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MB模型的公务机乘客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2021-12-23纪孝康洁副教授李慧玲周洁琼
纪孝康 王 洁副教授 李慧玲 王 佩 周洁琼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北京 100070;2.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131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民用航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公务机。在民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务机的增长速度最快,我国已成为公务机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成熟,因地面保障、飞机自身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少之又少,而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却在不断增加。如何正确识别并应对乘客的机上行为,成为公务机乘务员极具挑战的一个难题。
然而,正确识别和理解公务机乘客机上安全行为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人行为模式的多样性和家族环境的复杂性使之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一个任务在执行过程中需遵循一定规章制度,如果员工操作过程中因不熟练或其他原因违反规章制度,就有可能会直接导致事故发生,这在安全作业中被称为违章作业。从目前公务机乘客的范围发展来看,仅仅依靠乘务员自身有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难以完成“在正确识别和理解人的行为基础上提供恰当服务”这样复杂的任务,必须借助其他经验分享和学术研究。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于1992年由Fisher等在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中首次提出,主要用于预测、预防性健康行为,通过转变不良行为方式来预防疾病。2020年杜敏等基于IMB模型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积极感受,减轻照顾负担,改善焦虑抑郁状态。现阶段IMB模型主要应用于利用健康宣传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促使其行为转变。王凤超将基于IMB模型的健康宣传应用于艾滋病患者,减少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且护理质量较高。许伟珠等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护理方案,提升了患者的血糖管理效率,强化了患者对疾病的感知与控制水平。本研究将IMB模型创新地用于民航安全领域,为公务机乘客制定相关干预性措施,评价其在影响乘客自我管理行为和提高乘客安全意识方面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IMB模型相关定义
IMB 模型包含3个部分,如图1。图1中包含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三者,只有这三者同时存在,个人才有可能发生行为变化。
图1 IMB理论变量关系Fig.1 Theoretical variable relationships of the IMB
信息因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促进行为发生的初始条件,可以通过行为技巧间接影响到行为,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导致行为的发生。信息因素是我们作为个体掌握的外界资源。
动机因素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信息因素一样可以直接作用于行为也可以通过行为技巧影响行为发生。一个人的动机包括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个人动机指一个人在采取某个行为的意愿,实施某个行为之前对行为可能造成后果的预认知;社会动机一般来自于家人、朋友,亲友是否支持个人改变行为。图1中的理论关系认为当个体信息获取渠道正面,且具有强烈的预防性动机,也掌握一定的行为技巧知识,3个条件同时具备,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行为技巧是一个人在采取行为时,可能遇到一些阻碍。克服这些阻碍不仅需要拥有正确向上的知识积累,亲友的支持,使自己有强烈自愿改变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有一定技能来实施预防行为。只有这几个条件都具备,目标才会激发。
1.2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公务航空的目标群体乘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200名乘客,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向调查对象发放乘客违反客舱规定行为意向调查问卷,获得行为意向数据。对回收得到的问卷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干预组B和对照组A,2组回收得到的问卷有效率均为100%。
1.3 干预方案
2组乘客在测试期间被同样对待,需要在同样研究教室内观看相同教育视频,接受同样指导。干预组B在此基础上由专业人员实施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后观察2组人员的自我管理水平,探讨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教育在乘客中的影响效果。对照组A的成员则不进行延续性教育干预。
1.4 干预内容
前期准备阶段: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和参与实验的乘客面对面交流,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消除可能存在的乘客抵触心理。
1.4.1 信息干预
信息输送阶段:根据准备期评估结果对乘客实施有效的健康指导。在每周讲座开始前,研究者通过电话或短信提前通知乘客,联系A、B组成员在学校大教室内参与民航健康知识讲座,并确认其是否能够准时参加。讲座每半个月一次,共6次跨度3个月,每次30~40min。组织乘客认真学习,使其对民航安全和行为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1.4.2 动机干预
动机构建阶段:作为IMB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机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动机包括个人及社会动机。本研究动机性访谈构建4阶段模型,如图2。在研究中动机性访谈分4次进行,分别在乘客实验当天、实验结束3个月后、6个月后和1年后。访谈的步骤尽量简单,环节设置尽量清晰、明确、不繁琐。整个访谈时间15~30min,主要内容:简短的开场白拉进距离,引入本次访谈话题,围绕主题开启正式访谈,感谢乘客参与访谈并预约下次时间。访谈的整个过程一定要注意不要采用命令语气,避免乘客产生抵触心理。交谈要更为亲切平和鼓励乘客自愿改变,引导他们发现改变后的益处以及不改变的糟糕影响。
图2 动机激发策略图Fig.2 Motivation stimulation strategy map
