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师范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探索

2021-12-22刘素珍

成才之路 2022年2期
关键词:助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

刘素珍

摘 要:师范生作为教育战线的储备人才,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还要具备心理自助、互助的能力,掌握助人技术。文章从积极求助、善于自助、乐于互助三个角度出发,即从理论、体验、实践的角度,层层递进地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教学活动,以此让未来的教师在大学期间就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助人技巧,在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心理健康教育,为提升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添砖加瓦。

关键词: 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助人;自助;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2-0130-03

从笔者所在学校每年新生的心理普测情况可以看出,预警数据在逐年递增。2018年、2019年,本校运用校心理测评系统“SCL-90”进行心理普测。其中,2018年,2109人中预警人数为99人,预警率达4.69%;2019年,2 451人中预警人数为188人,预警率达7.67%。2020年,本校运用省心理测评系统“苏心APP”进行心理普测,共6个量表,3 366人中三级预警人数为238人,预警率达7.07%。从以上数据可知,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而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初次发生在小学、中学阶段,虽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而学校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层面,还要让学生具备识别、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掌握有效的助人技术,提前进行干预,以此构建具有师范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近几年,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学生表现出冷漠、厌学、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状态,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残或伤人情况,这些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才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都强调师范教育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健康人格,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未来教育者。因此,师范生不仅要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并具备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满足社会对师范生的要求,提高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本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

一、积极求助——夯实第一课堂

本校的师范教育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其中,与心理相关的课程,目前开设了心理学、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实现了心理课程理论教学的全覆盖。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能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使本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规范化,本校统一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定期开展课程研讨活动,集体备课、说课,细化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在教学中,本校确定“预防+发展”的课程教学理念,增加了心理咨询量,提高了危机干预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个性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注重授课和互动的结合,积极融入多种教学形式,同时增加多个主题模块的团体辅导,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情绪我做主、学会交往学会爱”等主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应用能力。课堂时间有限,为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本校给师范生准备了配套的心理读本,并定期开展沙龙活动,让学生针对课后阅读的情况进行交流、反馈。

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本校以开放性的题目为主,鼓励学生形成个性化答案,在不断的摸索中,目前已经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作业模式。对于每一个专题讲解后的作业,本校非常注重归纳总结,并在微信公众号“通师高专心之声”社团活动栏目进行推广。例如,在讲解专题“适应”篇后,形成了《大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文章;在讲解“人际关系”篇后,形成了《年轻人,如何提高交友质量》的文章;在讲解“情绪管理”篇后,形成了《做情绪的小主人》的文章;在讲解“沟通技巧”篇后,形成了《矛盾,我会消灭你》的文章;在讲解“压力管理”篇后,形成了《给心灵放个假》的文章;在讲解了“学习心理”篇后,形成《学习的惊喜》美篇。将理论学习的内容和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可形成更具指导性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学习内容的辐射效应,可进一步扩大学习内容的影响力,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本校还给学生提供多种心理倾诉途径,在线上、线下心理咨询的基础上,在微信公众号开通了“情绪唱片”专栏。在这里,学生可以记录、倾诉、分享心情,积极性非常高,如“在这平凡的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微光”“回头再看,或许悲伤不会逆流成河”“饮人之水,冷暖自知”“我就是我!来自星星的我”。记录心情的过程也是緩解心理压力的过程,有的学生在文章最后这样总结:愿我们都能拥抱平凡,找到生活馈赠给我们的惊喜;余生,愿你平凡而不平庸,知足且上进,温柔而坚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成功地完成了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逐渐形成具有师范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评价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具有反馈、导向、激励和管理等作用。在本校的课程评价中,教师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获得情况,还注重考查学生学习后的自我成长情况。在评价方式上,教师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学生学习后的心理素质变化情况,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二、善于自助——优化第二课堂

