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白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

2021-12-22洪海潇郑连斌宇克莉

关键词:头围胸围上臂

洪海潇,郑连斌,李 珊,宇克莉

(1.天津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2.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3.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

身体围度主要反映人体某个横截面中骨骼、肌肉、器官和皮下脂肪等综合发育情况,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1].影响身体围度值的因素较多,基因、环境及饮食、运动情况等都会使身体围度值发生变化.另外,身体围度的一些指标,如腰围、臀围、腹围之间的关系是某些慢性疾病诊断的重要预测指标[2-4].目前,我国学者已经对很多族群的身体围度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彝族[5]、独龙族[6]、布依族[7]、乌兹别克族[8]、撒拉族[9]、俄罗斯族[10]等少数民族和云南汉族[11]、安徽汉族[12]、江苏汉族[13]以及尔苏人、木雅人、空格人、八甲人等未识别族群[14].

白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湖南等地,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献[15]和[16]分别对湖南白族和贵州白族的头面部体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文献[17]对云南大理白族的体质形态做了初步研究,其研究对象以头面部指标为主.目前,关于云南白族成人身体围度值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丰富我国体质人类学数据,本文对云南白族成人的身体围度进行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组于2016年9月和2018年8月分别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和丽江市玉龙县九河白族乡进行了白族成人的人体表型数据采集工作.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测量白族成人793例(男性276例,女性517例).被测者均为世居当地三代以上的白族成人,身体健康,无残疾.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20~80岁,分为20~44岁、45~59岁、60~80岁3个年龄组,男性的平均年龄为(55.4±12.8)岁,女性的平均年龄为(55.4±12.9)岁.

1.2 研究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方法》[18]和《人体测量手册》[19]的方法测量了头围、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上臂最大围和前臂围等9项指标,测量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数据采用Excel2007和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身体围度的性别间比较采用u检验;对身体围度与年龄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对不同年龄组的身体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白族身体围度的性别间比较

云南白族身体围度的测量结果和性别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男性和女性躯干的3个围度值均为臀围最大,胸围次之,腰围最小.u检验结果表明,9项身体围度值的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或P<0.01),除大腿围外,其余8项围度值均为男性大于女性.上臂最大围与上臂围之差可以反映上肢肌肉的发达程度,男性的该项指标为28.3 mm,女性为22.8 mm,因此男性的上肢肌肉较女性发达,这与男女性不同的激素分泌特点有关[11],雄激素可以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参与骨骼肌肉的生长,使肌肉系统发达.

表1 云南白族身体围度的测量结果和性别间比较(Mean±SD)Tab.1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gender comparison of body circumferences of Bai in Yunnan mm

2.2 云南白族身体围度随年龄的变化

白族身体围度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表2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上臂最大围和前臂围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即四肢围度值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小,有研究认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20],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老年人的脂肪会向躯干积聚,肌纤维数量减少且细胞萎缩,肌纤维的蛋白质量减少,细胞内含水量下降[21],由此导致四肢围度值逐渐减小.

由表2可见,男性的头围与年龄不相关,年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头围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女性头围的年龄组间差异见于20~44岁组、45~59岁组与60~80岁组之间,即60~80岁组头围最小,虽然男性头围的年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也表现为60~80岁组头围最小.头围主要反映骨性结构,很少受环境的影响[22].头围的测量值可能受到发量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发量逐渐减少可能是头围减小的原因.

胸围、腰围和臀围反映躯干骨骼肌肉和脂肪的发育状况.由表2可见,男性的胸围和臀围与年龄不相关,但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见于45~59岁组与60~80岁组之间.45~59岁的男性处于壮年时期,身体的充实度更高一些,因此胸围和臀围更大.男性的腰围与年龄不相关,年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胸围与年龄不相关,但年龄组间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臀围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年龄组间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于20~44岁组、45~59岁组与60~80岁组之间,这与女性的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以促进脂肪在臀部积聚,而随年龄增长,身体雌激素逐渐减少,因此臀围也会减小.女性腰围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年龄组间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于45~59岁组、60~80岁组与20~44岁组之间,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腰围变大.男性和女性躯干部围度随年龄增长的不同变化,体现出性别间体型的差异.

表2 云南白族身体围度与年龄的相关性(Mean±SD)Tab.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ody circumferences of Bai in Yunnan with age mm

2.3 云南白族与我国其他族群身体围度的比较

为进一步探究云南白族身体围度的特征,将其与我国其他族群的身体围度进行比较.选取四川彝族[5]、云南独龙族[6]、贵州布依族[7]、新疆乌兹别克族[8]、青海撒拉族[9]、内蒙古俄罗斯族[10]、云南汉族[11]、云南怒族(本研究组数据)、云南傣族[23]、广西仫佬族[24]、四川羌族[25]、内蒙古鄂温克族[26]等12个族群的6项身体围度(头围、胸围、上臂围、前臂围、大腿围、小腿围)资料与白族进行比较.

