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索*

2021-12-23张军华

模具制造 2021年9期
关键词:模具工匠职业院校

张军华

(台州技师学院(筹),浙江台州 318000)

1 引言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标志着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职业精神,得到各行各业的大力弘扬和提倡。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暴露出诸如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匮乏和职业精神欠缺等一系列问题。追求极致,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探寻卓越,无时无刻地融入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模具工业未来发展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实践操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育和弘扬具有精益求精、严谨认真和追求完美的工匠是职业院校的时代使命。

2 工匠精神的意蕴内涵

2.1 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爱岗和敬业的合称。爱岗就是忠实自己的工作职责,喜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不能频繁跳槽、朝秦暮楚。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钻一行,精一行。从那些大国工匠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他们都是爱岗敬业的表率,在平凡的岗位上深耕数十载,收获了成功的事业,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2.2 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精益求精,是指一件产品或一种工作,已经做到非常完美,仍更新改良方法和技术,与苛刻的自己较真,对产品精雕细琢,达到极致。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孜孜追求[1]。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凭借执着的信念和毅力来改进产品,打造精品。

中国拥有方文墨、高凤林、顾秋亮、胡双钱等一大批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他们对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完美诠释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品质境界。方文墨为了练习锉削技能,把钳工台摆在自己家阳台刻苦训练;高凤林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赢得了火箭心脏焊接人职业美誉。正是这些普通平凡工匠们对产品瑕疵零容忍的态度,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成就了他们现在的赫赫有名。

2.3 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传统工匠精神中具有的内涵,新时代工匠精神更注重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因为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的生产方式,不再是体力劳动繁重的手工作坊,他们需要更多的沟通协调,工匠们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某一部分。比如一副复杂的模具需要经过设计、加工、装配与调试、试模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需要多组人员进行设计加工,更需要不同组别人员之间的配合协作。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怀鬼胎、独自为战,所谓协作,就是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所谓共进,就是团队成员的携手进步。

2.4 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在科学技术翻天覆地社会变革的今天,传统工匠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进而达到熟能生巧的手艺人已然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潮流。具有创新能力的一线工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青睐。工作过程中,一线工人不仅能熟练使用机器,而且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问题。能与技术骨干、科研专家沟通配合,创造性的攻克技术难题。当代中国工匠秉承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态度,研究更加先进的技术、打造更加完美的产品。

3 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

3.1 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优秀的企业离不开新技术、新领域的开发和拓展。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型企业,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核心技术全部自主研发,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龙记集团为世界四大模架制造商之一,主要生产标准模架、订造模架、高精度互换板模架及与之配套的模架零配件,模架销售量多年来稳居亚洲之冠。模具工业的发展趋势是模具产品向着大型、精密、复杂、经济、快速的方向发展,客户对模架的使用要求发生着巨大变化。随着模具技术含量不断增加,模具制造周期不断缩减,这对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增添了挑战、加剧了考验,他们所具备的的追求品质、精益求精、挑战自我、执着创新的工匠精神尤为重要。

因此,职业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亟需注重,引导学生崇尚技能、传承匠心,培养学生识读图样、工艺分析、结构设计、热爱劳动、团队协作等能力,满足模具产业发展的需求;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想,成为有信念、有品味、有抱负、有道德、有奉献的新生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专注精神,从细微处着手,把每件事情做到出彩、做到极致。

3.2 中国制造的精神源泉

历经40 多年的改革开放,劳动人民的辛苦奋战,我国已经跻身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辽阔宽广的土地是“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主要法宝,虽然中国制造业众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核心技术的掌控寥寥无几,大大小小、断断续续出现的质量门事件正在一步步侵蚀着中国制造,与先辈们所传承的工匠精神背道而驰、相去甚远。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量缺乏导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质量参差不齐。基于此因,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期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把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加大力度广泛弘扬工匠精神。只有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到模具生产、设计和营销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制造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2]。