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优化和拓展,有效弥补了第一课堂操作上的缺陷。师范生的第二课堂有讲座、团辅、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趣味性强,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可将第一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对应模块的活动内容。在近几年的主题活动中,本校以心理学理论内容为基础,设计了具有师范专业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本学期本校以“幸福”为主题开展了“积极心态,幸福人生”讲座、“巧手相遇,幸福相随”手工活动、“冬日心‘晴,暖手接力”趣味心理活动、“携手相‘语,幸福相随”心理手语操大赛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巧手相遇,幸福相随”手工活动中,学前专业师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想象力,编织出“温暖的家”“孔雀开屏”等作品。幸福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中真实呈现。美术专业师范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手绘幸福主题的绘画作品,并在心理咨询室展示,让参观者感受到身边生动的幸福瞬间。音乐专业的师范生开展了“我为抗疫发‘声”活动,自编儿歌,进行广泛宣传。此项活动受到外界一致好评,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并被评为南通市大中专院校的特色心理活动。体育专业的师范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人们认识到运动的意义,从而加入到运动的行列中来。在第二课堂,学生一直坚持晨跑打卡,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总结,如开展专题团体辅导、参与咨询室的预约值班等,通过多种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逐步形成互助能力。在“携手相‘语,幸福相随”手语操大赛活动中,除主校区外,另两个校区以录制视频的形式参赛,主校区、分校区的师生突破场地的限制,进行线上抖音直播,让活动更加精彩。手语之下,是群舞飞扬,青春热烈;是以梦为马,脉脉含情;是别出心裁,细节落泪,是享受,更是震撼。台前手语飞花,你我幸福共情,以手为意。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传递着冬日的点滴温暖。表演者在活动中发出这样的感慨:亲爱的孩子们,只要你牵着我们的手,闭着眼睛也不会迷路。很显然,这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互助能力。

三、乐于互助——开创第三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本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仅能够关注、调节自身的心理,还能疏导学生的心理,即在做好心理自助的同时,具备互助的能力。因此,本校开设了第三课堂,与学校附近的两个社区进行长期合作,让本校师范生利用寒暑假、周末为社区儿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并运用自己的所学,不断提高心理辅导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第三课堂,师范生根据专业不同进行了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师范专业的专项特长,配合总体课程大纲的要求,自行设计课件,进行说课、磨课,并不断总结经验,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分专题进行讲解,细心分析,给社区儿童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此形成具有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今年暑期,本校开展了为期12天的实践活动——“携‘守童心,向阳而行”博爱青春项目。师范生通过讲解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让儿童准确感受自身的情绪变化,描绘属于自己的情绪小怪兽,从而正确解读情绪,更好地认识世界。在自画像的主题活动中,让儿童在简单的涂鸦游戏中对自我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乐观向上的品格。音乐、体育方面的趣味心理活动可让儿童以自己的方式缓解压力。“我们的树”专项活动,是通过手工制作,展现儿童对这个世界最纯洁美好的认识。在“你是特别的”心理宣讲活动中,师范生融合通俗易懂的绘本内容,对儿童进行心理开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行为引导,不断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师范生在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创新辅导模式,不断探索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并使其成为儿童快乐成长的“第二课堂”。

在校内,本校开设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室,通过“两片雪花的温暖——心之声朋辈心理辅导招募”,选聘13名师范生组建朋辈心理辅导團队。朋辈心理辅导员愿意倾听,爱生活,爱学习,集体签订保密工作协议,并定期参加培训,研读朋辈心理辅导书籍,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拓展第三课堂的活动范围,提高第三课堂的活动效率。

四、结语

本校开设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保证其在未来的教育岗位上,更科学、更规范地教育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出现延误治疗、二次伤害等情况。因此,促进师范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断优化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师范生的助人技术,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是师范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白雷蕾.“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2).

[2]李铁.探究师范高校女生心理特点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黑河学刊,2014(01).

[3]李海云.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12).

[4]刘澄.构建民办高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5]周宏,刘孝群,郭玲静.应用型人才培养:心理素质结构分析与心理健康课程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2020(05).

[6]马建青,欧阳胜权.论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lassroom with

Normal Characteristics

Liu Suzh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Nantong normal college, Nantong 226500, China)

Abstract: As a reserve talent in the educational front, normal 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law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but also have the a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elf-help and mutual assistance, and master the technology of helping ot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ctive help seeking, good at self-help and willing to help each other, tha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first classroom,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the third classroo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ayer by layer, so that future teachers can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aster relevant helping skills during college,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ir own mental health level, they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overall mental health level of society.

Key words: norm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lassroom; help people; self-help; skill

猜你喜欢

助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