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地铁区域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处置对策
2021-12-23戴忠
戴忠
摘要:各种交通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发生火灾的风险,文章以上海轨道交通地铁区域为例进行具体阐述,一方面分析该区域火灾发生的潜在性,另一方面分析事故中解决火灾问题的困难性。最后,结合国内外相关成功的案例经验,为上海地铁的管理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交通;火灾救援;危险性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地铁作为新兴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地铁已经成为了城市是否发达的代名词。众所周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辟地下铁道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随后,这种新兴的交通方式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認可以及青睐,在短短一百多年间,地下轨道交通已经遍布全世界各大城市,比如东京、北京等,而且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和成熟,其已经成为了城市主要的客运交通方式。上海轨道交通自1995年7月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正式运营以来,截至2021年1月底,已建成投入运行的轨道交通共有18条线路(含磁浮线),路网运营线路总长达772km,这使得上海的地铁运行线路长度可以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然而,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引发了诸如消防安全等一些不良问题,这也是世界各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987年11月,英国伦敦国王十字东站内自动扶梯起火,造成31名乘客死亡,100余名乘客受伤,1名消防员因公殉职,2名消防员受重伤。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的地铁交通区域也发生了同样的火灾事件,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还给国家的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上这些火灾案例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认真思考分析,一方面要从中吸取教训,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防患于未然。
1 地铁火灾危险性
地铁交通运输方式的组成较为复杂,包含的部分较多,比如车站、列车以及控制中心等等。地铁与其它交通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是处于地下深处且封闭的空间,而且在整个空间中的不同区域都有敷设电缆等,为了地铁能够正常运行还设置有各种系统,比如通信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等。当然,除此之外,地铁站内不仅人员流动量较大,集中性也较强。因此,可以很明显的分析知道地铁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不易控制的交通网络,潜在的危害性非常大。
地铁火灾的主要原因:
1.1 电气设备故障
如上所述,为了地铁的正常运行,站内敷设的线路以及各种系统非常多,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会因为电气设备故障而引发火灾。1979年1月,美国旧金山因地铁电路短路引发大火,好在最终只是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1995年10月28日,阿塞拜疆巴库地铁因列车电动机电路故障发生恶性火灾,这场火灾情况非常糟糕,造成了几百人的死亡以及伤亡,损失极其惨重,值得深思。
1.2 管理不善
据相关统计调查,有些城市的地铁站内商铺的位置非常不合理,比如在乘客安全通道上设置商铺等,而且地铁站的相关管理人员对这些商铺的管理力度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可以随意营业。由此可见,如果这些商铺某些电气设备或是明火装置使用不当,那么潜在火灾发生几率将会大大增加。2017年11月27日11时27分,3号线漕溪路站地面一层上海芋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厨房发生火灾,造成外立面烟道烧损及厨房内部部分物品受损。
1.3 吸烟不慎
众所周知,在地铁站内是有明文规定不许乘客进行吸烟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站内人员基数较大,难以保证每一个人都不吸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吸烟难以杜绝。除此之外,有些素质较低的乘客在吸烟之后会随地乱扔烟头,这种不良行为非常容易引发火灾。1978年10月,德国科隆因乘客丢弃的未熄烟头引发火灾,造成8人受伤。1987年11月,英国伦敦因未熄灭烟头引燃木质扶梯,引发站厅大火,造成31人死亡。
1.4 设备故障
地铁站内电气设备较多,比如排风机、电动机等,对于这些设备的质量问题相关人员必须要严格把关,而且在后期安装完成以及投入运营之后要不间断的对其进行养护,否则一旦出现问题,直接的后果就是严重火灾的发生。1991年8月,美国纽约地铁列车在运行中脱轨引发火灾,造成5人死亡,155人受伤。2003年1月25日,英国伦敦也发生了地铁火灾事件,是机械设备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导致脱轨发生的,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有超过32人受伤。
1.5 违章操作
