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及输尿管尤因肉瘤2例
2021-12-23陈筱莉蹇顺海何琳莉王小林
陈筱莉,蹇顺海,何琳莉,王小林
例1女性,44岁。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全程性,色鲜红,有血凝块伴尿频、尿急,不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腰痛等不适。口服消炎药对症处理无效。MRI示:膀胱三角区及右侧输尿管壁内段区域可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及T2WI均为等-稍低信号,并结节状凸向膀胱腔,结节大小1.5 cm×0.9 cm,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膀胱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及异常强化(图1),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末段新生物。例2女性,50岁。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阵发性剧烈疼痛,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院外自行服药,症状反复。20天前出现尿急、尿频,3天前出现排尿困难。病程中未见尿痛及血尿。腹部CT示:左肾下极可见一最大面积为7.0 cm×5.9 cm的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形状不规则,边界欠清,向肾外突出。腹膜后左肾动脉分叉下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最大面积2.7 cm×2.4 cm。遂诊断为左侧肾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下极,累及肾周脂肪,肿瘤最大径6.5 cm。腹主动脉旁可见一肿块,大小5.0 cm×3.0 cm。
图1 例1 MRI增强扫描示:病灶可见明显强化,结节状凸向膀胱腔,大小1.5 cm×0.9 cm
病理检查眼观:例1灰白、灰褐色不规则组织1块,大小2.9 cm×0.8 cm×0.5 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较硬。例2带少量脂肪组织的肾脏1个,大小11.5 cm×6.5 cm×6.0 cm,肾脏中下极见一大小8.0 cm×5.5 cm×5.0 cm肿块,切面灰白色,实性、质中,大部分坏死。肾周脂肪组织内未扪及质硬结节。“肾动脉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灰褐色结节1枚,大小6.5 cm×3.5 cm×3.0 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嫩。镜检:例1、2均见肿瘤细胞小圆形、一致,密集成片排列,也可见梁索状及小叶状结构,肿瘤细胞核染色质细腻,点彩状,核仁不清楚,核分裂3个/10 HPF,胞质量少。间质为纤维组织,仔细观察可见较多受压的薄壁血管。例1浸润输尿管肌层,可见少量菊形团结构(图2)。免疫表型:例1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99(图3)、NKX-2、CD117,不表达CgA、Syn、CD56、CK7、p63、GATA-3、CD10、Uroplakin、CK、S-100、CD45、OCT3/4、Sall-4、PLAP、Inhibin、WT-1、Calretinin、desmin、Fli-1、ERG,Ki-67增殖指数约10%。例2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99、NKX-2,不表达CK、CD45、desmin、CD34、S-100、低分子CK、Myogenin、MyoD1、CD56,Ki-67增殖指数约40%。FISH检测EWSR1基因(22q12)断裂(图4)。
②③④图2 肿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假菊形团,间质可见纤细血管分隔 图3 肿瘤细胞CD99呈弥漫膜阳性,EnVision法 图4 FISH检测EWSR1分离探针
病理诊断:例1为输尿管尤因肉瘤(Ewing sarcoma, ES)。例2为左肾ES。
讨论WHO(2020)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ES定义为伴特征性FET-ETS基因家族融合的小圆细胞肿瘤[1]。Paari等[2]报道23例肾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ES,发病年龄8~70岁,平均31岁,无明显性别差异。肾、输尿管ES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均为软组织密度影。例1输尿管ES呈息肉样突出于膀胱腔,文献中鲜有报道[3]。
ES肿瘤细胞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呈实性、巢状或梁索样排列,可形成Homer-Wright菊形团[4]。间质为纤维组织,富于薄壁血管。ES通常CD99、NKX2.2呈阳性,文献报道两者联合应用诊断ES的特异性可达98%[5]。NKX2.2在少数间叶性软骨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也可呈弥漫阳性[6]。本组例1中CD117阳性,文献报道CD117阳性率30%~70%,多数Kit基因无突变,格列卫对治疗无效[7]。
ES特征性遗传学改变是FET与ETS基因家族成员发生重排,其中最常见的为t(11;22)(q24;q12)基因易位,形成EWSR1-FLI1融合基因;其次为t(21;22)(q22;q12),产生EWSR1-ERG融合基因;少见的有FUS与ETS家族基因的易位。WHO(2020)软组织肿瘤分类将EWSR1或FUS基因与非ETS基因家族融合的小圆细胞肿瘤列为新的疾病。对于形态学不典型,或在不常见部位发生的小圆细胞肿瘤怀疑ES者,需行FET-ETS融合基因检测。
鉴别诊断:(1)肾母细胞瘤,主要发生于儿童,肿瘤细胞起源于肾胚基细胞,不同程度向上皮和间质分化,形态学可见胚基、上皮、间质三种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免疫组化标记表达WT1胚基成分,上皮和间质不表达,无ES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2)低分化尿路上皮癌,发生在输尿管、膀胱的ES可能被误诊为尿路上皮癌,如本组例1在冷冻病理检查时考虑为癌。尿路上皮癌常见于老人,分化好的尿路上皮癌与ES鉴别简单。但输尿管、膀胱、尿道的ES易被误诊为低分化尿路上皮癌。后者肿瘤细胞巢团状;体积小,胞质量较少,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粗颗粒状,核仁可明显,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标记表达CK、CK7、CK20、p63、p40、GATA3,不表达NKX2.2。(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可见中等大淋巴样细胞,染色质细腻,凋亡易见。免疫组化标记表达CD99,与ES易于混淆;但ES不表达TDT、CD45以及其它淋巴细胞系分化抗原。(4)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 DSRCT),肿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深染,核仁不明显,胞质量少、嗜酸性。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被纤维血管间质分隔。DSRCT具有t(11;22)(p13;q12)特征性遗传学改变,产生EWSR1-WT1融合基因。DSRCT免疫组化表达上皮标记CK、EMA,神经标记CD57、NSE,肌源性标记desmin核旁点状表达是诊断的重用线索;不表达NKX2.2。(5)伴EWSR1-非ETS融合的小圆细胞肿瘤,属于一组异质性大的肿瘤,包括EWSR1-NFATC2、EWSR1-PATZ1、FUS-NFATC2重排肉瘤等[8]。肿瘤细胞圆形或短梭形,呈条索、小巢状、梁索样及假腺泡样排列。常表达CD99,可表达NKX2.2。PCR或NGS检测基因重排,有助于与ES鉴别。(6)差分化滑膜肉瘤,以圆形细胞为主,核染色深,胞质少,可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表达CD99、TLE1、CK及EMA。特征性遗传学改变为t(X;18)(p11.2/q11.2)。(7)CIC重排肉瘤和BCOR基因异常肉瘤,发生率比ES低,以儿童和年轻人多见,见于骨或软组织。肿瘤主要由原始未分化圆形细胞构成,CD99表达不定,NKX2.2不表达,FISH检测CIC-DUX4基因重排和BCOR基因异常(包括BCOR-CCNB3、BCOR-ITD)等有助于诊断[9-10]。
原发于肾脏、输尿管的ES少见,本组例1为输尿管ES,例2为左肾ES,可参考发生于骨和软组织ES的治疗方案。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辅以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