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电力公司实物资产风险评估研究
2021-12-22王冠
王 冠
(1.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100; 2.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黄陵县供电分公司,陕西 延安 727300)
一、前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能源成本进一步降低”的要求逐渐突出。为响应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电网企业面临巨大的营收压力。在保障自身利润的同时,合理降低电价,迫切需要电网企业在资产投入端实现精益化管理,从而使得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实物资产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
目前针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问题,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王莉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及现存问题,提出通过精益化管理手段,利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对电网实物资产评价,提高了资产利用水平和资源分配水平,提升了资产管理能力[1];白雅静结合智能电网发展要求,以资产为核心进行管理,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内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最优结合,为实现先进的资产管理奠定了基础[2]。
另外,在风险管理研究中,普遍认为风险识别是前提和基础,传统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Delphi法、情景假设分析、影响图、因果图等图表技术。近年来,为提高风险识别准确性,更多学者对风险识别技术进行了创新应用研究。冯柳利用SWOT分析模型提取更准确、安全有效的信息数据,结合企业内部资源及外部环境准确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企业规避、降低、分担、承受各种项目风险的具体的应对、控制及实施保障措施[3];刘宝林采用系统动力学和演化博弈方法结合能源管理因果关系,分析市场化条件下项目投资风险并测算了风险溢价水平对投资意愿的影响程度[4]。此外,随着项目风险来源多元化发展,如何系统测度和管理评估项目风险同样尤为重要。宿雅君等结合资产价值评估特点以及项目所面临的外部形式,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及风险防范模型,从而科学有效地降低风险水平,保障项目资产评估质量,减少资产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损失[5]。
综上,资产风险评估虽已展开了相关研究,但研究更侧重于理论,实用性的案例分析不多,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完善。同时,在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输配电价改革背景下,对电力公司实物资产风险评估的深入研究较少,鲜有对电网企业资产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因此,本文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理论于电力领域,通过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对资产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置四个阶段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源分析,最后采用物元可拓的资产管理风险评估模型,对某电网公司资产管理风险进行实证分析,从而科学有效降低电网资产风险,促进资产全寿命周期效能水平提升,对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结合资产管理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形成的一种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管理理论。基于这一管理理论,全面考虑电网公司由规划计划到退役处置的完整过程,对公司资产进行风险源识别,并在风险源基础上,将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以下风险指标体系。
1.规划计划风险指标
规划计划阶段包括电网规划流程、项目立项流程、投资计划流程和初步设计流程。其中,包括的风险源为规划政策风险源、规划技术风险源、规划环境风险源、预算风险源、投资计划执行风险源和设计工作管理制度风险源等。
(1)规划政策风险源(B1):含有税收政策风险和土地政策风险。其中,税收政策风险指标为人均利税额(C1);土地政策风险指标为土地政策影响度(C2),包括土地使用政策、征地补偿政策等。
(2)规划技术风险源(B2):含有设备先进性风险和设备环保风险。其中,设备先进性风险指标为智能变电站比例(C3);设备环保风险指标为清洁能源并网发电占比增长率(C4)。
(3)规划环境风险源(B3):包括电价随机性风险、电量随机性风险。其中,电价随机性风险指标为平均输配电价(C5);电量随机性风险指标为用电容量增长率(C6)。
(4)预算风险源(B4):包含含效益不确定性风险和预算执行风险。其中,效益不确定性风险指标为主营业务利润率(C7);预算执行风险为预算执行偏差率(C8)。
2.采购建设风险指标
采购建设阶段包括招标管理流程和工程建设流程。其中,招标管理流程的风险源包括投标人风险源和标的物风险源;工程建设流程阶段的风险源包括施工准备风险源和土建施工风险源。
(1)投标人风险源(B5):含企业实力风险和企业诚信风险。其中,企业实力风险为物资采购标准执行率(C9);企业诚信风险为合同签订及时率(C10)。
(2)标的物风险源(B6):包括质量风险和标的物毁损风险。其中,质量风险指标为设备使用寿命(C11);标的物毁损风险指标包括设备可用系数(C12)。