2.3.1 云南白族与其他族群身体围度的聚类分析

根据身体围度对云南白族和其他12个比较族群进行聚类分析,男性和女性的聚类结果分别见图1和图2.

图2 13个族群女性身体围度的聚类结果Fig.2 Clustering results of body circumferences of females in 13 ethnic groups

男性聚类结果(图1)显示,当聚类水平为10时,13个族群被分为3个组,第1组包括四川羌族、云南汉族、青海撒拉族、新疆乌兹别克族、内蒙古俄罗斯族和内蒙古鄂温克族,第2组包括云南白族、四川彝族、云南傣族和云南怒族,第3组包括云南独龙族、贵州布依族和广西仫佬族.

图1 13个族群男性身体围度的聚类结果Fig.1 Clustering results of body circumferences of males in 13 ethnic groups

女性聚类结果(图2)显示,当聚类水平为10时,13个族群被分为3个组,第1组包括云南白族、四川彝族、云南傣族、云南怒族、青海撒拉族、新疆乌兹别克族、四川羌族、云南汉族和内蒙古俄罗斯族,内蒙古鄂温克族单独为第2组,第3组包括贵州布依族、广西仫佬族和云南独龙族.第1组又分为4个小组,其中:云南白族、四川彝族、云南傣族和云南怒族为一组,青海撒拉族和新疆乌兹别克族为一组,四川羌族和云南汉族为一组,内蒙古俄罗斯族单独为一组.

以上聚类结果表明,云南白族男性和女性的身体围度均与四川彝族、云南傣族和云南怒族比较接近,这4个族群均为南方族群,因此可以认为云南白族的身体围度具有南亚类型的特征.

2.3.2 13个族群身体围度的主成分分析

13个族群男性和女性6项身体围度的主成分分析散点图分别见图3和图4.

图3 13个族群男性身体围度的主成分散点图Fig.3 Scattered plo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body circumferences of males in 13 ethnic groups

图4 13个族群女性身体围度的主成分散点图Fig.4 Scattered plo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body circumferences of females in 13 ethnic groups

13个族群男性身体围度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896%和14.691%,累计贡献率为89.587%.PCⅠ载荷大的指标为胸围(0.954)、小腿围(0.931)和上臂围(0.922),PCⅠ越大,则胸围、小腿围和上臂围越大.PCⅡ载荷大的指标为前臂围(-0.553)、头围(0.531)和大腿围(0.430),PCⅡ越大,则头围和大腿围越大,前臂围越小.

由图3可见,云南白族男性的PCⅠ值为负,接近于0,PCⅡ值为正,且较大,说明在13个族群中,白族的胸围、小腿围和上臂围处于中等水平,头围和大腿围处于较高水平,前臂围处于较低水平.另外,从PCⅠ值来看,云南白族男性与云南傣族、四川彝族和云南怒族比较接近;从PCⅡ值来看,云南白族男性与四川彝族比较接近.

13个族群女性身体围度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80.572%和12.134%,累计贡献率为92.706%.PCⅠ载荷大的指标为胸围(0.965)、小腿围(0.944)和上臂围(0.920),PCⅠ越大,则胸围、小腿围和上臂围越大.PCⅡ载荷大的指标为前臂围(-0.483)、大腿围(0.445)和头围(0.386),PCⅡ越大,则前臂围越小,大腿围和头围越大.

由图4可见,云南白族女性的散点坐标与男性类似,6项身体围度在13个族群中所处的位置也与男性一致.此外,从PCⅠ值来看,云南白族女性与四川彝族、云南傣族和云南怒族比较接近;从PCⅡ值来看,云南白族女性与四川彝族和云南汉族比较接近.

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白族男性和女性的身体围度均与四川彝族、云南傣族和云南怒族比较接近,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李东红[27]认为唐初“昆明之属”族群分为“白蛮”和“乌蛮”.自南诏统一后,区内部族一体化,最终形成白族.杜昆[28]认为昆明夷是白族的祖先.在白族形成过程中,对昆明夷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汉人和氐人.语言学研究结果和考古资料以及史料记载都提示白族源于古代氐羌[29].董永利等[30]对Y染色体单倍型分布频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白族、云南白族与其他北方起源的群体被聚成一组,对线粒体单倍群分布频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白族与湖南汉族和土家族接近,云南白族则与云南怒族和阿昌族接近.这与本文得到的云南白族的身体围度与云南怒族比较接近相一致.于长春等[31]通过DNA分析技术对云南白族和彝族的mtDNA高可变区Ⅰ进行了序列测定,得到2个族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9 52,因此两者亲缘关系较近.这与本文得到的云南白族与彝族比较接近相一致.

猜你喜欢

头围胸围上臂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头大的宝宝更聪明?
做做字母操缓解肩颈痛
产科护理中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的临床价值分析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小囟门儿童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维生素D对头围及丹佛智能发育的作用研究
胸围革命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