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精准指导”之策
2021-12-22陈桦
陈桦
摘要:为防止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教师要在习作教学当中贯彻“精准指导”原则,在创新写作教学的方式上进行有效的解答。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才能克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掌握良好的写作技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精准指导;策略研究
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普遍有一些问题,教师教学太过细化,会促使学生写作思路变得僵化,作文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教师教学尺度把握不够,过于开放,又会促使学生作文缺少清晰的条理,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取得突破,必须丰富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强化学生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
一、把握习作教学的节奏和方向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实施“精准指导”的策略,首要就是要对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有所把控,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的时候,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化水平。这就出现了應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也有很大程度的区别。有时候会出现部分学生能够积极落实教师的指导意见,但是文章创造的效率却并不高,有些学生虽然反应不热烈,但是知识储备的质量却很高,写出来的作文逻辑严谨,字词准确,语句通顺流畅,具有自己的思考性。这些现象的产生其实跟教师的阅读教学不够细致化,没有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和方向有关,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反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课文写作方法和精彩词句进行梳理和剖析,考虑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的能力差异,定期以阅读训练、仿写训练,来测试每个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的程度,以此分析学生更欠缺的是哪一部分的指导,力图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深入掌握写作的方法,避免盲目教学的情况出现。
二、传授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教师在进行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是要先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以此才能将培养学生习作素养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这也意味着阅读必须是高质量的阅读,无效的阅读不仅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反而会影响学生正确的思考。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启蒙教育,最主要的是针对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如果要教学的课文是一些故事较强,情节比较突出的童话寓言篇章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制作出一张导读单,深入阅读书本材料,挖掘出作品的主旨大意。导读单的第一行列出人物、事件、结局三个词语,再在下面画出三个大框。让学生将文章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将所归纳的内容填充到表格框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促进了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基础的语文写作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再如,也可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分析一些写作特点和写作结构相近的文章,进而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导图模板,例如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一些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知识的文章,就可用这一类型的思维导图来助力学生梳理书本内容的脉络,层次分明地体现出知识结构中的逻辑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文章写作的结构体系。
三、精准习作指导,落实习作技能
习作包含各种文体,针对不同文体风格,写作的方式、结构、内容都有差异。教师要通过强化学生的文体类型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内在逻辑思维,将散落在书本教材当中的习作训练的点梳理成脉络,防止习作教学出现碎片化现象,造成学生习作内容趋同化,无法体现出中文语言特有的个性和张力。大部分教师对于习作教学总是抱着“多写多练”的观点,使习作指导逐渐边缘化。
例如,教师在讲解《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仅仅用书本上的知识来教学,那是完全不够的,部分学生听说过荷花,但是可能没有见过荷花,仅仅依靠课文中的写作内容,小学生无法对荷花的外形、习性等有着客观的理解。因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有关荷花的视频、音频、图片等,通过动态化的展示,让学生能够对荷花的外形特征和生长习性有着更加直观的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把握文章内容,比较视频中、图片中的荷花与作者文章中所描写的荷花之间的差异,再动手写一写。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适当插入一些描写荷花的短文句子,将课内教学拓展到更加宽广的领域,来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材料,以此拓宽学生的写作途径。
四、强化仿写训练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要获得较高水平的写作能力,必须提高仿写的质量。小学阶段的学生仿写能力并不足够,通常只是对一句话中的某个名字、某件事物进行替换,这是比较形式化的仿写,因而,教师要锻炼学生把握住文本的精髓,比较出其中具有特色的描写点,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所要仿写的文本的精巧之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仿写能力。
例如在给出一句描写蜡烛的文本“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让学生用“煤炭”进行仿写。教师需要为学生讲明,“照亮”指的是蜡烛的功能,“流泪”是蜡烛燃烧的姿态,因此,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表达出其本质和深意。因而在写“煤炭”时候,要抓住煤炭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煤炭形成时间久远,但是却燃烧自己的一生默默奉献的独特性,从而仿写出“为获取光明而无怨无悔地奉献”。这种不流于形式,抓住仿写的神韵的写法,才是真正锻炼学生写作有效途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基于文体思维的构建上,创新习作教学,精准把握习作知识,落实有效的习作指导策略,重新定义课程边界,使习作教学能够与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知识技能掌握规律相衔接。
参考文献:
[1]王玉英.仿写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