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活动体验 提升数学素养

2021-12-22沈洁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推理综合体验

沈洁

摘要: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亿有多大”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由于学生在經验中只知道1亿是很大的数,而对“1亿到底有多大”缺乏感性认识,需要教师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一亿的大小,在推算中增强对大数的体验,形成主体身体的体验,发展数感。

关键词:体验;推理;综合

苏教版四年级下“一亿有多大”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多位数”和“用计算器计算”后再进行该知识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容易。由于学生在经验中只知道1亿是很大的数,而对“1亿到底有多大”缺乏感性认识,估计时也没有太多的方法和经验的支撑,需要教师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一亿的大小,让学生经历推算的过程,再推算中对大数进行认知,形成较强的数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会提高他们的计算应用意识,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我国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因此无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手和脑都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教师要将它们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它们的想象力,结合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数一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推算数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从简单问题着手处理复杂问题”,“以小想大”,从而突破各种疑难问题的求解。要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经历质疑和论证等环节,最后由自己的双手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形成较强的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发展数学素养。下面将从几个教学片段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教学片段一】

师:这是我们常见的练习本,1,2,3……如果按这样的速度数下去,想一想,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要用多长时间?谁来估一估?

生1:5小时

生2:20小时

……

师:同学们猜的答案各不相同,并且相差也有点大,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准不准呢?

生1:做实验。

生2:拿50本本子数一数,再推算。

师:他的想法怎么样?

生:可以。

师:你们想怎样设计这个数学活动呢?

生3:可以先数100本看看要多少时间,再推算。

生4:我先数10本看看要多少时间,再推算。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面对这个复杂问题,同学们想到了从简单情形想起的思路。(板书:复杂问题  从简单想起)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我们就开始对100本练习本进行数数吧,数完之后自己记录时间,然后再根据时间进行推算。

引导:下面我们就来数一数,先来听听活动要求:(录音)

(1)按这样的速度,1,2,3,……一本一本地数,小组合作,看看数100本练习本要用多少时间?

(2)1人拿本子,1人计时,其他同学一起数一数。

(3)数完后迅速把本子整理好,放回原处。

师:要求明白了吗?开始。

小组活动,汇报。

师:你们小组大约多少秒?

生1:数100本我们用了85秒。

生2:我们是120秒。

生3:我们是100秒。

师:为了便于咱们交流,就以第三小组的时间为例,数100本练习本大约100秒吧。数100本练习本的时间我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该干什么了?

生:根据100本的时间进行推算。

师:好的,请同学们拿出实验研究单1,完成推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单1。

师:哪一小组来介绍一下?

生1:数100本需要100秒,10000本就是10000秒,1000000本就是1000000秒,一亿本就是100000000秒。

生2:数100本是100秒,我们直接推算出数一亿本就是100000000秒。

师:其他小组推算的结果和她们一样吗?通过推算,我们知道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要100000000秒,100000000秒这个数据还是很大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进行想象呢,你们有什么主意?

生:可以转换成分。

师:怎么转化?

生:用1亿除以60就可以。

师:用计算器算算看,是多少?

生:大约是1666667分。

师:1666667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大,还能想办法进一步转化吗?

生1:还可以转化成时,天。

生2:还可以转化成年。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把时间进一步转化成时、日、年,那怎样转化成时,怎样列式?到天,到年呢?电脑出示算式。

师:下面合作计算,两人按键计算,一人记录在研究单反面,其他同学负责核对检查。

师:看看你们算的和大屏幕上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推算出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要3年的时间,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用3年的时间,这1亿本练习本能数完吗?

生1:数不完,我们是按照不吃饭,不睡觉来数的。

生2:我们还要上厕所,喝水……

师:对啊,这是按照每天24小时不吃饭不睡觉一刻也不停息地数,得出的3年。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来计算,那就需要大约9年的时间才能数完。你们现在是11岁,数完这一亿本练习本大约多少岁啦?

生1:哇,20岁。

生2:我都已经成年了。

师:看来,这一亿本练习本还真是个很大的数量,数1亿本练习本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研究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要用多长时间这个问题的?

