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线型控制网建立方法的探讨
2021-12-23王健
王健
(华北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0引言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是建立精密线型控制网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的建立中。该方法无需对中,仅需观测方向和距离值,使用自动全站仪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和可靠性高等优点[1]。近年来,该方法也逐步推广到隧道地下控制网、地铁控制网等线性工程中[2]。但是,该方法每个测站都要对10余个方向进行观测,对通视条件要求高,常常由于不满足通视条件而造成建网困难。精密边角网是一种传统的控制网建立方法,具有精度高、可靠性高等特点,常常应用于精密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中[3],但是目前其在线型工程中应用较少。该研究从控制网形、外业观测工作量、工作效率和精度等方面,对边角网和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利用边角网建立精密线型控制网的方法。
1精密线型边角网的建立方案
1.1 控制点的布设和控制网型分析
高速铁路的轨道控制网CPIII(即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如图1所示,控制点成对布置,一对控制点的间隔10 m左右,点对之间的间隔约60 m左右。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点位都是在路基的桩基、桥梁的防护墙、隧道的边墙上设置强制归心棱镜,以减小对中误差的影响。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模式测量,全站仪安置在2个点对组成的四边形大致中心位置,向前、后各3对控制点上的棱镜进行全圆方向和距离观测,测站之间重叠4对控制点。利用该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后,配合轨道测量小车测定轨道的位置,能保证轨道的中心位置及轨道的平顺性。
图1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对通视条件要求高,在个别路段可能会造成建网困难,此时可以考虑利用边角网来建网。精密线型边角网在选点、布网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点位布设于路基顶面上,便于利用高精度全站仪对构件进行精密放样;(2)构成的网型结构强度高,图形简单;(3)网中避免有过短的边,以便减小短边对角度测量精度上的不利影响。按照以上要求,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基础之上,建立如图2所示的精密线型边角网,沿线路每隔60 m左右布设一个控制点,相邻控制点分别位于线路的左侧和右侧。精密线型边角网的每个控制点上,都要设置强制对中观测墩,以减小对中误差的影响。在每个测站上,都要对5个相邻点进行方向和距离观测。
图2 精密线型边角网
1.2 控制网工作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比较
(1)在工作量方面,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如下: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相邻测站间隔约120 m,每千米约设站8.3站,每测站观测12个方向值和距离值,每千米观测约100个方向值和距离值;
边角网:相邻测站间隔约60 m,每千米约设站16.7站,每测站观测5个方向值和距离值,每千米约观测83个方向值和距离值。
边角网虽然每千米观测的方向和距离数量略少,但设站数量多,2种方法的工作量大体相当。
(2)在工作效率方面,按照一般测量工人的操作仪器的水平,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如下: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每测站观测大约需要25 min,每次搬站大约需要4 min,完成每千米的观测任务大约需要4.0 h;
边角网法:每测站观测大约需要12 min,每次搬站大约需要2 min,完成每千米的观测任务大约需要3.9 h。
从上面的比较看,2种方法的工作效率大体相当。
(3)2种控制网在埋设点位的投入方面: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每千米布设控制点33.3个,每个点位上需设置强制归心棱镜,当工程路段已有相应的结构物(如桥梁的防护墙、隧道的边墙等)时,需要投入的较少;
边角网每千米布设控制点16.7个,每个点位都要设置观测墩,建立观测墩的投入稍大。当工程路段上的控制点必须建立观测墩时,即使边角网每千米控制点数量少,其埋设点位的投入费用也稍大。
2控制网精度方面的比较
2.1 基本思路
对于2种控制网的精度比较,其基本思路是:
(1)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2种控制网点位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假定各控制点的真实坐标值;
(2)按照计算的控制点坐标和图1和图2所示的网型,计算各测站的不含误差的方向值和距离值;
(3)生成符合正态分布N(0,σ2)的随机误差值;
(4)将各测站不含误差的方向值和距离值加上生成的随机误差值,生成符合N(μ,σ2)分布的模拟观测值;
(5)对生成符合正态分布的模拟观测值,按间接平差方法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6)比较和分析2种控制网的精度情况。
2.2 假定各控制点的真实坐标值
对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控制点的坐标计算,按照图1,假定控制点沿设计线路布设,相邻点横向间隔10 m,纵向间隔60 m。以左下角12点为原点,以线路横向为X轴、纵向为Y轴建立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计算各点坐标,结果见表1。按照相同的方法确定边角网各控制点的坐标,计算结果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同名点坐标相同。
