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惩罚教育“度”的掌握
2021-12-23白彦军
白彦军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小学低年级教育中,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既要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还需要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教育中惩罚教育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如果过度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育中教师要适当的掌握小学低年级惩罚教育度,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惩罚教育;适度
引言
在新时期下,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已经成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道德底线了,但是说服教育并不是万能,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如果没有采取更加科学的强硬手段,会导致出现教育不负责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班级管理中需要遵循小学低年级惩罚教育中的适度原则,根据学生当前的身心特点,提出更加科学的教育引导方案,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一、小学低年级惩罚教育中度的概述
为了使小学低年级惩罚教育能够遵循科学的适度原则,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之前,教师要加强对低年级惩罚教育中度的深入性分析,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计划,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而不断的发展。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惩罚要遵循适度性的原则,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职责,从而使惩罚教育作用能够最大程度的凸显。在适度原则中,惩罚只能够作为辅助性的教育方法,当前的小学生自尊心较强,并且特别希望来自教师的肯定以及表扬,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起到良好的正面教育作用,并且符合學生当前的身心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和微小的进步。通过充分的肯定以及赞许,逐渐的激励学生当前自信心[1]。惩罚只能作为辅助的方法,如果惩罚过度会影响学生自尊心的形成,另外也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劣。因此教师在惩罚学生时,需要将惩罚放置在辅助性的地位中,对学生的思想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在惩罚教育中要将教师的关爱融入其中,低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人生经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因此教师需要更加宽容的对待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不正确行为主要是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将关怀融入到惩罚教育中,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接受教师所制定的惩罚。在惩罚时和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及交流。一方面可以为后续的班级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惩罚教育中度的实施
(一)公平公正
为了使小学低年级惩罚教育能够具备较强的适度性,在实际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凸显公平公正的理念,避免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新课改中提出了新型的教育理念,要为学生并且建立更加平等而合理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同学能够在班级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积极的配合教师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因此在惩罚教育中教师也要遵循适度性的教育原则来提高班级教育的效果[2]。
例如,在实际处罚教育中,如果两位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教师要采取统一的惩罚方案,也可以共同的惩罚这两名同学,让这两名同学在反思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树立纠正错误的决心,在后续接受惩罚时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良苦,也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惩罚教育的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了不正当的惩罚方式,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也会影响后续惩罚活动顺利实施,因此教师在惩罚教育中要一视同仁,选择正确的惩罚方式,避免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宽容和包容
每个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并且学生的闪光点较为丰富,在惩罚教育中,教师要突出宽容和包容,善于发现学生的善良以及美丽,利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和包容学生,逐渐的唤醒学生内心的善良,及时的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3]。
例如,在实际惩罚教育时,教师要将严厉和包容进行相互的结合,先采取说教的方式之后,在采取惩罚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逐渐的认识到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正确行为,例如当学生在班级中随意丢弃垃圾时,教师可以让这名同学充当卫生委员纠正其他同学在班级中的不正当行为。通过这样的惩罚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还有助于将惩罚教育控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中,通过不同的角度构建新型的惩罚教育模式。
结束语
在当前小学低年级惩罚教育中,教师要更加谨慎而合理的利用惩罚方法,掌握其中的惩罚度,在学生接受教师所制定的惩罚项目时纠正自身的不正确行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逐渐高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引导下促进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从而提高惩罚教育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见花.如何把握小学生教育过程中的惩罚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73-74.
[2]马文花.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以原州区第十小学为例[J].新课程,2020(08):3.
[3]白荣.小学低年级“惩罚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新课程,2020(04):18-19.ED39BA08-E419-444B-BD5F-F189C62BF5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