其实火灾有时候不仅会发生在列车投运之后,而在施工建设阶段也时有发生,这一般是由于相关操作人员进行违章操作而导致的。1995年4月28日,韩国大邱市在进行某段地铁施工时,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提前评估周围的环境盲目施工,使得民用的煤气管道被破坏泄露,最终导致发生爆炸事故,受伤以及死亡人数均超过百人。2019年12月19日,老沪闵路近石龙路路口轨道15号线百色站地铁在建工地施工过程中,挖掘机将燃气管道挖破,造成泄露燃气遇火星引起燃烧。
1.6 个人及有组织的极端行为事件
世界各地都存在不法分子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去肆意破坏城市交通。1995年3月本的非法组织在东京的地铁车站释放了大量的毒气,一时间造成了近几千人的伤亡。2004年2月,俄罗斯莫斯科地铁遭遇自杀式恐怖袭击,爆炸引发了大火,造成近5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2 地铁火灾事故特点
2.1 突发性强,心理恐慌大
一是地铁空间范围较大,导致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并不能第一时间准确的确定事故地点,具有很好的隐蔽性;二是突发灾害事故后,险恶的灾害环境易造成乘客产生恐慌以及焦虑心理。
2.2 温度上升快,峰值高
地铁所处的空间都是距离地面几十米以下的地方,之间有很厚的岩石层以及土层,而且封闭性良好,以至于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温度会骤然升高,危险系数极大,所系对于地铁交通的火灾预防工作要十分重视。
2.3 疏散难度大
1.客流量大。列车每节车厢定额载客310人、超员时可达410人,按设计要求人员在6分钟内疏散完毕。但上海轨道交通部分线路每天实际载客人数已经超过设计客容量,在突发灾害事故情况下,所有乘客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疏散逃生难度更大。
2.逃生条件差。一是垂直高差大。地下站一般建在距地面13m~15m处,台阶层级多,地下空间迂回曲折。二是逃生途径少。因为地铁站只有乘客乘车的电梯,没有安装设计垂直电梯,除此之外,只有安全疏散通道一条逃生途径。三是逃生距离长。以人民广场站为例,正常情况下,从乘客下车到出站口行程花费将近五分钟。四是允许逃生时间短。试验证明,允许乘客逃生只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五是照明条件差。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人的视觉就要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来保证。六是内部设备及障碍物多。如果列车停在区间隧道内,隧道两侧墙壁上密布电缆托架、信号机等设备。
3.有毒浓烟易积聚,生命威胁大。一是列车上的可燃物,特别是电缆,电气设备及塑胶制品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Cl等有毒气体,对受困人员生命威胁非常大。二是地下车站出入口少、通风条件差,火灾发生后可燃物产生的烟雾和热量不能及时排除。
4.引导疏散困难。地铁车厢的车门由机车驾驶室统一控制开关,车厢窗户为密封双层钢化玻璃,不能打开。一旦发生火灾,乘客或急于打破车厢门窗,或发生跳车摔伤,挤倒踩伤,甚至造成烟雾熏倒、烈火烧伤旅客的可能。
3 影响地铁灭火救援的因素
3.1 火势蔓延速度快
一是车站内的装饰材料以及工作人员办公生活用具等使用大量可燃物材料。二是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自身因素产生很强的风,进而使得封闭的空间内空气流动会变得非常快,容易助长火势蔓延速度。三是电缆失火后,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火势会沿敷设走向蔓延,电缆聚乙烯包覆层因燃烧形成的熔滴,还会引燃附近可燃物。
3.2 火情侦察难判断
地铁建筑结构复杂,内部设备多且杂,地面出入口和排烟设施失火后很难满足现场消防需求,再加上火灾现场突发多变的影响,消防指战员难以及时接近火点,观察火情,判明情况,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3.3 灭火进攻困难
如上所述,地铁站由于设计等因素使得逃生的途径非常少,进而可以推断出一旦发生火灾之后,外部救援的条件基本不成立,消防人员一时间根本无法进入到火灾现场。而且,如果强行通过安全疏散通道进入,那么势必会与正在逃生的乘客相遇,现场将会出现混乱,不仅会严重降低乘客的逃生速度,同时也会影响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的速度。再加上在封闭的空间内,火灾产生的浓烟会迅速笼罩每一个角落,导致救援难度急剧上升。
3.4 现场指挥难调度
一是地铁所处的空间位置与地面往往有十几米的距离,这就使得一般的通信设备在站内很难正常使用。进而造成在救援的过程中地面指挥与地下救援不能同步进行,后果非常严重。二是灭火救援时,往往需要调派大量的消防技术装备和特种装备,对列车和其他设备还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需要调度,环控等技术人员的配合,加大火场调度指挥工作量。
3.5 消防装备相对滞后
虽然城市地铁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但是消防人员应对火灾救援的设备却不能与时俱进,尤其是长时间呼吸器、多功能破拆器材、输转装备、可视化对讲终端以及便携式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装备还没有配备到每个消防救援站,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消防人员救援的实际能力。
4 加强地铁灭火救援的对策和建议
没发生火灾不等于不会发生火灾,所以相关管理人员要时刻提高警惕。2015年3月,上海消防总队开展了地铁区域消防安全高风险调研,共排查梳理了8个方面31项风险点,其中防火方面4类18项,灭火救援4类13项。除应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地铁设计规范建设;加强单位主体消防责任落实,按照地铁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尽最大可能把火灾的源头控制在外面。
4.1 扎实开展日常调研熟悉
只有在平时扎实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熟悉地铁内部情况,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取得灭火主动。作为地铁辖区消防支队、消防救援站,应将对地铁的调研熟悉作为日常训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不间断、定期组织调研,熟悉掌握地铁内部情况以及地铁站各时段客流情况和各通道客流情况,并了解地面交通道路、毗鄰建筑及消防水源等情况。
