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12-23黄晓文
黄晓文
【摘要】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得到了认同和肯定。而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是为了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具体维度展开,促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素养。以下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引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高度重视才能对学生产生良性、有效的作用。教师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中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道德与法治时刻贯彻到课堂中,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刻认知,深化落实,贯彻到各个方面,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当下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副科。课堂教学内容多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既没有拓展知识,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更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可能是受到中考升学因素的影响,多数教师仍保留应试教育理念,让学生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却没有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第二,家长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由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功课,只能单纯地从孩子的测试成绩的高低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这也使很多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引入历史文化故事,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
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关键培养目标,也是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理念高度结合的重要体现。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成了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培养初中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教师可以从教材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引入历史文化故事,让学生受到传统政治和文化的积极影响,使得学生在具体的事件和人物中提炼出优秀思维品质,以此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主题进行探索,然后以此为依据搜集和引入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故事中蕴含的优秀思想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例如,在《交友的智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友谊”的主题引入“俞伯牙和钟子期”“管仲和鲍叔牙”“刘备、张飞和关羽”等历史人物的文化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交友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他们珍惜友情、诚挚待人、舍已为人的品质,由此,学生就能在传统文化故事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联系生活,增强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来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能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了解生活当中的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助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进行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情景创设,来使学生感受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当中的法律,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情景,在家庭生活当中,如果长期遭受到爸爸妈妈的无故殴打,要怎么办?有哪些法律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殴打呢?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如果有老师强制性让你退学,你要通过哪些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呢?在社会生活当中,如果你在商场的专柜,买到了假货,你要通过哪些法律来维护自己呢?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够在生活的情景当中,来探寻我国的法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要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学生又能够认识到,在违法犯罪后会受到相应的惩罚。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认知系统,还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利用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教师对公共参与认知不足。其实公共参与属于“社会参与”这一领域中的内容,旨在要求学生通过解决问题、适应挑战等形成创新意识并提高实践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生活环境简单,对社会认知不足,日常生活重心多是集中在学习上,很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例如,在学习“积极奉献社会”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学任务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分别是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尽宠爱,导致自我意识较强,不懂得如何关爱他人,也不懂奉献的意义。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将主题设定为“尊老爱幼,奉献爱心”,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孤儿,如何关心敬老院的老人等社会问题。在引起学生共鸣后,教师要教授学生正确参与公共事务的方法,并利用节假日或周末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做的事情并不需要多复杂,主要是陪伴小朋友玩耍或与爷爷奶奶聊天。部分教师会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开展,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思想,做到创新思想,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和谐、高效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兰静.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读写算,2020(14):136.
[2]陈桢.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3):5-6.
[3]雪振军.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0(10):89.5F205054-FABA-472C-BF81-EB31AFBEB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