第1次延续性教育干预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与乘客轻松交谈,避免乘客有被调查的压力。从问卷结果分析乘客面临的薄弱项,引导乘客主动思考行为改变动机,使乘客建立自我对质,形成反思。之后研究人员根据动机制定改变计划,协助乘客实施计划。
第2次访谈相对第一次已经经过一段时间,此时的访谈不需要制定计划,可以更深入了解乘客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以及乘客如何做,尽量避免以说教的态度对待乘客,而应该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与接纳,肯定乘客做出的改变,温柔地引导乘客与其交谈。在交谈时,研究者要成为一个聆听者适时发问,在必要的时候通过语言引导乘客思考,当不正当行为得到改变时,自己会因此得到什么益处和正面影响。告诉乘客长期具有不安全行为的潜意识会导致一些极端情况的发生,危害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到最后落实到实施计划上研究者需要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并对乘客的参与予以感谢和期待。
第3次访谈时同样需要更深入了解乘客在这期间内的计划执行情况,通过平等、耐心的交流,如果遇到问题,要开导乘客只要更努力一点,这都是可以克服的。并讨论下一次访谈可能会有哪些转变。
第4次访谈是最后一次面对面访谈,需要支持乘客勇于面对困难,增强承诺意识。在访谈时需要用到动机策略,每一次访谈采用具体激发策略动机,如图2。
1.4.3 行为技巧干预
乘客加入实验当天首次填写问卷,之后3个月、6个月再次采集研究对象信息。为验证干预措施的长期有效性,在延续性教育干预结束后1年再次请研究对象填写问卷调查。以上4次问卷调查均在实验室现场采用《安全自我管理水平量表》进行调查,见表1。如乘客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到实验室参与问卷调查,为保证资料的完整有效性,应及时与参与人员取得联系,了解其未能参加的原因并尽可能预约最近的时间进行调查。
表1 安全自我管理水平量表Tab.1 Safety self-management level table
2 结果
本研究的评价指标采用《安全自我管理水平量表》,该量表有从5个方面进行调查,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这种计分方式把相同概念的题目放到一起累加积分,一部分题目的回答设置为从绝对否定到绝对肯定5个层次,从左到右依次为1-5分,根据自身经历或想象某种场景选择符合选项,问卷总分为5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乘客安全意识越好,反之则安全意识越差。
从表2中的得分可以看出:干预组乘客和对照组乘客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得分比干预前的得分要高,各时间点的得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即不考虑干预因素,时间、组间、交互对2组乘客的自我效能无影响,得分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干预前量表得分很接近,这样的误差范围在不同人群是正常的。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得分比对照组高出十几分;干预6个月后,2组的得分差缩小,但干预组得分仍然比对照组高。干预1年后干预组得分仍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虽然教育经历了记忆衰退阶段,但进行教育干预还是有必要的。表2 2组乘客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比较分)Tab.2 The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s in 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ca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ssengers before and
从表3中可以看出,进行干预教育后,实验对象各个维度得分以及总得分,干预组都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干预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基于IMB模型的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乘客的自我管理水平。
表3 2组乘客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比较分)Tab.3 The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the self-managementbehavior sca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ssengers before
本研究基于IMB模型框架,由模型组成可以看出,改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具备信息、动机、客观技巧。本研究通过开展教育讲座、预调查,了解乘客的真实信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个性化方案,并利用安全手册、历史上真实发生的空难事件调查纪录片(如空中浩劫系列)等手段强化乘客们对于空难造成后果更直观的认识。由于公务机乘客的单一性和社会性,利用初步调查的乘客社会信息,通过有技巧性的访谈技术,挖掘乘客的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机引导,从社会和个人角度激发目标群体改变自身不安全意识到改变不安全行为的动机,最终改变不安全行为。在研究中,研究团队还从乘客的社会影响力方面着手,以相关社会关系人的真实经历作为参考依据,强化行为动机,并在跟随式访谈中与干预组B的乘客共同分析可能存在的障碍,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长期角度来看这种鼓励与引导的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3 结论
本文基于IMB模型通过教育干预对比实验验证基于决策模型开展IMB延续性教育干预的正确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乘客的风险感知能力不仅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还以行为态度为中介变量影响客舱不安全行为;乘客个人的安全态度是造成公务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有局限性,第一:实验中只选取了风险感知部分进行教育干预,其他变量并未尽数研究;第二:参与实验的乘客个人知识获取能力存在差异,在对比实验的教育干预环节,教育结束后就直接对被试者进行测试也存在一定的不严谨之处。在研究时间、人力资源更充裕的情况下做跟踪式的访谈测试或许更合理;第三:本文针对延续干预性教育进行研究,然而并未生成合适的教育策略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推广。
如果可以利用媒体、专业机构、民航类院校等开展机舱安全教育活动,每一个乘客具有正确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态度将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基于IMB模型进行的延续性教育干预研究对乘客的行为控制有很大意义,很大程度上使乘客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降低客舱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