4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

4.1 社会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社会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大众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技工”和“蓝领”被列为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代名词,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认可度达不到社会共识。通过对职业院校管理人员进行大量的对话访谈得知,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误会,他们不惜花费重金、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进入普通高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夙愿,读职校成为学生和家长无力挣扎的被迫选项。这种历史积压的严重偏见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氛围寸步难行、雪上加霜。在社会迅猛转型、急剧变革的过程中,由于劳动教育的极度缺失,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极度泛滥,劳动价值认知的极度匮乏,致使整个社会缺少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的氛围。随着生活节奏步伐的加剧,“短”、“平”、“快”的浮躁思想严重泛滥,急功近利和盲目追逐短期利益的社会氛围愈演愈烈,学生进入模具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工资薪水有多少,对于岗位的匹配程度关注甚少,何谈热爱,更不要奢望尊重。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下还存在社会意识不强、工匠精神崇尚不浓等现象[3]。

4.2 企业参与职责不实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4]。通过深度地产教融合机制,将企业优秀的文化元素和典型的工作案例融入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国家相继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国制造2025》等文件,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给与补贴补助,一些大城市更是出台安家落户的利好政策,技术工人的各项待遇同时提高,社会地位也逐年攀升。然而,调查发现,因模具专业牵涉技术知识较广,且职业院校的魅力有限,导致很多政策制度无法真正落地。

为了约束校方与企业方,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其达到深度的产教融合效果,但结果却差强人意。模具专业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技师研修存在脱节,只能被动满足学生的就业和顶岗实习。介于模具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只能在企业承担简单的加工和装配工作,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注重生产效率,却忽略了学生工匠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培育,工匠精神在校企合作中的体现微乎其微。

4.3 教育主体缺乏彰显

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模具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制约着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彰显。近些年,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教授理论知识的时间大幅缩减,实训课程采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提炼企业一线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训练载体,更加注重生产实践的应用发挥,力求着眼企业生产实际,大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由于职业院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小班化教学难以全面铺开,实训教学资源分配不足,教师队伍重在数量建设、实训基地注重配置面积、技能竞赛关注获奖学生等,工匠精神渗透培育的预期效果差强人意。

当今信息社会发展迅猛,各种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时刻冲击着职业院校的授课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反复更新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但家庭因素制约、自身追求不同、教学工作量繁重等诸多制约着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迭代,工匠精神的课堂培养也就大打折扣。

5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路径

5.1 政府主导,重塑观念

培育工匠精神,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夯实崇尚工匠精神的基础[5]。要加强对工匠精神的社会宣传,提高“工匠”的各项社会待遇,广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术的社会氛围。新闻媒体结合各类国家政策,充分挖掘能反应工匠精神的新闻素材,大力宣传为当地模具企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工匠,工匠精神的事迹在普通百姓当中口口相传,生活点点滴滴耳濡目染,他们的精神渐入人心,伟大价值慢慢凸显。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各类工匠的成长故事,连续不断地为工匠传播,为工匠立名,为工匠点赞,增强技术工匠所从事职业的吸引力。其次,要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提高工匠的主导地位和社会待遇,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措施。当前普遍存在技工低人一等的社会现象,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学技术,认为学技术缺乏前途、收入低薄、苦累兼具,读职业院校是一种没出息没地位的被迫选择。究其根源,在于职业吸引力的匮乏及社会观念的冲击。基于此因,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政策力度,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地位待遇。

5.2 企业参与,重塑格局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质量需要企业的实践检验,模具企业由于客户订单急、单件小批量,导致员工频繁加班加点,怨声载道的声音比比皆是。基于此现象,企业亟需创造温暖人心的文化环境,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保障职工各项待遇,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文化氛围。

