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家纺设计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2021-12-23余兰
余 兰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226007)
随着市场消费与竞争的不断升级,家纺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中的结构性调整时期。目前,全国最大家纺电商生态产业链在南通,南通地区家纺电商销售约300 亿元,占全国50%,50%的卖家在南通;南通在全国产销占比最大,产能占比25%,南通床上用品销售额占比85.5%;全国最大的家纺产业集群也在南通,销售企业3000 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0 多万人,家纺产业集群已达千亿级。此背景下家纺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数量也逐步增加,对产品研发设计人员的综合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需要建设高水平的家纺设计专业群和课程群,积极应对南通千亿级家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支持家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家纺设计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1.1 数字时代,线上线下,把在线开放课程引入教学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以“PB”为单位的结构与非结构数据信息的新时代。在教学内容上加入网络数据收集、分析、预测,第一时间把握市场动向,结合线上线下,把在线开放课程等数字化资源教学引入家纺设计课程。
1.2 科技引领,以人为本,把人工智能理念引入教学
随着智能家居的不断开发应用,智能家纺也被带入设计。对新材料的关注应用、对人性化细节设计的把握都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把高科技与人性化设计相结合,成为家纺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把最新的设计理念、最新的材料更新、最新的工艺手法都应用于教学内容之中。
1.3 校企协同,对接产业,把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
以坚持面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原则,开展技术经济服务,加强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能力,校企协同通过真实的工作项目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学做合一,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 传承文化,立德树人,把传统非遗技艺引入教学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吸收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弘扬手工印染、刺绣等各民族的优秀手工技能,按照现代的认知和需要来诠释、创新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使之走向世界。对历史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未来的设计师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有信心做好,也有能力做好。
1.5 走向世界,国际交流,把跨国创意设计引入教学
与国外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相比,内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国际化、时尚化程度较低。教学中信息资源单一,学生的思维空间受限,缺乏国际视野,学生缺乏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增加国际交流,走向世界,汲取国际优秀设计创意。
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家纺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2.1 建立“艺术工艺+商业创意”跨界人才培养理念
突破了传统设计课程局限于花型图案或款式造型的设计能力培养的狭隘层面,注重了艺术设计与材料、工艺技术的融合,注重了设计技能与商业实践的融合,注重了学生创新实践与创业潜能激发。课程从艺术、设计、技术、工艺等多元角度,追随工艺时间的轨迹,跨越设计空间的领域,聚焦设计与工艺,融合艺术与技术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采取专业教学与商业经营结合模式,采用工作室设计团队建设,国际化的时尚文化交流贯穿课堂的做法,针对自生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复合化程度不高,重艺、轻技、缺商、弱创的构成结构所导致的学生综合能力不足、发展后劲缺乏、创业能力不强问题,确定“艺技融合”、“艺商融合”、“艺创融合”改革切入点,以满足家纺创业产业转型升级后的人才需求。
2.2 构建“专业跨界+课程重构”多元混合课程体系
借鉴美国STEAM 教育将艺术与科学、技术、工程结合,重构课程体系,基于成果导向反向设计、逐层分解、顶层设置四类典型综合设计项目。中层面向家纺全产业链,开设“创意设计”、“技术实施”、“商务运营”跨界课程,基层立足基本知识、技能与素养,开设艺术修养、科学文化、创新训练基础课程;将艺、技、商、创在基层组合、中层结合、顶层融合。进行跨课程、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建设探索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组织和重构,实现“善设计、精工艺、懂市场、会创新、能创业”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3 采取“企业项目+典型任务”协同育人教学策略
校企共建课程资源,依托“企业项目+典型任务”的专题课程内容,拟定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分析归纳出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课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引入真实行业和企业项目教学案例,拟定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结合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开发形成学习任务。课程教学团队校企融合,打破不同学科、不同技能间的壁垒,组建跨学科、跨企业、国际化融合的师资团队,打造“双跨界+双能力”的双师创新教学团队,形成“专兼结合,两栖流动”校企双一线双导师运行机制。任课教师具有优良的“双师素质”,教学场所以“专业教室+校企工作室”为依托,以工学交替方式(工作室制)实施课程教学,主张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能将课程与实际紧密结合,优化课程体系。
2.4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全过程贯穿“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两线”全过程良性互动;课程实行线上慕课和线下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放型课堂。线上采用中国大学MOOC 在线开放课程和手机APP 学习客户端,使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评价,线下进行项目任务实训和练习。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资源共享,完成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得线上线下教学能够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同时搭建“线上线下”实践平台,形成线上接单、线下设计、线上交付的实践路径,将线上设计任务与线下课程项目任务结合,建有一批线上线下研发中心和设计工作室,探索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创业孵化的融合。
3 结语
多年来我们培养的是面料设计师、款式设计师、产品工艺师。在互联网+智能化家居时代,培养家居生活美学设计师、家居产品搭配师、国际时尚顾问、智能家居设计师、家居家纺家具行业的未来企业家将是专业人才规格提升的新目标。无论是在目标定位,还是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建设乃至具体专业教学方法手段,需要我们要立足中国传统,未来继续建设混合式教学的家纺设计课程(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夯实专业内涵,提升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