(3)施工准备风险源(B7):包括工期延长以及工期未合格完成风险,其风险指标为项目按时竣工率(C13)和综合计划指标完成偏差率(C14)。
(4)施工风险源(B8):包括建设安全风险和建设环境风险。其中,建设安全风险的风险指标为人身安全事件总次数(C15);建设环境风险指标为施工地自然风险(C16)。
3.运维检修风险指标
运维检修阶段主要含运行检修和备品备件管理。其中,运行检修流程的风险源包括设备运行风险源和线路检修风险源;备品备件管理流程的风险源包括储备设施风险源和备品备件定额需求风险源。
(1)设备运行风险源(B9):包括运行安全风险。其风险指标为设备安全事件总次数(C17)、每万元电网资产运行维护成本(C18)和设备故障停运率(C19)。
(2)线路检修风险源(B10):包括检修成本风险和输电线路风险。其中,检修成本风险指标为检修成本总值(C20);输电线路风险指标包括线路跳闸率(C21)、电网系统故障停运率(C22)。
(3)备品备件风险源(B11):包括备品备件库存周转率(C23)以及备品备件调拨速度(C24)。
4.退役处置风险指标
退役处置阶段的流程包括技术改造流程和退役资产处置流程。其中,技术改造流程的风险源包括技改可行性研究风险源;退役资产处置流程的风险源包括退役设备状态评估风险源和退役资产处置管理风险源。
(1)技改可行性研究风险源(B12):主要包括的风险指标是技改项目计划完成率(C25)、技术改造项目设计优质率(C26)。
(2)退役设备状态评估风险源(B13):主要风险指标包括退役断路器平均寿命(C27)、退役变压器平均寿命(C28)。
(3)退役资产处置管理风险源(B14):包括固定资产成新率(C29)和报废资产成新率(C30)。
通过对公司资产管理风险分析,根据全寿命周期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置四个阶段划分,构建得到的电网企业资产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共14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
三、基于物元可拓的资产管理风险评估模型
事物N具有特征c,其值为v,则由N、c、v构成的有序的三元组R=(N,c,v)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简称物元。假设事物N具有多个特征,可用n个特征元R为n维物元。
对新的待评物元求其关于新的经典域量值范围的距离D。
式中:v表示点值; Vj′i表示 关于ci所取值的范围,既经典域; a,b分别为区间左端点及右端点的值。
式中: Kj(po)表示综合关联度;wi表示指标权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
式中:j*表示 po的风险等级级别变量特征值,从j*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待评物元偏向相邻等级的程度。
四、公司资产风险评估实证分析
1.选取风险评估数据
参考某电网企业同业对标的历史数据,将该企业资产管理风险指标分5个风险等级:N1(0-20%)、N2(20%-40%)、N3(40%-60%)、N4(60%-80%)、N5(80%-100%)分别表示风险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同时,选取某电网企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电网公司风险指标样本数据
资产管理风险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调研获得,定性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以10分制打分法给出,极小值指标经过一致化转化为极大值指标,总评价范围均在0-100%。根据专家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第C层相对于总目标层的权重:
2.求解风险指标关联度v
由于某电网企业资产管理风险评价指标值在经典域范围内,可直接计算关联度,详细过程不赘述,继续通过计算得出电网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等级的关联度 K1(p)、K2(p)、 K3(p)、 K4(p)、 K5(p)为:0.453、0.632、0.775、0.883、0.924。由于 K5(p) =maxKj(p) ,j=(1 ,2,3,4,5),表明某电网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等级为很小。
3.评定各风险源等级
进一步,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分别对各流程中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在各风险源的基础上,对该电网公司各流程的风险进行评级,可以得出:规划计划流程的风险评级为较小,采购建设流程的风险等级为很小,运维检修流程与退役处置流程的风险等级均为很小。分别对该电网公司资产管理各流程以及各流程下的风险源的风险等级以及影响程度展示在风险地图中,如图1所示。
图1 电网公司各风险源在风险地图中的示例图
由以上的风险地图可以看出,该电网公司各流程风险都是较小或很小,其中规划计划流程在资产管理全寿命周期中风险等级高于其他流程;在对风险源的风险评价中发现,规划技术风险源的风险强度较大,提示该公司在资产管理中,要做好预防准备工作,转移或规避规划技术风险。
五、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理论并将其应用在电力领域。然后以该理论为出发点,从公司的长期经济效益为着手,通过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对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处置四个阶段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源子指标分析。最后,采用物元可拓的资产管理风险评估模型,对某电网公司资产管理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在保证电网安全效能的同时,对公司各个阶段的风险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各个层级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目的在于帮助管理者更直观地了解公司,也更加高效地做好预防准备工作,转移或规避规划技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