表1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各控制点的假定坐标/m
2.3 计算各测站的不含误差的方向值和距离值
按照图1的网型,假设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相邻测站间隔120 m,每一测站位置为相邻4个CPIII点构成矩形的中心,计算测站至各控制点的坐标方位角和距离。如表2以测站b的计算结果为例。
表2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测站b的方向、距离计算结果
对于边角网,按照图2的网型,根据各控制点的坐标计算相应的方位角和距离。以测站31为例,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边角网测站31的方向、距离计算结果
2.4 生成符合正态分布N(μ,σ2)的模拟观测值
(1)生成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其方法为:
首先,利用计算机的随机数发生器,生成一组在区间(0,1)上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序列i。然后,把伪随机数序列i变换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的随机数bi,其方法为[6]:
(1)
(2)
式中,i、i+1分别为伪随机数序列上的相互独立的(0,1)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
(2)生成服从正态分布N(0,σ2)的误差
(3)
σ为观测值的中误差。本次试验中,测角中误差取1.8 s,测距中误差取1 mm+1*10-6D。
(3)生成服从N(μ,σ2)的观测值
(4)
μ为标题2.3中计算的不含误差的方向值和距离值。
2.5 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1)观测值的权矩阵的确定
测角中误差为1.8 s(将其设置为先验单位权中误差),测距中误差为1 mm+1*10-6D。从而确定观测值的权矩阵为:
(5)
(2)按照间接平差确定误差方程
对于角度观测值,其误差方程为[7]:
(6)
对于边长观测值,其误差方程为:
(7)
(3)求解各点坐标并进行精度评定
按照以上方法对2种控制网进行了平差计算。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计算结果见表4,后验单位权中误差为1.27,多余观测值总数为40,平均多余观测值数为0.5,可靠性高。边角网的计算结果见表5,后验单位权中误差为1.57,多余观测值总数为28,平均多余观测值数为0.58,可靠性高。
表4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平差结果
表5 边角网平差结果
2.6 2种控制网的精度比较
由表4、表5可得:在相同的测角、测距精度下,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最大点位中误差为1.8 mm,平均点位中误差为1.8 mm;边角网的最大点位中误差为1.1 mm,平均点位中误差为1.1 mm。由此可见,边角网从精度上明显优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将2种控制网的平差后坐标与真实值比较,其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点位误差在0~0.5 mm区间的有7个,占比44%;0.5~1.0 mm区间的有2个,占比13%;1.0~1.5 mm区间的有3个,占比19%;1.5 mm以上的有4个,占比25%。边角网的点位误差在0~0.5 mm区间的有4个,占比50%;0.5~1.0 mm区间的有1个,占比13%;1.0~1.5 mm区间的有3个,占比38%;1.5 mm以上的有0个,占比0%。可见边角网在精度方面明显优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
表6 2种控制网的平差后坐标与真实值比较的结果
由于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会导致单次模拟的结果不可靠。因此,按照上面的方法共生成了20套相互独立的模拟观测值,并分别进行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的模拟观测值的平差结果和精度评定结果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与上面的结果一致,表明边角网的精度高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
3结论
(1)2种控制网在外业工作量、工作效率方面大体相当。
(2)在测角、测距精度相同的情况下,精密边角网的精度优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
(3)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相比,精密边角网每测站观测的方向数少,对通视的要求较低,更能适应通视条件差的线型工程路段。
(4)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适合于结构体上便于设置固定棱镜的工程路段,例如隧道的边墙、桥梁的防护墙。边角网适合于便于建立强制观测墩的工程路段,例如稳定的路基上。
(5)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设站灵活、无需对中、仅需观测方向和距离值,在使用自动全站仪时,能更好地发挥其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可作为精密线型控制网的主要建网方式;边角网可以作为其有益的补充,在条件合适的路段建立精密边角网,发挥其精度高、对通视条件要求低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