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在自然,美在卓然

2021-12-22王薇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诠释样态

王薇

【摘 要】本文依托“和美课堂”目标与内容的研究,提炼形成教学范式与实施策略,重建教与学的方式,旨在提升育人质量,营造“和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和美”教育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和美课堂 缘起 诠释 样态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堂生态,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校试图以“和美”文化为脉,串起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课堂教学这一学校变革的主阵地,而“和美课堂”的变革也是直接影响学校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和美课堂”的缘起

“和美”一词在的辞海中意为和睦美满,通常用于形容家庭。“和”与“美”有着内在的合乎逻辑的必然联系,“和”无疑是“美”的化境。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核心是中庸之道,讲求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中正中和。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的几千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和传承,“和合”文化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进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国人性格与民族性格。我们认同孔子“和”的哲学: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将互有差异的事物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配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稳定与人和,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形成安定团结、共同发展、携手共进的局面。孔子在教育实践中,通常将真、善、美在培养人的活动中和谐地统一起来,他提出“和为贵”,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倡导“和而不同”,即承认多样,主张多样,从多样中寻求统一,达到和谐,促进和平与发展,他把“和谐”看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他还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造就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现实社会完美人格的人。

马克思则认为:“人是社会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意思是:人不仅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而且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美是人类通过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运用自己掌握的真知,为实现人类的目标而进行自由创造的结果。“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这恰恰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

“和美课堂”中的“课堂”指狭义的課堂,即在学校中被用来进行教学活动,以传递、转化和建构教育知识为基本手段,旨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品德并促进个性发展的场所。“和美课堂”中的“和”与“美”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他们与教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良性发展的动态平衡关系,并形成一个和谐、美好的整体。

学校将“和美”作为文化表达,意为“和在自然,美在卓然”。“自然”是指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来引领人、发展人;“卓然”是指不断奋发向上、超越自我、成就自我。“让每个人成为和美人”是我们的教育哲学,是我校课改的逻辑起点。

二、“和美课堂”的诠释

“和美课堂”可以用以下三个教育隐喻来诠释:

人之美——课堂教育指向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答“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它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全盘否定和颠覆,也不是重新建构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它只是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寻求课堂教学中以人(学生、教师)为本的生命价值、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它关注人的认知领域,更关注从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的发展。

人之和——课堂教学有魂,奠定炎黄子孙的情感底色,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回答“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中央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得以扫除,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等重要教育原则成为全体教育人士的共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观点,以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新的目标,新的征程,这就要求学校要立足新的发展背景,研究新问题,分析新情况,夯基固本,筑梦未来,制定新规划,乘势而上,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和之美——课堂学习是基于儿童立场的,不是被动接受的,是自主、理性、质疑的,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美课堂”是一种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成熟的舞台。因此“和美课堂”的特质在于和谐、精致、灵动,是知行合一、情智共生的课堂。我们预期的“和美课堂”是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美好的课堂教学中,追求生命成长之美。和美课堂的研究是为学生创建一个物质、精神和人等因素相互影响的整体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领悟、体验到生命关怀和生命成长。儿童立场不只是表面的尊重,还是价值的载体,也是价值本身,而其价值要从情感、思维的价值中去探寻。情感沸腾,思维沸腾,学习生活便会沸腾,于是“美”就来到了课堂,来到了儿童的心里。儿童是美的,儿童立场便是美的,教育也就是美的。

三、“和美课堂”的样态

“和美课堂”的“和”与“美”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标准。

“和”指和悦的氛围、和敏的教师、和乐的学生、和畅的过程,师生共同形成和气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谦和慧敏地教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敏锐地抓住学生的心、课堂的资源,推进教学;学生主动、持续、热爱学习,在课堂中能融入、会合作、善思考、乐学习。和谐畅快的课堂节奏,课堂教学推进层层深入,学习活动保持顺畅,教师的指导与支持保持学习过程的和谐流畅。课堂应该是一个和谐共进的平台,必须保持课堂这个平台的整体和谐,这样才能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佳,同时使师生双方的发展实现最大化。

“美”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多元综合为学生带来的生长之美。

交互美——问题预设多元化,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推进过程重心下移,有学生自主自学,还有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以启发性的大问题统领全课,减少点对点和细碎的小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综合思考、完整表达的可能。

分享美——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让他们积极分享探索和发现的成果。鼓励组际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主动进行评价,如“我同意”“我反對”“我要补充”“我来总结”等。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对话的过程,相互启发、提升的过程。

进阶美——用结构化的思维调整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按类相对集中,形成类知识结构,找到每一类学习的“魂”,串成一串,然后用教结构、用结构长程两段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放慢节奏,将多种计算形式关联教学,形成方法结构。这样,在后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学生就可以运用结构,自主迁移。

整体美——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呈现,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关联,与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关联,与学生成长需求关联,与知识纵向序列关联。如在教学歌曲《七子之歌》时,将创作背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唱的同时,了解历史、了解词作者闻一多。这样,学生的赤子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并融入歌曲的演唱之中。

在“和美课堂”中,目标定位重在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和领悟知识的意义,我们更关注通过调取原有经验将新旧知识前后贯通和自主思考、探究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评价重点看教师引导力度、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学习深度、学生知识掌握广度、学生知识运用灵活度,以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度等,是学科经验累积进阶后归纳、提升后获得的关于对学科价值、自然规律、社会问题的一般看法的过程。坚持每一堂课都给学生以生命成长之美的浸染,师生在有限的课堂实践中走向无限的生命延展与完善。

“和美课堂”的构建是一所学校在分析学校办学现状和发展需要后确立的课堂模式,旨在提升育人质量,推动学校发展,打造“和美”教育特色品牌。在“和美”教育理念指引下,我校营造出“和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推进“和美课堂”的建设,“和美课堂”为学校“和美”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诠释样态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样态
“月半谈”:名师工作室打造区域教研发展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当代纤维艺术材料语言发展研究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色彩设计对文化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