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百讲”思政课教改模式推动新思想“三进”工作研究

2021-12-22叶汶坤姚燕平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进思政特色

叶汶坤,姚燕平,朱 敏

(闽江学院学生工作部,福建 福州 350108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活力、新内涵、新境界,是承前启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治党强党的行动纲领。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2018年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2](以下简称“三进”)大学生是最富有知识、活力和朝气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新生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未定型期,在多元社会文化思潮融合的影响下,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观极易改变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高校要把“三进”工作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大实践工程。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探索构建“学习百讲”思政课教改模式,在传播新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树立科学三观和方法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吸收科学思想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善学善用,真学真用。

一、全面理解“三进”工作的科学内涵

(一)遵循“三进”工作的理论依据

思政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党、团、班组织培训、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阵地等作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益补充,是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创新点和有效突破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是推动“三进”工作与学生工作中第二、第三课堂融合的主要依据,是将“三进”工作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有效结合的助力器,是将大理论、大道理通过情感化表达成小生活、小故事的典型示范,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组织生活,主动投入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实践生活,体验思想武器的力量,逐步建立起“问题导向”“实事求是”“迎难而上”的思维模式,从而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情感价值认同。

(二)把握“三进”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课堂中,融入校园文化中。[3]高校要向大学生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实践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等内容,讲清楚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性、理论性、智慧性,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生动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事实。王殿文提出,推动“三进”工作的核心要义就是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激励大学生直面现实问题,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积极贡献。[4]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来看,要把“三进”工作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党团课程、主题活动和校园文化等各环节、全过程,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铸魂育人,善于结合入学和毕业等重要节点、重要节日、纪念日及民族传统节日,打造富有思想引领的第二、第三课堂育人平台,不断强化价值塑造和思想启迪。

(三)厘清“三进”工作的内在联系

学界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基础-目的”“起点-关键环节-根本目标”“前提-渠道-目的”“前提-核心-目标”等一系列观点。[5]“进头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将知识体系转向价值体系的过程,必须通过科学的教材和生动的教材作为媒介来实现传递;“进教材”是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得出的科学成果进行系统化、集成化,是将理论体系转向教材体系的过程;“进课堂”是推广科学成果、扩大知识影响力的主要载体,是将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的过程。高校推进“三进”工作的本质是要实现“理论-教材-教学-价值”的四维体系转化,“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内在关系,三者构建起的“基础(进教材)-核心(进课堂)-目标(进头脑)”的内在逻辑体系,关键在于处理好任课教师与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彭均认为,高校开展“三进”工作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以系统进教材为前提、以生动进课堂为关键、以扎实进头脑为旨归的思路,谋划“三进”的实践路径。[6]

二、全面把握“三进”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校是培养人才、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高校治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关系到传承与创新什么样的文明等重大问题。[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要求高等教育要为国家发展服务,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解决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行动指南。高校只有坚持这一思想的指导地位,把人才培养同民族复兴、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把好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

(二)有利于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包括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核心的第一课堂、以社会实践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和以文明修身为核心的第三课堂。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贯穿“三个课堂”的主旋律、主引擎,推进“三进”工作是占领高校思政教育主阵地、主战场的利器,能够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理论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和价值取向摇摆等问题,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有利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未定型期,思想上存在理想信念摇摆和价值取向多元的问题。大学生对校园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呈现热情不高的现象,甚至出现崇尚“佛系”“小确幸”“丧文化”“宅”等价值取向,表现出不思进取、不想担当、精神懈怠的生活状态,对待学习、工作也是十分“宽容”。因此,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释疑大学生的关切,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起来、活起来、信起来,帮助大学生明确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拔节孕穗期”抵制一些不良思潮的冲击,自觉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实现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三、全面分析“三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周良发等认为,高校推进“三进”工作主要存在缺乏激励措施、评价体系、创新意识和保障机制等困难。[9]李陈从教学角度提出,高校“三进”工作存在部分教师教学主体学习力不足、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不足,教学途径单一,师生互动有限,缺乏专题性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等问题。[10]“三进”工作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实践,结合高校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特点,总结分析“三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进该项工作落小落细落实。

(一)保障机制不健全,内生动力未激活

全面推进高校“三进”工作需要依靠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制度设计、系统设计,建立把方向、顾全局、管长远的保障机制。部分高校对“三进”工作的办学育人重要性认识不深刻,重视程度往往流于纸面、口头,依赖通过政治任务传导压力的“传旨”思维方式和党政宣教人员、理论研究专家的宣讲传教方式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未出台科学的实施方案、检查考评、激励措施等正向保障制度,从而使“三进”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受到阻滞。

(二)宣教形式不活泼,学习成效不显著

当前,高校推进“三进”工作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专家讲座、主题教育活动方式开展,表现出的学习模式是“传旨”思维,一厢情愿的“公式”引领。思政理论课教学形式多为单向灌输、机械传达,内容多以理论阐述、PPT展示为主,缺乏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微言微语和网络作品、典型案例的运用,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情感转化关注不足,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三进”工作中开展的相关专家讲座和主题教育形式创新意识不够,更多侧重开展知识体系、讲话精神等宣传,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和调查重视不够,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三)育人合力未形成,知行合一不到位

