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健康、本土情境和全球视野:太极拳科学传播的现状与反思

2021-12-22屈晨旭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学界科学知识太极拳

屈晨旭,陈 治

(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勾勒出“健康中国”的战略蓝图,体育作为一种非医疗手段的健康干预措施,为人类生命全周期进行健康维护与疾病防控,成为大众心中高度的健康价值寻求。新冠肺炎疫情又重塑了人们的健康观念[1],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健康意识高涨,运动热潮出现[2],而“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3],围绕着“生命全周期”和“全周期健康”等话题,“主动健康”作为符合时代发展新健康概念载体被医学界和体育界广泛关注。相对于被动健康而言,主动健康的实现手段就是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坚持主动健康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前置,坚持在医疗手段健康干预措施和非医疗手段健康干预措施过程中前置,坚持在教育地位中前置[4],积极地把“主动健康”理念实现为一种未来的健康医学模式[5],将是体育强国建设的良好途径。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柔以养身、静以养心、水以养德的自然特征将“以人为本”与“自然宇宙”有机地联系起来,探索人体生命科学的深层内涵[6-7]。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发展,已经衍生出多个拳种,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估量的瑰宝。在新时代美好生活取向下人们的需求逐渐多样化,而健康水平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太极拳运动则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逐渐成为人们主动健康理念下的现实选择,加入到人们的休闲时间之中。在此背景下太极拳的科学传播面临怎么样的本土情境?在全球范围传播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能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和健康交流带来哪些影响?

1 科学传播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发表《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报告,首次提出了“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标志着有关“科学传播”的研究开始起步[8]。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有关科学传播的理论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在科学传播的涵义理解上却并未统一,贝尔纳(Bernal,J.D.)认为科学传播既是科学界之间的交流,也包括科学界与普通大众的交流,这些交流将通过文本资料和教育活动来实现[9],贝尔纳对科学传播的理解首先肯定了科学传播的结构要素和过程要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科学传播的结构权力的隶属关系和过程发生的先后次序。伯恩斯(Burns,T.W.)认为科学传播既是科学界使用一定的手段、媒介和对话使受众对科学产生下述一种或多种反应:意识、愉悦、兴趣、观点和理解[10],伯恩斯对科学传播的理解首先明确了科学界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首发位置,并认同科学知识是最终服务于大众的这一传播目的。和钰认为科学传播在微观层面是人们对科学知识“交互-获取-吸纳(更新)-再交互”的过程,从宏观上来说科学传播是通过其传播过程和内在机制所呈现出的“扩大科学知识信息社会共享”的现象[11]。和钰的观念重点突出了科学传播的社会历程和社会价值,强调了媒介的沟通作用和科学信息的中心地位。虽然3位学者在具体的概念界定上存在一定不同,但是在其本质涵义上都认为科学传播是由科学界作为“第一位性”,借由一定的媒介或载体,为实现一定既设传播目的而在不同受众群体之间的科学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过程。

科学传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科普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和公众参与科学阶段(科学传播)[12]。在科普阶段过程中把大众作为被迫接受科学界知识灌输的个体,又把科学知识体系作为准确无误的知识合集[13],这种模式下形成了自科学界向大众信息传播的单向传递,明确区分出了科学界与大众的角色属性。在大众理解科学这一阶段中,科学界的绝对权威受到了质疑,大众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科学输入的个体,科学生产者与大众的领导隶属关系逐渐开始模糊,两者之间开始出现一些交流和对话,但是能够与科学界之间进行对话的人却并不占多数[14],而且在对话过程中,大众“声音”是否能够影响到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向并不确定。英国上议院的报告《科学与社会》提出“公众参与科学”一词,标志着“公众参与科学”这一阶段的开始,在这一阶段,科学界开始将服务大众作为传播目的,促进大众对科学知识体系的了解,肯定了大众的主体地位,否认了科学知识合集绝对权威的观念,并注重地方性知识和传统知识的影响力[13],实现了科学生产者与大众之间的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科学知识与地方性知识的相互补充、求同存异。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公众参与科学”也受到了一些质疑,认为在公众参与科学过程中,大多数科学传播活动是由科学界组织,大众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体现,科学界仍在一定程度上居于主导地位[15],虽然科学界与大众之间确实存在着知识差距,但是在科学权威和公众主体之间尚未找到平衡点。很显然“公众参与科学”仍较难实现真正的大众民主参与,这也表明政治属性中的公民平等与科学界的精英垄断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冲突[16]。