生1:在解决自己感觉困难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学过的简单问题入手,通推算的方式得出答案。

生2:數据比较大的时候,还要进行单位换算。

师:是的,刚才我们在解决一亿本练习本需要多长时间这个复杂问题时,先从简单情形想起,通过做实验数出100本练习本的时间,然后再进行推算,得出结论。当然,为了更好地感受一亿的大小,我们还把数据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去体会。在解决该问题中,我们就用到了常见的“以小想大,以少想多”的策略。

【教学思考】: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于事物的体验性,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明确了数学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形成对问题的自主体验,才能高效率完成一项活动。“一亿有多大”这节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体验及由此产生的对一亿有多大的感悟,注重学生的身体参与、身体经验和情感体验,将形象感知和抽象理解有机结合了起来。这正应验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引导学生体会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需要的时间,教师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初步猜想质疑。先引导学生猜想“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猜想,在学生眼里,几个小时,几天时间也是很久的,这正是学生真实数感的表现。有了猜想,也有利于学生之后推算出结果进行比较。二是对活动方案进行设计。学生对已经对小数的推算非常熟悉,有了一些经验,在学生交流好数100本本子所花的时间,选一组的时间为例研究,有利于统一数据,便于量化研究。在师生交流的对话中,学生就会逐渐对“复杂问题从简单想起”的数学方法有所理解,知道“以小想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换算单位比较。“大家得到的这个100000000秒,数据还是挺大的,好像还是不能一下子感受到究竟有多长?”引导学生产生单位换算的需求,主动思考如何换算,思维的空间也能得以延展。学生经过自己探索、单位换算,使得抽象的数字形象化,深刻感受到一亿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比较体会的过程中,学生对大数的认识会比较充分,在推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用途,会让大数在他们心目中更加直观,思维发展效果显著。四是回顾反思。要让学生学习完成之后自己对研究的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实践,结论,体验”的感悟过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大数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从而提高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了解到了一个亿到底有多大,那么大家再头脑风暴一下还有别的方法来感受一亿的大小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个研究项目,一起来看。

出示:一亿个一元硬币放到一起会有多高呢?

一亿粒大米大约有多重?

一亿块垫板平铺起来面积大约有多大?(平铺缝隙忽略不计)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些实验我们分工进行。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项目进行研究。小组内快速商量下,你们小组选择研究哪个项目?

学生领取研究单。

师:研究内容选择好了,那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合作,设计一下研究方案。

师:哪一小组先来展示交流一下。

生1:我们想先称100粒大米是多少克,再推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克。

生2:我们想先测量10枚硬币有多高大米是多少克,再推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克。

生3:我们先量出一块垫板的面积,再推算出一亿块垫板的面积。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组方案,他们都是以小想大来推理的,对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有的是选择的100开始推算的,有的是10开始的,有的是1开始的。

师:你们为什么不选100枚硬币?

生1:因为100枚硬币太高了,容易倒。

生2:没有那么长的尺去测量。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知道研究对象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推理。请同学们根据交流的结果修正一下研究方案。

【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他们将学过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可以很好地发展他们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问题出发,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一亿有多大,选取的数学学习素材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材从时间、质量、长度三个不同的角度设计学习活动,而为了突出实践性,我们从“面积”这个角度,学生体会的面更广。

数学实践活动中凸显学生为主,学生的参与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更具体了,做好了领路人,更注意有效引导和悉心组织,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具体感受。先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素材,自主设计研究方案,目的是为了研究更有序,学生全员参与活动。但是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在进行经验交流的时候每个人的观点也会不同,通过交流活动方案,也有助于帮助各小组有清晰的研究思路。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及时介入,在关键处对比几组方案有什么不同,“有的是选择的100开始推算的,有的是10开始的,有的是1开始的”,选择的数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却凸显了研究的注意点,使学生明确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推理。

猜你喜欢

推理综合体验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唐人街探案》:异域奇观下的喜剧推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