4.2 加强应对地下空间火灾救援训练和演练
在地铁站内不间断的进行火灾演练是非常不现实的,不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乘客的恐慌心理。所以组织实地演练必须提前与地铁管理方沟通协调,在车辆停运以后进行。而且考虑到第二天运营需要,实际演练根本难以复原火灾发生的真实场景,比如大量的烟雾、迅猛的火势等,所以最终的效果应该不理想。建议利用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以及特勤支队金桥站地下火灾烟热室开展模拟实战训练。
4.3 灭火救援时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一次调派,双站同至”的调度原则。在地铁隧道事故处置的初期,应按照部局“五个第一时间”的要求,一次性调集足够的力量、装备及社会联动单位赶赴现场。途中尤其要加强对COCC、OCC、值班站长、司乘员等关键点的情报信息收集,并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判断,以便及时引导救援力量及社会联动单位按照“双站同至”的原则有序到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增强现场处置的灵活性,掌握作战指挥的主动权。
二是坚持“科学编组,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救援处置过程中,应依照程序采取有效的技战术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及对人员疏散救助时的“二次伤害”,贯彻好“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对到场的救援力量根据区域划分、力量构成、任务性质等要素,科学合理的进行战斗编组,最大限度的发挥战斗效能。
三是堅持“遵从程序,简装速决”的战术方法。地铁隧道区间并不是封闭空间,遇停运事故时隧道内的固定防排烟设施可以向事故点送风,即使固定设施无法工作,通过自身的电动送排烟装备仍可达到一定的送风效果。且通常情况下隧道内的战斗作业面非常狭小,有时作战距离却很长,加之对人员疏散救助的要求较高,因此救援人员的体力消耗非常大。所以在没有明火及烟雾的情况下,行动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降低救援人员的自身负重,以达到高效处置,速战速决的效果。
四是坚持“联动响应,协同处置”的救援机制。在地铁灾害事故处置中,涉及救援的单位较多。因此,应在市(区)级交通委或应急办的地铁灾害事故总体救援方案指导下,发挥与公安、医疗、交通及运营主体单位等部门的联动响应机制的优势,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协同处置,形成救援的合力,确保事故救援行动的有序与高效。
5 结语
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安全运营是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希望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给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单位以及日常消防安全方面的启示,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建造以及运营期间贯彻防范意识,从各方面消除火灾隐患;也希望我们灭火作战队伍对轨道交通火灾事故的特点能够了然于胸,对其救援处置对策引起应有的重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减少灾害事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十卷.火灾扑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上海市消防局.上海轨道交通灭火救援对策研究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吴妙艳.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消防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5):210-211.
[4]杨君涛.城市轨道交通消防设施现状与建议[J].现代职业安全,2019(11):34-35.
[5]孔祥睿.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消防典型事故案例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34-36.
Fire safety and disposal strategies in Shanghai metro
Dai Zhong
Fire brigade of metro transportation shanghai fire and rescue corps
Abstract: All kinds of transportation may have the risk of fire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is paper takes Shanghai metro as an example for specific elaboration, Analyzes the potential of fire occurrence in the area and the difficulty of solving the fire problem in the accident.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successful case experience at domestic and abroad,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hanghai metro.
Keywords:transportation; fire and rescue; da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