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联网+智能生产线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
2021-12-22曹宁
曹宁
《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广东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中山市重点发展智能家电产品基地,即运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对传统家电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家电加工制造基地升级为全球家电研发设计中心和“智造”基地。《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中山将重点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上述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的实施,为物联网+智能生产线应用技术专业群带来机遇。该专业群为适应中山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智慧建造业,集中在工业物联、智能生产线等关键环节提供技术型人才。
一、专业群与产业(链)对应
1.专业群精准服务产业群
专业群包含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四个专业。该专业群服务于中山市中高端产业的生产线领域,对接中山市先进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生产线的安装、应用、维护等环节,并根据企业智能制造产业生产线的升级,结合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平台、5G通信等技术发展趋势,着力聚焦工业机器人、物联网、5G通信技术等在智能生产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2.专业群精准对接岗位链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面向智能生产线中机器人的使用与维护岗位;电气运行与控制面向智能生产线中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面向智能生产线的组装、调试以及维护岗位;计算机网络应用面向系统通信网络的搭建与维护岗位。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物联网+智能生产线技术应用专业群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专业群培养服务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领域中智能生产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中工业机器人专业侧重于机器人在不同工艺环境下的应用,培养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协作、应用、维护等人才;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面向智能生产线的电气系统方案的装调、系统的维护;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面向智能生产线设备的装调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着重培养以物联网组网技术、物联网系统的维护等技术人才。
三、群内专业的逻辑性
专业群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等原则,以智能制造双核心技术(机、电)及技术模块为引擎和支撑。专业群工业机器人专业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侧重机电综合技术交叉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机械工程为基础,侧重生产线机械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侧重智能生产线与机器人的系统通信网络的搭建与维护。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山市经济发展规划,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促进智能制造高端产业高技能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促进专业群深度产教融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群标准,构建“教习研创”相融的人才培养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建引领智能制造生产线关键技术进步的科技服务平台方面走在广东省前列,率先建成物联网+智能生产线应用技术专业群,形成可推广可输出的品牌专业群。
四、具体策略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以证、赛促教”的培養模式创新。将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项所涉及的技能点、新技术融入课程标准,实现以赛促教。以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考试、西门子、FESTO、ABB等证书为基础,促进课、证一体教学模式创新。
(2)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研究,培养服务于互联网+智能生产线的工匠人才,探索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授课,加强学校实训室建设。在学校创办小型“工厂”,让毕业班中的优秀学生到“工厂”实习。
(4)依托“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师生共同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创业能力。
(5)紧扣技术链人才培养要求,开发课岗合一的课程模块,合理分配学分,建立学分替换制度,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6)加强与高职院校合作。针对创办类似专业群的高校,对接其办学的思想与方向,加强毕业生的输送。
2.课程资源建设
(1)共享教学资源。对本专业群课程转型与升级,建成共享型数字化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2)多种形式进行课程分级分类。在课程建设上,适应“智能生产线+职业教育”需求,按照智能生产线的普遍规律,精准理清岗位需求、技术技能与知识体系结构的关系并加以提炼,实现智能生产线背景下的课程分级分类。
(3)动态建设课程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开发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库,全面推进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4)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行素质教育,加强课程思政改革。
3.教材与教法改革
(1)新兴教材建设。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发国家规划教材、校本教材等资源。
(2)打造企业课堂。探索“工程师进课堂”的有效机制,通过引进企业一线工程师讲授专业实训课程,企业实际案例开发、校企联合应用等多种形式,提升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管理。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支持,构建“教育细节”质量保障系统,进行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不断丰富完善优化课程设计。
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与行业知名企业资深工程师“1+1”结对培养,互兼互聘,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激励与考核管理制度。
(2)引进杰出人才团队,形成杰出人才引领、高层次人才为龙头、骨干教师为主体、“产业教授”为补充的创新团队。
(3)引培技能大师或精英,组建技师工作站。把技师培养工作站打造成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4)完善学校《绩效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重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引导全面教师聚力专业群中心工作。
5.实践教学基地
(1)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在现有的机器人实训基地以及机电一体化实训场室的基础上,新建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智能生产线实训平台、互联网产业实训平台。
(3)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优化运行机制,制定专业群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开发一批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生产线实训项目。
6.技术技能平台
(1)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市级、校级工作室建设,建成中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创意设计、构件研制、设备开发等活动。
(2)通过软硬件的完善,为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线升级、改造、安装提供优质服务。
(3)与专业联盟会员单位开展深度合作,聘请相关领域专业、学者到校指导教师、学生。
7.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1)持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2)建立专业群层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
(3)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