2 太极拳于本土情境中的科学传播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太极拳运动的开展现状和科学传播,重视科学界的首发地位、强化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构筑地位、强调社会大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在本土情境中具体的科学传播现状如图1所示。

图1 太极拳于本土情景中的科学传播现状

2.1 引领、驱动、调控——科学界在太极拳运动科学传播中的首发地位

科学界在太极拳运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得益于科学界话语体系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表现在科学生产者所生产的科学知识是特定社会阶段最具有权威性、时代性的话语体系[17]。科学知识不仅是对原有科学的现成结论和分析论证在形式上的总结,更是汇聚众多专家人士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在曲折探究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人文精神和内涵,具有高度的权威性[18]。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源于科学界对太极拳运动的解读和推广。例如我国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教授领衔发布了最新慢阻肺临床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科学系统的太极拳运动对改善慢阻肺患者功能状态方面的效果与传统肺康复锻炼相当[19]。极大地促进了太极拳运动的传播。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20],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得到深度开发,在科学家的引导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既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价值取向下的多样化需求,又是对我国意识形态的落实贯彻。

科学界对太极拳运动科学传播的驱动作用是在发展导向上的驱动,这一点往往需要依靠与政府的合作而实现。科学界在面对国家重大项目或突发事件时的解释权和引导权,并有着收集、筛选、制作相关科学内容,生产出相关科学知识体系,通过媒介向公众传播的责任[21]。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借助政府的公信力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来实现。例如,太极拳健身运动在科学界被论证出具有高度健身价值后,我国政府积极弘扬太极拳运动,例如在焦作市开展太极赛事、文化交流展示和发展健身休闲旅游,并打造太极小镇、太极文化生态园等,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加快太极拳发展战略纲要》等[22]。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领导支持,而政府的领导则来源于科学界的决策建议。

科学界对太极拳运动科学传播过程的调控主要是指科学界参与太极拳运动科学传播的整个过程,起着解释、服务和接受反馈并再生产的功能。科学传播思想观念层面容易催生各类复杂的科学议题,科学传播是让“公众参与科学”。社会大众相之于太极拳运动往往只是“入门新手”,不合理的练习方法就难以发挥太极拳的价值功效,这就需要科学界对太极拳运动进行整理、总结和系统化,结合不同人群的具体特点,给出具体的建议措施,使科学界的科学指导贯穿于大众之间传播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一种练习方法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定位,以此来提高大众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科学水平。

2.2 多向、互动、立体——媒体技术在太极拳运动科学传播中的构筑地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科学信息的传播逐渐打破了时空条件上的限制,大众在科学知识的获取上日益细分化、个性化、多样化和异质化,并开始具有主动性[23]。

最初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相互隔离的局面,尤其是在科学界与社会大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随着现如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技术手段与科学传播之间的发展在相互嵌入中形成了深度传播[11]。太极拳运动通过大众媒体、网络传播和无线移动传播形成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例如太极武术网、太极天地、三元太极网等,拓展了太极拳爱好者的科学知识获得途径,并在大众生活中凸显出个性化、开放性、丰富性的特征,在太极拳科学传播中,科学界也开始注重媒介情景的科技含量对传播过程的构建作用。

