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问题导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22段文亮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历史应用策略

段文亮

摘要: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将提问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置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进一步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高中历史课程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了解中外历史文化差异,还能培养爱国情操与民族大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问题教学法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枯燥无味的刻板讲解变成丰富有趣的历史课堂互动。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问题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自主去寻求答案的能力,使学生不再受教材已有结论的限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历史知识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可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和世界的发展轨迹,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化视野。当前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限制了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虽与课堂讲授知识密切相关,却缺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而问题教学法可以为学生的文化交流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对教师而言,问题教学法可以让他们在课堂设计中有更多的思考,加强和学生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课堂提问技巧,借问题导学激活历史课堂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情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在尊重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借助社会热点设计问题。

以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教学为例。教师在介绍“走向联合的欧洲”时可提出问题:欧洲联合有哪些意义?欧盟成立是否只有利没有弊?在提问的同时结合欧盟形成发展历程为学生补充相关英国脱欧史事,促使学生全面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此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将该章节重难点知识与问题相联系,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重难点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明白,问题不能脱离教材和学生学情,要在学生存有疑问的地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解决,或在知识体系交叉点提出问題,便于学生站在整体高度掌握知识结构。在关于秦始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对秦始皇的评价提出问题: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以及何时统一中国。这个问题可以让历史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再提出问题:秦始皇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个问题可让历史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回答。最后提出问题:该如何评价秦始皇?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标准?这两个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及历史综合水平,可挑选历史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通过科学合理的提问让学生深入理解该章节重难点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二、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能离开现实生活,应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现实现象去探究历史发展背后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历史教学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借助以往的历史经验为国家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历史不能是冷冰冰无关痛痒的过去,应该是鲜活的历史,是有活力的知识,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史实的动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第五单元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现实创设相关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工业革命在历史中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没有它的发明也就没有现如今交通工具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在电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比如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影响力的成就。这些工具的产生对现代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前出行只能靠走路或骑马,但现如今可以坐着汽车出行。那么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这些发明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不禁会自主思考,工业革命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个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在工业革命后基本形成。教师通过将现实生活与历史事实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的问题创设要能活跃学生思维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认识水平,将创造性的问题引入课堂讨论环节中,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得出独到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开展有关十月革命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疑问:“最终俄罗斯已经重回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否说明十月革命是失败的?”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本质为社会主义最终能否取代资本主义,这一问题考验的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对学生而言,这个问题的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十月革命进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自行研究和探讨的习惯,在课堂中营造积极探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同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历史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教学中融入问题教学法,将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点,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进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士玉.浅谈“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0(31):62-63.

[2]马莹.“问题式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67.

[3]王金柱.“问题式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45):148.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高中历史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