植被
虽说在营林技术中药物除草和人工除草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效,显著提升树木的培育质量及存活率,但根据长远发展角度,这种人工破坏生态平衡性的处理措施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在营林造林工程建设中,需重视对绿地植被的有效恢复,保障合理的林地绿地面积。营林工作者需做好准备工作,全面考察林区周围物种,借助营林自然生物链保持林区自然生态平衡,实施科学的营林物种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生态平衡下不断提升树木和其他植被的环境适应能力及生存能力,在人工干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原有植株的损害。
3.5 采取混合种植
混合种植是当前营林模式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种植举措,能够显著丰富植物种类。在混合种植模式下,空间的利用率可显著提升,同时可规避单一树种在遭受病虫害侵袭后短时间内广泛传播的弊端,可显著控制病虫害的发展速度,促进各类植物健康生长。在混合种植模式下,其生态环境相对更为稳定,不易出现因物种单一导致生态环境失衡情况。
在实际应用混交营林技术时,应基于实际状况选择更具适应性的树种,使混合生态环境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充分考虑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在科学育林基础上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扩增混交林栽种面积,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4 结语
林业发展中植物多样性的保护能够稳步推进林业的发展,应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营林技术,为林区长期稳定的生态平衡提供重要保障,也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吴钦安,陈宝刚,王刚.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J].黑龙江科学,2017,8(5):152-153.
[2]唐岚,张微.简析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234.
[3]潘永荣. 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研究[J].江西农业,2017(21):100.
(编辑:郭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