在科学传播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基于“民主模式”下,逐渐认知到大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并开始将重心向其转移,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互动的科学信息交流,科学生产过程与大众之间的地位开始逐渐模糊[13]。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太极拳运动通过电视广播、社会宣传、网站平台、视频软件、博客看点等媒介向大众传播,并且在市场和观念的双重鼓励下,各种媒介结合自身特点以不同的形式,给公众民意和多元意见的表达提供机会,尤其是在一些例如抖音、快手、看点和公众号等媒介,使大众不仅可以接受太极拳科学知识,又能够通过评价、留言、回帖等方式与科学界实现平等交流,使科学界为自身的问题答疑解惑,增强了传播的互动性,提高大众在太极拳运动参与过程中的科学水平。既体现出大众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构成大众和科学界的交流与科学知识传播的下一个开端,也提高了公众的参与活力,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

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逻辑和社会的不断分化,媒介逐渐呈现出一种社会的结构形态,于是它还需要更大地发挥组织社会的作用[24]。也就是凭借其自身的独特力量,以科学信息为主要要素,以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所形成的一个立体的太极拳运动交流领域,在此领域内,太极拳科学知识并非必须要沿着“科学界-媒介-大众”这一关系周展开传播,打破了固有范式的限制,形成科学界之间、大众之间、科学界与大众之间立体的交叉交流。例如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太极拳健康工程”系列活动,汇集全国各省市区39个武术协会,150多名太极拳骨干,以陈氏、杨氏、吴氏太极拳的传统项目为主,加大推广太极拳运动的力度,举办相应的赛事[25]。这种传播方式就建构起一个立体的交流领域,领域内的生产、流通、反馈和再生产体现为一种结构,是由媒体和来自不同方面的文化权利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通过信息传播来实现社会性的沟通和交流。

2.3 选择、感悟、超越——社会大众在太极拳运动科学传播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了太极拳知识的获得途径,这就为人们选择性接受太极拳知识创设出足够的自由度,而其选择的价值导向则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就已经形成的个人意识倾向性,这种个人意识倾向性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交往过程中构建起来的价值系统,它将比较稳固地成为个人行动的指导和内在的驱动力;二是个人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目的,它是个人意识倾向系统的具体化反映,则受个人已经形成的价值倾向系统的规约[26]。太极拳运动于本土情境中科学传播的样态,很大程度上受这种社会环境下的自由度与大众自我意识增长下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提高的影响。

对太极拳运动的感悟是个体通过认知活动所获得的对太极拳运动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评判过程。正如对太极拳信息的选择上,但是在社会成员对太极拳知识进行选择时,多数会立足于经验主义和主观感受,并非与其本质属性的特殊性产生共鸣,在之后的对太极拳运动的情绪体验过程中,个人的情感反应实际上是一个伴随着价值评判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太极拳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内涵与个体自身的价值系统会在个体的内心世界产生一系列情绪情感反应过程,也是一个心理感受和意义的情绪体验与感悟过程,它是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能动地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的认知活动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内涵做出审视,体现出了社会个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

超越是对经过情感价值评判之后对事物价值内涵的深度认识和创造转化,是个体在价值评判性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价值的再选择过程,对于太极拳运动中不符合自身发展的因素进行摒弃或反馈,对于其中积极的、健康的因素则最大程度地为自身所利用。在对太极拳运动选择、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超越,生成新的内在品质和本质力量,反映到新的实践交往活动中去,从而获得自我的发展。从这一过程来看,社会个体在太极拳科学传播过程中是一个能动的存在,不仅可以主动地对太极拳科学信息进行选择,而且还可以对其价值内涵进行解读、理解、接受与内化,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信息和意义,并将其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完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自组织。

3 全球视野下太极拳科学传播的现状

太极拳是落实主动健康理念的现实手段,具有高度的时代价值,推动太极拳运动的海外传播,既是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提高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际间交流的现实途径。但是在太极拳运动海外传播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着科学界地位困境、传播路径困境和大众群体间传播困境等问题亟待解决,具体情境如图2所示。

