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流程一体化急诊信息系统建设探索
2021-12-23刘琳辉贺立新童金燕
刘琳辉 贺立新 童金燕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是花都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急诊科一直以来承担着花都区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医疗保障工作。由于历史原因,急诊科信息化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业务流程存在大量数据孤岛,无法把宝贵的临床数据沉淀下来服务医、教、研、管。因此急需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和赋能急诊急救业务。
1 信息化现状
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现状绝非特例,目前我国急诊医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院前与院内无法信息共享: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之间,尚未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无缝的流程对接,院内专科救治无法向院前前移,院内医疗资源无法实时投送,院内绿色通道难以及时部署运行,从而最终影响救治效果[1]。(2)信息化水平覆盖不到位:目前急诊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诉求,无法实现急诊急救的全过程数据精准采集、记录、存储和挖掘,医护人员手工数据工作工作量非常大,导致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诊疗服务中,使得医患容易出现矛盾。(3)突发事件特殊信息化渠道欠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现场伤病情评估、院前转运分流、院内预检分诊等关键环节,以及心梗、卒中、创伤等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的执行过程中,目前的急诊信息系统无法支撑多学科、多部门的高效协同,业务很难无缝衔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透明度很低,影响跨部门配合的积极性和有效性[2]。因此,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一直在探索,基于5G、大数据、AI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急诊信息化系统,实现急诊急救全流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推进急诊医学信息化、智慧化升级,提升病患者救治效率,为建设“健康中国2030”添砖加瓦。
2 建设目标
基于上述现状,我院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急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中,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急诊临床工作流程,体现急诊质控要求,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根据急诊科学科特点,将急诊日常诊疗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充分利用医疗设备数据采集、全院临床信息集成、以及基于移动设备的临床数据可视化技术,最大程度提升临床工作效率[3]。(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完善质控统计:以急诊病人的完整救治过程为主线,建立急诊临床信息数据库,全流程、全方位地追踪和监控医疗诊疗过程,包括院前、院中各个科室,特别是通过对救治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经历时间的记录,以及对急诊医嘱处理全过程的跟踪[4]。(3)提升临床科研水平:系统以患者为中心,汇总来自各种医疗设备及系统,集成化、专业化的急诊电子病历,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跟踪,以及量化的综合分析。数据长久保存,支持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利用数据,助力临床科研。(4)提升科室管理水平:系统将自动采集和汇总急诊科各个临床工作环节的数据,从多种视角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支持移动应用推送等多种方式推送分析报告,帮助管理层全面了解运营情况,及时做出科学决策[5]。(5)急诊急救一体化效率提升:借助新型临床信息技术,如语音识别、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临床决策支持等,对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持续改进,打通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的信息流,提高绿色通道运行效率,为患者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6,7]。(6)支撑现代临床决策支持技术的急诊急救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系统将汇聚急救医学专家的共识,将最新的临床指南和规范,与最新的医学信息学标准和建模技术向结合,建立单病种知识库和数据库。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收集诊疗过程数据,通过临床决策支持工具的实时处理和分析,将关键信息以恰当的方式推送给医护人员,提高依从性。同时,也为循证医学研究积累数据。并且这种模式具备通用性,可以进一步推广到更多病种,帮助本院及合作医院,加强各自负责的专病急救领域的指南制定、路径规范、质量管理和学科建设[8]。
3 建设内容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急诊医学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与最新的医疗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院前急救、院内预检分诊、医嘱,病历,接诊、抢救、留观等工作流程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移动化。具体的建设内容如下。(1)院前急救子系统:通过改造数字化急救车,使用5G 技术,把救护车监护仪采集的病人生命体征、车载医疗设备数据、GPS 信息、电子病历信息、途中救治的音视频实况和路况视频进行采集,实现急救患者的基本信息、初步诊断等信息录入功能,并实时同步传送到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与院内会诊专家或指挥中心做相应的对接。另外,与现有120 调度系统对接,通过与已有的急救调度系统相结合,实现急诊急救系统互联互通,急诊急救联动,院前告知预警。(2)院中急救子系统:院中急救子系统包含的预检分诊、排队叫号、医生工作站、结构化急诊病历、急诊护理、急诊输液、急诊留观、急诊交班、急诊质控、科室管理、数据统计及展示等功能模块,主要是落实急诊科室内部的工作流程信息化及智能化。(3)急危重症中心系统:以胸痛中心为例,该系统对胸痛中心的救治业务过程进行全程化管理,翔实、完整、客观地记录胸痛患者在各流程节点的相关信息和随访记录,并提供胸痛质控和数据上报功能,实现闭环管理。其包括时间记录腕带绑定管理;胸痛患者评估;绿色通道管理;时间轴管理;会诊管理;院后随访管理;数据采集上报等功能。
4 系统特色
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建设部署的新一代急诊信息系统,是基于5G、大数据、AI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急诊急救全流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推动了急诊医学信息化、智慧化升级,该系统的特色如下。(1)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将5G、物联网、大数据、AI、微服务等最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平台建设中,打通了数据孤岛,连接了各项急诊业务,实现了急诊急救全流程数据的自动采集、整理、分析、归档、上报,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手动录入的工作量,也为医、教、研、管提供了高质量的原始素材[9,10]。(2)全流程、全场景覆盖:系统实现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的信息化,包括院前、院中、院后各个场景,同时覆盖医联体、医共体、医疗联盟、区域等各种运行模式。真正实现了“上车即入院”。(3)急救信息系统与五大中心的融合:系统基于统一医院信息平台和数据平台,实现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新生儿/儿科、创伤救治中心系统功能与院前现场救治、院中医护工作站、院后康复随访系统功能完全融合,同时实现急诊信息化与医院信息平台的无缝整合,形成全方面、多维度的数据沉淀和积累[11,12]。(4)AI 驱动的诊疗过程:系统通过急诊急救知识库和专家共识,建立AI 辅助诊疗系统,可以根据病人主诉、体质、体征等信息,结合专家知识库和成功救治案例,智能推荐救治预案,辅助临床医学决策,最终驱动救治过程的标准化和同质化,从而提升救治效率。(5)多学科联动:系统利用5G 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更高效地同步患者个人信息、生命体征信息,实现高清音视频的实时传输,更稳定地开展远程会诊,院内专家如同亲临现场,实现远程多学科联动。
综上所述,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抓手,建设了统一化、规范化、智能化、全场景的新型急诊信息系统,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五大中心的无缝衔接、流程优化、有效质控和精细管理,从患者进入救护车的第一时间开始,对整个救治流程进行多维度数据采集和记录,通过数据有效链接各个业务部门,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强互动协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极大地赋能了医、教、研、管,从而提高了急诊急救的整体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医疗质量,降低了整体医疗成本,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