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观察
2021-12-23孟婉吕惠
孟婉 吕惠
摘要:目的: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使用循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通常是围生期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病情相对较复杂,预后效果较差,是致使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临床实践发现,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会产生不同结果。有研究报道,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询证护理临床效果显著[2]。基于此,本研究对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男10例,女15例;胎龄33~41周,平均(37.14±1.62)周。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胎龄33~41周,平均(37.36±1.45)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参考《实用新生儿学》及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護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患儿临床体征以及症状进行观察,配合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给予营养支持、保暖、吸氧等操作,并加强家属的健康教育宣讲。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实施循证护理。(1)提出问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根据临床经验与患儿具体情况,提出预见性护理问题。(2)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相关资料、文献以及论文进行查阅,确定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制定并总结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案包含抚触护理、惊厥处理以及病情监测等方面,护理措施经护士长审阅后给出针对性意见。(3)护理应用。首先,病情监测,患儿窒息症状得到纠正后转入儿科病房,展开心电监护,监测患儿呼吸、体温、脉博以及心率等体征,给予氧气支持以改善缺氧状态。为了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护理人员还需控制探视人数及时间,并加强对患儿的喂养护理与皮肤护理;其次,实施惊厥护理,帮助患儿取侧卧位,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干净,维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氧气支持,减轻患儿的脑部损伤。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镇静剂使用的合理性,加强输液管理,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输液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即刻给予对症治疗。维持病室安静,做好病床防护工作,准备好复苏器械应对急救措施;最后,实施抚触护理,由于新生儿脑部处于发育阶段,其神经系统迅速发育,良好的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大脑结构以及功能的发育。因此,在护理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按摩、抚触来增强患儿的应激力与免疫力,减少患儿的哭闹行为,进而改善患儿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分为治愈、有效与无效。治愈:治疗后,患儿意识恢复正常,惊厥、脑水肿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儿意识障碍、缺氧、脑水肿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循证护理是将患儿的临床病情与医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在参考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护理问题,这种护理方案是有迹可循的,能够突显出其针对性与专业性。本研究中,通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从惊厥护理、病情监测以及抚触护理多个层面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了解患儿病情发展情况,提出预见性干预措施,避免了惊厥等不良事件的产生,进而提升临床疗效。因此,循证护理可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冉静梅,王春霞,游亚,柳欣.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人人健康,2020(3):165.
[2]杨卫.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