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广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重要保障,有效解决了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难题。职业教育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以生产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学习和内化更多的依赖于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口耳相传,因此,对他们的人文素养、知识存储、技能水平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不高、综合能力不强、岗位适应不快、校企合作不顺等特点,工匠精神急需在职业教育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建立深度的产教融合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一是企业师傅选拔标准要严格,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技艺高超和温文尔雅的企业师傅是工匠精神能得到优质传承的重要保障,师傅的言传身教对徒弟影响深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企业要制订严格的选拔机制,大力发扬传、帮、带的榜样精神。

二是制订学徒规范和考核标准,能有力约束学徒散漫作用。学徒在模具公司担负着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校色,作为企业重要的人才储备,他们行为习惯的规范养成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在模具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实践技能融入工匠精神的量化标准。多次与企业沟通交流、反复推敲,制订并适时更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和量化考核标准,加快建立与企业匹配的标准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在学校和企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是健全更新教学管理制度,能有效引领教学管理理念。现代学徒制激发了企业和学校的相互关系,职业院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促使学校和企业必须加强磋商、和衷共济,根据企业所需和学校所培的共同目标,联手打造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企校双制、共育工匠”机制[6]。

5.3 学校发力,重塑平台

职业院校肩负着培育工匠精神的重任,良好的培育环境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应尽快制订培育工匠的标准体系并设计培育工匠的课程体系,完善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方案。

制订培育工匠的标准体系,一是要明确模具专业人才培育的标准和侧重点,制订职业标准细则,建立模具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精准培育和客观评价模具人才的标准体系;二是要制订模具人才培养规程,依据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学生的现实特点和工匠精神所具备的核心素养,在制订或修订模具专业培养方案时,综合考虑专业课、实践课、思政课的相互影响,把工匠精神的核心素养融入到模具人才培养规程中。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模具专业人才考核方式,建立健全人才考评机制,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设计培育工匠的课程体系,一是要积极对接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实地考察本市3所职业院校,基础思政课程主要是以国家统编的传统德育教学为主,缺乏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入,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差强人意。基于此因,应结合模具专业特色,探索建设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校本教材,重新架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人素养水平和价值观念;二是要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院校在开展模具实训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践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将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容易忽略的职业素养、单调繁重的技能操作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主动对接调研模具企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生产实践的典型案例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深度产教融合,进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积极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职业能力。

5.4 学生本位,重塑主体

学生作为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主体,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学生的自我努力和自觉践行息息相关,结合职校生学生个性和特点,着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核心素养培养,形成兢兢业业的职业态度。

工匠精神的核心素养是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勤勤恳恳的劳动态度和动作娴熟的实操技能等一系列综合体现。良好的制度环境是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除此以外,还需重点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存在理论基础薄弱、行为习惯懒散、思想刚愎自用等现象,这些不良的习惯将会直接导致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大打折扣,针对如此棘手的培育主体,应从思想内涵上不厌其烦的给予疏导,使之能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深刻认识工匠精神培育重要意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专业理论方面加强辅导,理论知识学习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一环,职校生应摒弃“得技能者得天下”的错误意识,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有趣的实践操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技能训练方面重点指导,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是体现模具专业学生有无具备工匠精神的重要指标,职校生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反思自我,连续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从容自如的迎接未来残酷的职业挑战;在职业技能竞赛方面积极引导,手艺精湛的技能是工匠精神的载体,需要在职业竞赛的平台上加以强化,通过与模具专业突出人才的激烈比拼,能更好的检验职业院校人才的培育质量。在指导模具专业学生参加比赛的时候,学生将最新的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训练中,将先进的专业理念融入到比赛操作中,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通过与各路高手比赛切磋,发现自身差距寻求共同进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技巧,同时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的职业态度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6 结束语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支撑。职业院校承担着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通过政府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氛围、企业发挥巨大的工匠精神作用、学校制订详细的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学生产生深刻的工匠精神认识等途径实现工匠精神落地生根,源源不断地为模具企业输送契合工作实际的诸多工匠。

猜你喜欢

模具工匠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欢迎订购2020年《模具制造》合订本
工匠风采
asiamo1d2021广州国际模具展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熔断型端子压接模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