图2 太极拳全球视野科学传播困境

3.1 跨文化传播的科学界地位困境

3.1.1科学政治化引发信任危机

为了让太极拳运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提高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健康水平,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以科学界为“先锋”的太极拳海外传播进程。但是在其传播过程中,科学政治化(Politicization of science)使得科学家的身份往往容易被赋予政治属性和种族属性,例如人们在未对太极拳运动产生认知之前,首先了解的并不是其中的内涵价值,而是太极拳运动的传播源,说明在受众的自我意识与认知能力提高后,便不再对科学知识无条件地信任,尤其是跨种族、跨文化的海外传播,认为科学生产者服务于一定的政治集团,并带有特殊目的而采取太极拳运动的传播,这种由于固有认知先入为主而对科学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和主观判断的心理认知机制,使大众难以科学理性地判断信息的科学程度[27]。此外,部分国家和地区试图利用大众这一心理认知机制来降低人们对太极拳运动的价值认同,也就是将太极拳运动作为一个政治话题而不是科学话题。所以在太极拳海外传播过程中,基于对信任与价值等科学知识认知过程的心理变量把握的忽视,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28]。

3.1.2 动机性推理引发共识危机

在大众接受太极拳运动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的价值认知选择性的接受科学信息,从而强化自身的观点,这种现象被学者称为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29]。人们在根据其自身价值取向而对太极拳运动的科学知识体系进行选择时,容易造成人们认为某一部分符合自身价值取向的科学知识信息在科学界内具有高度的共识性,而与自身价值取向存在分歧的科学知识信息则备受争议[30]。科学传播本就是一场复杂的互动过程,能够影响科学传播的变量贯穿于整个传播过程[31]。动机性推理所带有的个体差异性使大众无法跳出自身的实践经验而产生对太极拳运动价值的误读,使其在接受科学传播过程中缺失了理性判断,即便是科学界的明确结论与自身的观点立场呈现出不一致,也难以调节其原有的价值认知[32]。

3.2 日渐复杂的国际形势阻碍了科学传播的路径

3.2.1 逆全球化下种族差异的矛盾导致传播阻塞

逆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国家保护主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否定了国际合作运行规则和多边体系,一些西方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逆全球化措施就对全球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英国脱欧、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原则,推动反移民政策、“退群”国际组织、与中国掀起贸易摩擦等[33]。

“逆全球化的观念政治与制度安排带来了消极的文化影响,最主要的表征是国家关系疏离、民族主义思潮泛滥和种族关系紧张”[34]。种族差异所引发的文化冲突现象是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民粹主义借助如今网络媒体的力量开始盛行,加之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不断煽动这人们的情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种族意识被激发出来。同一族群成员对族群内部的社会规则将具有高度的共识性,而对族群外的符号文化却容易产生排斥的态度[35],地缘生活就会被进一步强化,而太极拳作为一种外来的科学信息,其健身价值和科学价值就会因逆全球化下的族群独立性而被搁置,形成其海外传播巨大的障碍。

3.2.2 新冠背景下通过文化批判转移国内矛盾

新冠疫情打击下凸显出国际关系的脆弱性:全球产业链中断、信任危机增强、高筑国家壁垒、各种风险要素增加,国际关系紧张,世界也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部分西方国家政客在疫情肇始阶段并未采取有效措施防疫救人,致使引发各种社会问题[36]。即便如此,政府层面也并非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疫情的防控和治理,而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中国,对疫情的责任进行甩锅、栽赃,甚至是追责、索赔,将病毒标签化,把疫情政治化,大肆攻讦抹黑,不断宣造声势“疫情来源于中国”,谣称“新冠病毒是从中国实验室培养出来的”,煽动鼓吹“对华清算论”。其意图一是转移国内民怨情绪、化解国内矛盾,转嫁疫情防控不利责任;二是有意识地将舆论引向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实现种族歧视;三是以冷战思维推动大国竞争,在实施“对中国战略方针上”无所不用其极[37]。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主客体之间严峻的中介环境给予传播过程以巨大的阻力,部分西方国家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国内矛盾往往借以批判外来文化进行转移。而太极拳作为一种科学的健身理念和方式,本能够跨越国界的隔阂,但却在政客的鼓吹下容易被赋予政治色彩和种族属性,其多重价值被搁置,而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阻碍其传播进程。

