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的探索精神与经验启示
2021-12-23陈志发
陈志发
(1.中共南京市委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党校,江苏 南京 210044 2.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13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走自己的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同时蕴含着我们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坚定自信。梳理“走自己的路”历史脉络,总结“走自己的路”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征程上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1]14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的艰难探索历程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17。对“走自己的路”的坚定自信,是我们党不断受到挫折后的伟大觉醒,是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重要原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难探寻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并没有提供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现成答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的工作重心是在城市开展工人运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失败后,鉴于当时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果断决定改变进攻大城市计划,转而率部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寻找适合生存的根据地。之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赴井冈山,后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于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拉开了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序幕。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但由于理论不成熟和革命经验不足,再加上把共产国际指示以及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盛行,导致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差点断送革命前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在极端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由于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指引,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1937年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等重要著作,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深度阐发了中国革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指出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和光明前途。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时代命题,呼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3]534,使它的每一个表现中都带有着中国特性;而脱离中国的具体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那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绝不能解决任何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分为“两步走”的战略构想,绘制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清晰蓝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突破了“教条主义”的困扰,而且克服了“本本主义”的侵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沿着这条道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辛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指出,我们不但要能够破坏一个旧中国,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中国。如何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落后国家,实现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问题上,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89。1954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5]326的改造新方式,即在坚持“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326的前提下,依据国情采取“各种”形式,“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走自己的路”的独创性实践,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此后,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初步搭建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框架。
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认知上,起初我们完全学习苏联经验,但不久便察觉到苏联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苏共二十大后,由于进一步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严重缺点和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根据我国国情,决定重新设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路径。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讲话,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怎样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有了独特的认识。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必须是稳妥可靠的,以免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使人民的负担过重,或者使不同的部门相互脱节,使计划不能完成,造成浪费”[6]227,邓小平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克服经济建设中的困难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如经济建设要学会节约资金,要“花很少的钱办更多的事”[7]264;搞建设要提倡艰苦奋斗,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不要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
《论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新方案的提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齐心协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热情和执着追求。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此后,由于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偏差,“八大”的正确方针路线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致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受了严重挫折。历经艰难曲折,虽然“没有找到一条完全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8]17,但为后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重要基础、提供了宝贵启示。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接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走”,成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以邓小平为主要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勇敢冲破“两个凡是”思想束缚,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重新深入思考。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指出,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就不能前进,甚至会亡国亡党;“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9]143。这篇重要讲话是解放思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宣言书。此后,党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力量,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3是我们党对长期历史经验深刻总结得出的基本结论。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前进的伟大旗帜。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科教兴国大旗,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创新发展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促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1997年9月,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深刻指出,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11]16,这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最可靠的保证。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功地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2]620,这条道路是引领中国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向前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奋力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篇“大文章”。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奋力谱写新篇章。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13-14。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追求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全面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得到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个前置词,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对应需要建设的“五大文明”,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五大文明”共同推进的全面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路。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沿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前进。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之路。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中国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的成功精神密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前进道路上屹立不倒、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淬炼升华、感天动地的精神锻造史。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成功背后究竟蕴含着哪些主要精神密码呢?
