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021-12-22田友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文本

田友芳

口语表达是语文关键性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言语思维和表达意识的综合体现。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板块,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开设口语表达训练的平台,鼓励学生多说、乐说、能说,积极内化口语表达素养。

一、深化朗读,让口语表达趋向规范

语文能力包含了听说读写,其中“朗读”是学生接触文本素材的重要方式,更是落实其他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入选统编本教材的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语言形象生动,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就可以从规范化的文本语言中练习清楚吐字、准确发生、完整表达,为表情达意而服务。

比如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中,作者老舍先生在描写除夕时的语段,就是一段精彩的描写。这段话不仅从食物、对联、年画、团圆饭等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除夕的热闹,同时语段的语句也是长短有序,显示出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而这种感受则是凭借讲解和传授所无法达成的。因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转换不同的形式,既从内容信息层面,感受北京春节独有的风俗,更从语言表达的实践层面,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将语言素材内化到自身的意识之中。

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朗读,其实充分发挥教材范例的资源,在熟读成自然的过程中,内修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口语表达在无形之中趋向规范。

二、复述说话,为口语表达搭建平台

口语表达,换言之就是要说话,这样的形式可谓比比皆是,无论是在生活中,或者是在课堂中,学生只要开口说话,就是口语表达,但阅读教学层面中的口语表达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中或者课堂中的说话,更多的是一种随意状态,口语表达的训练需要建立在体系下,让学生更有策略地说话。统编本教材中设置了众多契合学生复述的故事类文本,教师就应该努力开掘文本的复述价值,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搭建平台。

比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在牛肚子里旅行》就是一篇典型的童话文本,课后习题也要求“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就是以复述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篇课文篇幅相对较长,对于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来说,复述课文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果缺乏与文本内容相吻合的抓手,学生就会情节错乱、逻辑无序的状态。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多维形式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情节,同时还需要紧扣文本內容,提炼出一个能够辐射全篇、贴近内容层面的复述抓手。从课后习题的内容来看,编者先是明确了“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学生所绘制的路线不仅仅成为了解构故事情节的线索,同时也是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依照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将自己在多维朗读过程中所积累的语言素材、故事情节串联起来,有序而富有逻辑地将故事复述出来。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的复述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口语训练内容。教师紧扣故事内容的特点和课后习题的提示,给予了学生复述故事的方法和策略,起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三、模仿迁移,为口语表达迁移语境

面对不同的对象,口语表达的方式和用词是完全不同的。那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口语表达也应该呈现出来的质态,也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学生形成了相应的表达习惯,并有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口语表达时,不再一味地循规蹈矩,而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而有机地选择言语方式,从而强化学生口语表达的灵活性和随机性。

比如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中《“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经典小说,主要描述了船长哈尔威在遇到危险时,临危不乱,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救出了所有船员和乘客,而自己选择与船共沉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以刻画人物形象为己任,充分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展开描写,这些语言就是特殊情境下口语表达的有效范本。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人物口语表达的智慧,教师先后呈现出两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第一处,是面对慌乱的人群,哈尔威船长大声怒喝:“全体安静,注意听从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第二处,是哈尔威与机械师洛克简短有力的一组对话。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这两处人物语言,一处语言丰富,语言掷地有声,旨在用自己的威严控制好混乱的人群;而第二处,则是在形势危急时,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清楚的故事。

有了这样的分析和洞察,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搜寻:生活中有哪些情景,也是需要运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的?有的学生想到了早上上学要迟到时,与父母在家里的对话。这种情境的训练价值,就在于让学生学会以最经济实惠的语言,将自己的意思全部表达出来,让学生的言语表达素养,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

什么是真正的表达智慧?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选择最适切、最合理的表达模式,这才是真正地会表达。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教师就要善于从文本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中捕捉素材和智慧,并巧妙地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四、强化评论,让口语表达走向深入

口语表达的内容丰富、范畴广阔,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把握内容、抒发情感,还包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于小学生而言,表达信息层面的口语表达容易,但要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则相对较难。因此,教师在教学高年级时,就可以充分关注文本中的故事、现象和人物,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感知之后,进行洞察和表达,将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以口语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

比如对事件的评述,比如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中的《黄继光》和《狼牙山五壮士》,都描写了英勇的战士们为了完成任务,壮烈牺牲的故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复述故事,更需要将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融入到表达的语言体系之中;比如对人物的评价,统编本五年级中经典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一文中,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并用自己的玉簪划出了一道银河,让织女与丈夫、孩子,从此天各一方。王母娘娘的这种行为,应该怎样评价呢?有人认为王母心狠手辣、棒打鸳鸯、不近人情;有人则认为王母的这种做法是铁面无私的一种表现,她并没有因为织女是自己的亲戚,就网开一面。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和评价,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口语表达,同时也可以搭建辩论和争鸣的平台,让学生在争论中,历练口语表达能力;再比如对现象的评价,统编版六下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创作的《匆匆》一文,主要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不舍,时光看不见、摸不着,作者则是尽可能地抓住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来描述,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鉴于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进行评述。

无论是对事件的评述,还是对人物的评价,亦或者是对现象的表达,都不是简单的输出信息,而需要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这一层面的口语表达,就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质变。在强化和实践评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就有了更加鲜活的一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素养地不断发展。

训练学生说话、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除了要在专门的口语交际中积极落实之外,还需要借助阅读教学的板块,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训练,创造更多的契机,帮助学生做好口语表达训练的实践和指导,为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状元坊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