3.3 海外受众群体间传播困境

3.3.1 民族中心主义高筑文化壁垒

民族中心主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出“傲慢与偏见”的倾向,是影响科学信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涉及到民族性情倾向、社会结构、文化符号和意识形态[38]。这种对中心群体的靠拢意愿在构建和促进文化共识性的同时,也容易产生误解,为文化信息之间的交流传播制造障碍[39]。这种民族中心主义时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成长自然形成的[40],因其缺乏对文化多样性、差异性的可接受度,并且对外来群体的普遍不宽容[41],所以认为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传播之间存在负面影响[42]。从太极拳运动海外科学传播的角度来看,民族中心主义会使得在文化层面不断固化原有的民族价值体系和认知倾向,甚至将自身打造成一个隔离外界的“孤岛”,对外来的符号文化产生一种排斥的态度,搁置了其他民族文化值得肯定之处,既阻碍了本土文化的发展进步,又影响了太极拳运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长远看来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3.2 地域性知识排斥外来科学

对地域性知识的关注源于对“缺失模式”的反思,在科学传播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科学界、媒介和大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对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空间长时间生存而形成的社会经验的考量。因科学知识本身可以理解为事物内在规律与本质属性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合集,受限于大众对科学信息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科学界的信任程度,科学知识难以在大众之间广泛传播。此后,布莱恩·温(Brain Wynne)肯定了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大众在接收科学知识传递过程中,会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验对科学信息知识进行加工处理,这里的社会经验是指在长期社会生活中,经时间和实践检验过后形成的固化的行为认知和行为准则[13]。地域性知识会比科学信息知识更具有实效性、权威性,大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知识的固化程度会排斥外来新生的信息符号。

4 结论与建议

太极拳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健身方式、主动健康理念的具体落实,中国有必要将其打造成全人类所共享的科学信息,而科学传播理论模式的不断发展需要学者们继续探索太极拳运动的科学传播方式。但是在目前太极拳运动的科学传播现状中,有些地方仍需要深入探索和理论创新,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第一,理论应用于实践往往需要分析具体的社会情境,随着公民参与意识和增强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而现代信息化媒介的多功能性又不断扩大民众对科学界的声音[43],在这一背景下,现有的科学传播模式可能会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学者们将需要深入探索科学传播的范式与机制,深刻把握我国的社会条件基础,把握不同社会环境下对科学传播模式的探索,从理论层面设计出更完善的科学传播模式。

第二,在太极拳运动的海外传播过程中,往往容易被赋予政治属性和种族色彩而造成其传播过程的阻断和科学价值的搁置。建议在对太极拳运动的宣传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包装”,不把其界定为一种文化体系,而是一种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方式,将“以人为本”和“主动健康”打造成太极拳运动的“新衣服”。并把大众化、世俗化和人文品味统一于太极拳运动中,把太极拳运动理解成以人为中心、以人文关怀和人文品味为两翼,包含科学、理性和健康等要素,以及时代精神的先进理论的综合体[44]。

第三,提高数字信息媒介与社会受众之间的有效传播,剔除假科学、伪科学等不良信息,提高科学知识信息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可信度。技术与媒体的互嵌式发展重新引领了科学传播中的媒介要素,在提高公众参与科学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日益开放的言论自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内容泛滥,许多信息未经实证就开始扩散,使受众难以形成对科学知识真正的认知。所以在太极拳运动的本土地区和海外科学传播的过程中,要提高科学知识生产源的普识性,明确科学知识生产渠道,加强科学界、媒体与社会大众之间的顺畅沟通,并且保证公众获取的科学信息不是被曲解的,以此来促进太极拳运动在本土地区和海外科学传播的有效性。

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传播和科技传播有所区别,新时代的科学传播已经演变成一个包括环境、科学、健康和风险传播在内的大传播范畴,这就对太极拳运动的传播实践提出了挑战,需要借助其他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为丰富发展科学传播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科学界科学知识太极拳
蜗牛看牙医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院士冯端:科学界的 莎士比亚 让我们相信爱情了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饮料瓶中的云
艾滋病疫苗大规模试验将在南非进行
梦想中的学校
爱因斯坦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