(一)“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我们党始终“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13]836。一路走来,不论条件怎样艰苦,不论道路如何坎坷,我们党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把“实事求是”打比方为“有的放矢”,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的”。正是因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之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最重要的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终结了党和国家在徘徊中踟蹰不前的被动局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十三大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基于中国国情作出的实事求是的定位;“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重视传承“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党的十九大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的事实,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4]8的重大论断,这是对中国发展道路历史方位的精准把握;同时作出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这两个“没有变”的重大判断。基于此,习近平要求全党要深刻扎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长期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不动摇。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立精神
我们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和建设,一直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命运归根结蒂取决于我们自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深刻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5]115,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政党独立自主地制定正确的政策。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真正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重要会议。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针对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王明的右倾错误,提出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对中国这个客观事物,必须“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们认识的”[16]229,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要靠我们自己。坚持“以苏为鉴”、强调自力更生,我们党才得以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把“自力更生为主”称为“中国的经验第一条”[9]406。他强调,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10]3,他再三提醒,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是不能得到成功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有针对性地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7]30;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人自己的路,只能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
(三)“勇于探索、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特质。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既取决于社会实践上的发展创新,又依赖于思想理论上的发展创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共同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尽艰难困苦、经受各种考验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还是复兴强国,都没有现成的路径可资借鉴,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实际、奋力探索、大胆突破,敢于走新路,走自己的路,而不能被僵化的教条、顽固的思想偏见和习惯势力所束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没有简单套用、照搬照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而是“以苏为鉴”,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发展的世界奇迹”。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全新的自我革命,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标准的答案,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要保持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确保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只有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才能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之所以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是因为我们要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14]248。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创新信心、发扬创新精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意志品格。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坎坷的,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7月至1949年10月“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18];仅在大革命失败后,就有“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19]11,他们都是在革命受到严重挫折的艰难时候,义无反顾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南京雨花台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就有1 519名,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一批为捍卫新中国政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大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黄继光、雷锋、王进喜、焦裕禄……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英雄群像;在新时代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李保国、黄文秀等“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征程上”[20],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愿意为人民和民族牺牲一切,愿意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千钧重任,投身的是为民族谋复兴的千秋伟业。当下,我国发展正面临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多维风险挑战,我们党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发扬革命先辈“宜将剩勇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前行。
三、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的宝贵经验启示
习近平指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走过的路。记住走过的路,就是为了更好地走好未来的路。深刻总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的宝贵经验,对在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走自己的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继续“走自己的路”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走好自己的路,同样关键在党。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21]43的能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要有“主心骨”、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这个领导核心只能是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正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今天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在新征程上,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持续增强党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更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光明前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22],确保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二要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三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清除有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毒瘤,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提高抵御风险的水平,确保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继续“走自己的路”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最根本的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敢于牺牲、勇于革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历史重任,根源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前行的旗帜上,并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接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和光辉旗帜。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立志守正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踏上新征途,我们必须依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旗帜。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旺盛的生机活力,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特点,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使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继续“走自己的路”筑牢坚实的道路之基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基在人民、基础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故此,“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前进道路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胜利道路的厚实根基和前进定力所在。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道路的前途命运。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夯实了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新发展阶段上,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个“国之大者”。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更多更好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治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永远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四)坚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为继续“走自己的路”补给充足的精神之“钙”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精神财富。越是在前进道路关键点、转折点上,越是要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作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革命胜利以后的道路更长、工作更艰苦,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10]306;实行对外开放,要保持头脑清醒,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泛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永葆艰苦奋斗政治本色,并向全党严肃郑重地提出要“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8]26,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考试”应答好。这既是对全党同志的郑重提醒,更彰显了我们党走好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在新的赶考路上,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赶考”取胜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艰苦奋斗精神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各种腐败诱惑,避免政治变质、经济贪婪、生活腐化。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发展。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幸福是不畏艰难奋斗出来的。走好新的“赶考”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气概,敢于啃“硬骨头”,敢打“硬仗胜仗”,将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五)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自信,为继续“走自己的路”树立坚定的必胜信心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定的前进定力。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绝不是一种毫无根据和底气的主观说教,也不是一种盲目自大和故步自封的文化心理自恋。中国道路自信,来自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是建立在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肯定赞誉和政治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积极评价和思想认同这一文化心理基础之上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挺立、不屈的英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党及其团结领导的14亿中华儿女有足够的理由充满自信。走对了路,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决心。坚定必胜的信心提供了中国道路不断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必然持久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当前,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只有坚定必胜的信心,才能拥有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奋进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路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抉择。坚定道路自信绝不是自满自傲,更不是自闭自封。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主动吸收、积极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发展自己。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一定会越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