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郊野公园体系空间开发策略研究
——以长春都市区九台郊野公园为例

2021-12-23飞,金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郊野全域公园

方 飞,金 铭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018

0 引言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已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新休闲、微度假、慢生活”逐渐成为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短时、近郊、休闲、自驾逐渐成为旅游的代名词, “大众游+小众赏”的旅游方式成为常态,对旅游产品需求向高品质、个性化、精细化、原生态的方向转变.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要实现旅游发展理念的转变,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郊野公园作为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保护城市近郊生态环境、防止城市无序蔓延的同时,不仅能为居民提供自然、野趣的休闲游憩场所,满足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的需求,也丰富了全域旅游的产品类别.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整合现状旅游资源,构建郊野公园体系,形成完善的全域旅游的发展体系与产品体系,是发展全域旅游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

1 郊野公园概述

郊野公园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起初是源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资源的角度,发展至兼具保护郊野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地、提供教育研学资源等功能;在20世纪70年代,郊野公园在香港得到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与发展;20世纪末,内地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对郊野公园展开探索与实践,聚焦自然资源,聚焦生态保护,突出旅游休闲体验与生态环境的交融.

郊野公园一般位于城市郊区,有的位于城市远郊,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乡村景观、郊野植被、田园风貌和当地人文气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展现自然景观、还原人文风貌的作用,并以广大市民的郊外游憩、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是开放性公园[1].这也是郊野公园与传统的城市公园明显的区别.

2 九台区郊野公园体系概述

2.1 九台区概况

九台区是长春的东大门,是长春东部的绿色生态屏障,其先天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地表结构,拥有一江三河、一脉五峰、四大水库等生态资源,属于山水城区,素有“长吉都市的绿肺,天然生态氧吧、北方风情外景地,东北地貌精华版”的美誉.

大黑山脉在九台境内穿过,连接九台区东部及北部八个乡镇,山体资源丰富,山体海拔不高且生态敏感性较低,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对自然环境与生态本底的有机结合,可打造集“山、水、城”于一体的生态结构体系.

2.2 郊野公园体系划定依据

郊野公园体系通过行政边界、地形地貌、河湖水域、山体绿廊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小流域线等要素结合划定边界范围,并从产权角度、生态角度、政策要素等多层面进行分析,在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可将九台区郊野公园体系划分为六大郊野公园:庙香山郊野公园、马鞍山郊野公园、八台岭郊野公园、松花江郊野公园、其塔木郊野公园、四棱山郊野公园(如图1所示).

图1 九台区郊野公园体系Fig.1 Country park system of Jiutai district

3 九台区郊野公园体系开发建设的优势及不足

3.1 九台区郊野公园体系开发建设的优势

3.1.1 政策优势

原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中指出,要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016年,九台区获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九台区实施“建三区、强四带、兴五业”的发展战略,大黑山脉沿线区域为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先导区,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带.

九台区以“公园城市”理念引领城市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九台全域全方位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推进沿大黑山脉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构建郊野公园体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3.1.2 区位优势

宏观层面:九台区位于长吉一体化的中段,是长吉地区北部重要的城镇节点,是实施绿色发展策略,激活资源绿色竞争力,打造东部生态绿脉,把长春建设成为中国最优美的绿色生态城市,实现中国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示范区.

中观层面:九台区地处长春都市圈的近郊,位于长春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符合居民到近郊区休闲旅游在路程上的时间花费承受范围.

微观层面:九台区内含有高速、高铁、机场等连通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系统,亦含有连通周边区域,诸如长春吉林都市区、双阳、舒兰、农安、德惠等地的公路系统,交通的可达性增加了郊野公园吸引客流量的可能性.

3.1.3 市场优势

现如今短途出行是游客首选,出游方式以自驾为主,踏青赏花、文化参与、研学旅行等是旅行出游的主要内容.游客在选择上不唯名山大川,体验式、流量式、沉浸式旅游等成为主流.

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对自然的向往成为人们选择休旅胜地的首要因素,近郊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成为都市出游者的新宠.在全域旅游、建设公园城市的背景下,郊野公园体系的建设正是为满足市场所需与游客需求的转变.

3.1.4 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郊野公园体系位于九台区域内的特殊生态区域——大黑山脉发展带,是九台区的生态屏障及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所谓特殊生态区域是指生态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对其周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区域,如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湿地及其周围腹地[2].区域内山水林田、冰雪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与周边净月莲花山、奢岭等山脉构成绿色空间发展带.

人文资源:郊野公园体系内人文旅游资源较丰富,遗迹遗址、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遍布于九台区东八镇,具有一定的旅游发展前景.

在对九台区郊野公园体系内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与评价的过程中,对区域内81个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如图2所示)、资源种类的划分以及等级的评价,选取优良级资源(三、四、五级资源)进行如下统计(见表1).

其中,优良级资源54个,占区域旅游资源总数的66.7 %,多数为三级旅游资源,占旅游资源总数的43.2 %,四级与五级旅游资源仅占23.4 %,一级与二级旅游资源占33.4 %,表明区域内高品质旅游资源相对稀缺,但旅游资源总体质量较好,众多资源尚未深入挖掘,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与建设提升空间(如图3,图4所示).

