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科学活动中如何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2021-12-23张燕
张燕
【摘要】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好奇心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和内驱力,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奥秘,是将来创造的种子。所以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科学活动中,我认为,有效的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科學活动 保护 好奇心
一、营造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是每个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进行激发,引导,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从心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再将这种好奇心带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不断的使学生产生较浓厚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渴望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能使他们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科学魔术》这一课时,我首先用魔术的形式导入,让水变消失,让“红酒”变“白酒”,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特别好奇是怎么回事,很自然的就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顺利的进入到课堂中去。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魔术的原理,在实验过程中一个个非常的投入、耐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亲自实验之后孩子们都明白了魔术的原理所在。兴趣能引发创造的火花,是成材的起点。为此,我们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中。
二、亲历探索过程——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要引导幼儿学习不仅是基本的科学知识,更注重的是让幼儿在充分观察、实验和操作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从现象中感悟科学。例如:“浮浮沉沉小鸡蛋”实验中,孩子们充分摆弄材料、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反复操作、多次尝试,幼他们发现一直加盐,沉下去的鸡蛋又会浮起来,于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在杯中再加清水,蛋又沉下去了。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但幼儿不仅获得了最浅显的科学知识的概念,也充分体验了自己探索得出结论的乐趣。
三、正确对待提问——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几乎每节课上孩子们都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恐龙是怎么来的?地球会爆炸吗?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只要和课堂有一点点关系,孩子们就会浮想联翩问个没完没了。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但也不是“有问必答“因为一旦回答,孩子就不再思考,而且会错误的认为知识是储存在大人头脑里,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他们作深一层次的思考,自己去探索寻求答案,这样更利于促进他们思维,想像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如孩子在玩磁铁游戏时,孩子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块磁铁有时吸在一起,有时相互排斥,当孩子问我时,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磁铁都有这怪现象,还是只有手中的磁铁会这样。“这下激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相信比直接告诉他们要生动深刻得多。而有些知识深奥不是孩子所能理解或无法回答,我们可告诉他:世界上有许多回答不了的问题,解不开的谜,我们从小要努力学习本领将来长大才能解开更多的谜。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的追究罢了。所以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应该耐心,并鼓励孩子多问。
四、丰富材料——发展幼儿的好奇心
在科学教育领域中,材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引发孩子探索的刺激物,又是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以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我们应为幼儿提供活动相关的不同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奥秘。比如在科学活动“坚固的纸桥”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类型的纸,让他们动手动脑,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纸桥。有的幼儿将纸折成“三角形”型做桥墩;有的幼儿将纸卷成圆柱型做桥墩;有的幼儿将桥面纸折成“波浪型”……孩子们在操作中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制造桥墩与桥梁。并进一步实验,发现圆柱体的桥墩最牢固。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人民教育家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探索与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知识启蒙的金钥匙,把握好这把金钥匙,就有可能开启未来科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