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1-12-22李书威李梦雅王杜鹃李志香
李书威 李梦雅 王杜鹃 李志香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双创”的背景下,随着高校大学生创业形势日益严峻,基于就业视角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回顾,以“双创”和就业的内部关联为主线,梳理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并描述了高校大学生基于就业视角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趋向。希望以“双创”为契机,缓解就业供需结构失衡的矛盾,激发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市场的活力,为提升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就业;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此次会议主题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大会制定的目标之一,即更密切联系高等教育与职业界以此来回应失业给各个国家所带来的挑战。高等学校设立创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能解决高校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的知识经济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相一致,是高等教育职能的延伸环节。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促进就业的最新战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国内学术界的观点存在差异,目前基本已经达成三种共识,可以通过符号公式表示出来:(1)“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2)“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3)“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从事物的演变过程的归纳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大致经历了替代论、整体论、综合论、融合论的发展阶段。从事物的本质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导向的教育改革创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一贯注重培养学生的开创个性和事业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与学术、职业同等重要的“第三本护照”的美誉。
2.创新、创业和就业的关联
创业理论和现象自18世纪中期就开始兴起。近年来,随着近些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而备受关注。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使用了“创新”一词,被公认为是创新理论的“鼻祖”。他认为,创新是指把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目的在于获取潜在利润。自熊彼特之后,学者们大都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创新理论,认为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商业化应用。创新与创业紧密相连,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哈佛大学商学院创业课程领先教授斯蒂文森(HowardH.Stenvenson)认为,创业是不局限于当前资源条件下对机会的追求,它是一种把不同的资源组合在一起来加以利用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创新是创业家的特殊工具,他们借助系统化手段有目的地创新,改变了资源的产出价值,创造出新的消费者需求。此外,众所周知,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本身具有扩大就业的倍增效应。由此可知,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业可以带动就业,三者具有“创新-->创业-->就业”的相互促进的线性关系。
3.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向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整体建设,是一个需由政府、高校、企业及个人共同分担的责任体系。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床戏创业教育问题的分析研究,应从多种角度积极谋划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对策措施。通常来说,任何培养模式的制定,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高校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应基于未来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该培养模式下,学校不仅应重视传统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加重视提升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将展现的创新创业能力。
(1)强化培养基础,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和与专业交叉型课程全覆盖
大学注重知识生产的社会效用和商业价值,具有新知识的生产和扩散功能,在区域创新系统中起到经济推动器的作用。高校不仅要注重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的培养,而且还有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以往高校只开设单纯的创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差异性大、关联性低,因此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高校与企业接轨的第一步,两者注重过程与要素的双重融合。目前河北省高校应采取多项措施开展此项工作,一是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二是引进了“尔
雅”“智慧树”等线上MOOC资源,将通过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方式实现创新创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全覆盖;三是通过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等活动将创业教育引向深入,助力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实现梦想。
(2)完善培养机制,建立全校性的创新创业就业学院或中心
MIT(麻省理工学院)视整个学院为“创业中心”,强调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具备为社会服务、培养实用人才的显著特征。很难想象由MIT校友创办经营的公司,其年收入总和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若将其看做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则能排在全世界第11位。河北省高校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利用该中心开展相应的创业服务,与企业建立协同互利服务平台,更好的开展就业服务。与以往不同,现如今企业更加密切关注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能力的毕业生。要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高校毕业生,高校就要打破传统的学院教学机制,以此来促进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结合。其中,河北省各高等学校成立创新创业中心,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将创新创业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中心负责管理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创业团队等工作。
(3)内引外训,积极建设众创培养空间
“导师制”渊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牛顿大学,其最大特征即是师生关系密切。高校毕业生刚步入社会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高校有必要在毕业前给学生配备“就业导师”。就业导师可以给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就业知识辅导,还可以提供支持、保护、咨询甚至友谊,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内引,就是聘任社会上的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企业管理咨询师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导师聘任办法》。外训就是“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培育自有教师队伍,积极邀请名家教授到校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班等。埃兹科维茨在2002年出版的《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中认为,创业型大学的成功崛起的因素之一是具备在大学里组建公司的能力,能够实现学术要素和商业要素整合成新的组织模式。众创空间建设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开放办园;二是重点扶持具有创新前景项目入园;三是为创业团队无偿提供工商税务办理、法律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多项优质服务;四是服务范围广。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杜文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8-29.
[2]王致和,卢月萍.关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1):79-82.
[3]杨娜.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意义[J].电子世界,2014,(10):228.
[4]李亚员.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16,(04):83-87.
作者简介:李书威,男,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梦雅,女,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研究生;
王杜鹃(通讯作者),女,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心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李志香,女,平山古月中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文也是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X202113409011X)“松鼠速递”主要成果。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就业视角下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编号:JRS-202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