图2 九台区郊野公园旅游资源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country park in Jiutai

表1 郊野公园旅游资源一览表Table 1 List of country park tourism resources

图3 郊野公园资源统计Fig.3 Statistics of country park resources

图4 郊野公园资源评价等级统计Fig.4 statistics of resource evaluation grade of country park

3.1.5 集群优势

郊野公园体系中包含以庙香山为引爆点的拳头型产品,沿线打造的庙香山冰雪温泉、马鞍山田园综合体、八台岭古驿村落文化艺术景区等重点项目,以及清水村、松江村、大贝村、双顶村、邱家村等特色村屯,可结合构建形成生态休闲旅游集群发展的总体态势,形成串联休闲养生、运动康体、科教研学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

3.2 九台区郊野公园体系开发建设的劣势

3.2.1 现存交通系统的便捷性不足

九台区作为都市边缘区,核心客源市场是以长春和吉林为核心的周边市场,但依照现道路交通体系,由长春至各个郊野公园在交通上存在路线复杂、路况较差、耗时漫长等问题,且各山林间的路网主要依托乡村土路相联系,水泥路居多,通达性较差,部分山体边缘还存在塌方危险,安全性与便捷性均不足,交通因素亦是限制九台区东八镇发展的重要因素.

3.2.2 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的开发建设

郊野公园的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景观环境优异,开发潜力大,但存在各景区景点各自为政、相对独立发展的现象,缺乏相应的连续性与连通性,不成体系.

3.2.3 对生态区域缺乏整体系统的保护与利用,绿色产业需要激活

从九台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来看,大黑山脉沿线区域已逐渐成为房地产业、旅游业、科研教育等诸多产业发展的首选之地,随着人类开发活动强度的增大,原始生态资源逐渐被侵蚀,缺乏整体的、系统的保护与规划利用.

3.2.4 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自驾游盛行的今天,停车问题是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郊野公园体系中,沿途配套的旅游服务区、驿站、观景台等停车场所较少;环境卫生设施,诸如垃圾桶、公厕等配套不足;山体岔路口较多,标识系统设置不足,易引发相应的安全问题.

4 郊野公园体系空间开发策略

4.1 功能策略

在郊野公园体系的开发建设时,应注重功能的规划,可借鉴自然保护区的模式,在郊野公园中划分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休憩区三个部分[3].对核心保护区进行较为严格的保护,禁止人类活动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对缓冲区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而休憩区主要是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借鉴深圳郊野公园在规划建设时营造公园功能生态体系,把不同板块赋以不同设计主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将九台区郊野公园体系亦可划分为六个特色主题功能区块:冰雪康养主题、综合服务主题、户外运动主题、滨江游览主题、历史文化主题、自然生态主题(见表2).

表2 九台区郊野公园体系构建一览表Table 2 List of construction of country park system in Jiutai district

4.2 交通策略

在对郊野公园体系的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建设时,应充分融入九台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融入“内外联动、快进慢游”的交通网络格局.在游客通过高速、高铁、飞机、轨道交通等“快进”体系快速到达九台的同时,建设全域旅游地景公路大环线,通过“慢游”体系游遍郊野公园体系全域.

在郊野公园体系的内部交通上,可借鉴香港郊野公园完善的路径体系的成功经验,设置多条如自驾游览径、骑行体验径、慢行登山径、小火车观览径、公交短驳径、水上行船径、空中游览径等,加强郊野公园体系的通达性.同时,还应注重相应交通配套系统的构建,诸如旅游服务区、驿站、观景台等停车场地的构建,旅游标示系统的构建,信息展示系统的构建.

4.3 土地开发策略

相对于中心城区的资源聚集,城市边缘郊野地区绝大部分为农民宅基地和低效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布局零星分散,利用效率低,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存在隐患[4].因此,对建设用地的整合及对村落结构的重构优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区域内的用地仍然采用“三区三线”的划分方法.“三区”突出对主导功能的划分;“三线”则侧重对边界的刚性管控,其管制的核心要由耕地资源单要素保护,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保护转变.建设时以生态导向为原则,保留基地原有的生产、生活功能,在基本不改变土地权属和用地性质的情况下,对规划建设涉及区域的土地进行微调,进行新、旧功能的简单叠合.

在此基础上,划定区域内的适宜建设区,进行土地的整合与资源的开发建设,形成系统完善的郊野公园体系.

4.4 运营管理策略

在管理体系上,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如《郊野公园保护条例》、《郊野公园管理条例》等,做到“依法兴旅、依法治旅”,以保障郊野公园的正常管理运营.

在运行体系上,要逐渐优化健全运行体系建设,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民与游客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企业运作、游客受益、居民获利的共赢局面.

4.5 生态资源保护策略

郊野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郊区自身生态恢复与保护发展建设的需要,亦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应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主,休闲旅游服务功能为辅,突出其自然观赏价值的体现,维护其生物多样性,对郊野公园体系内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与利用.

在郊野公园体系开发建设过程中,宜加强绿色科技的应用,进行少设施、高自然度的开发手段;通过对山体、水资源、矿山等资源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可增加区域内的绿色生态空间,可使自然景观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恢复,对维持大黑山脉生态系统以及整个区域生态格局的稳定性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最终达到保护自然与改善环境的目的[5].

5 结语

综上所述,全域旅游并不是单纯依靠自然或人文资源所形成的景区景点,而是通过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等资源,满足生活在大都市居民对休闲康养和高品质生态环境的需求.郊野公园体系的构建正是为满足游客这一需求,在坚持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绿色发展、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其保护城市生态平衡、抑制城市无序蔓延、构建城乡安全格局的作用,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郊野全域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在公园里玩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一见如故
结合南海子郊野公园市政规划咨询设计浅谈城市郊野公园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