高校推进“三进”工作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事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需要围绕思想启迪、价值传播和实践指导上下功夫、做细活,更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政领导干部、学生工作者、宣传工作者等人员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当前,高校协同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党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思政教学等部门参与育人的程度参差不齐,专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三支力量分工不明确,协同育人的沟通、考评、奖惩机制不完善,评价标准不统一,奖惩不及时,影响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将学好理论与付诸实践相结合、将学习新思想与融入大社会相结合上的努力还有待加强,要通过搭建校园文化平台、共建教育实践基地、走访红色文化圣地、开展文明修身行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将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发展相结合,在奋斗中感悟思想的精神力量,做到知行合一。

四、“学习百讲”思政课教改模式在新思想“三进”工作中的探索

“学习百讲”思政课教改模式围绕大学新生价值引领,以“辅导员立德树人宣讲团”和“大学生理想信念宣讲团”为抓手,以积分制和课程群建设为依托,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教育活动,改变传统思政课填鸭式教学方式,帮助新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脑,用榜样示范启发思考,以朋辈浸润教育引领思想。

(一)组建教学团队,“百讲”组织有保障

从辅导员队伍和团学学生干部队伍中分别遴选优秀成员组建“辅导员立德树人宣讲团”和“大学生理想信念宣讲团”,建立健全“百讲”组织;邀请校内外宣讲经验丰富的名师担任指导老师,围绕演讲技巧、宣讲礼仪、课程选题、素材资源等内容,开展宣讲团的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帮助宣讲员提升综合素质,制作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做好宣讲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设计优质课程,“百讲”内容有质量

分类设置理论宣讲和成长分享课程。理论宣讲部分由“辅导员立德树人宣讲团”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设计主题课程。成长分享课程由“大学生理想信念宣讲团”围绕大学生榜样崇高思想、优异成绩、模范行为等内容,结合个人的大学成长故事、感悟、经验等设计主题分享课,启发、引导大学生学习榜样的行为习惯、知识技能、思想品德。通过组织召开“预授课”模拟宣讲交流会,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审核课程内容,开展宣讲员试讲、课程内容讨论和演讲技巧培训等方式,确保课程质量。

(三)构建评价体系,“百讲”学习有要求

建立课程超市,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学习百讲”宣讲团成员开设必修课,邀请专业课教师、思政辅导员、学生班主任、管理人员、学生骨干等开设选修课,形成“学习百讲”特色课程。设置新生入学教育第三课堂积分考核办法,印制并下发《第三课堂新生成长与服务手册》,精心组织全校新生参加学习、做好记录、撰写心得、自我鉴定,学期末由班级、辅导员和学院共同进行考核,奖励第三课堂积分,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形成常态化。

(四)夯实自学自测,“百讲”测试有平台

实施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计划,利用易班校园网络主流平台,搭建“易起学习”易班轻应用,打造“学习打卡+易班题库+奖励兑换”模式,连续推出“易起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易起学习·抗疫精神”“易起学习·四史文化”等系列活动,主动占领校园网络思想阵地,通过正向激励营造主动自学自测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指导大学生运用福建省易班发展中心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在线学习测试平台,通过在线学习巩固科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习得感。

(五)做好总结表彰,“百讲”内涵有提升

根据《第三课堂新生成长与服务手册》记录情况和日常学习表现对全校新生进行考核,评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先进个人”和优秀师生宣讲员,召开表彰大会,分别给予学生第三课堂积分、综合测评品德行为表现分奖励和辅导员物质奖励、评优评先优先考虑奖励,并通过官方媒体平台对表现优秀的宣讲员和学员进行宣传展示;同时,录制宣讲员宣讲视频,将优秀宣讲视频在“易班优课”平台进行展示,供全校学生学习,不断丰富思政课程网上超市,提升课程的内涵。

五、“学习百讲”思政课教改模式在新思想“三进”工作中的成效

课堂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和信仰教育的“主战场”,“进课堂”是否“讲透内容,讲活方法,讲懂学生”,关乎“进头脑”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关乎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的实际效果。[5]“学习百讲”思政课教改模式构建起理论宣讲、成长分享、自学自测三类学习体系,形成了“积分制+课程群”的教学体系。

第一,做到导学有力,形成了精细的新思想课程群。“辅导员立德树人宣讲团”和“大学生理想信念宣讲团”在真学、深学、精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精准把脉学生的思想动态、精神需求、实践要求。两年来累计开发41门新思想理论宣讲课程,58门新思想成才分享课程;评选出12名优秀宣讲员、12个思政精品微课、百名优秀学员,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活动在师生中广泛深入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平台保证,真正让新思想入耳入脑入心。

第二,做到导学有方,构建了新颖的新思想传播模式。宣讲团成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来讲明、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内涵、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将枯燥的“理论说教”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语言”,用讲故事、举事例的方式叙事明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学生解惑释疑,实现了理论宣讲有新表达;“大学生理想信念宣讲团”围绕榜样崇高思想、优异成绩、模范行为分享个人大学成长故事、感悟、经验,缩小“距离感”,提高思想宣传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实现了成长分享有新动力;建立了“易起学习”打卡测试奖励网上学习机制,以“打卡+测评+奖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领学、促学、督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实现了自学自测有新平台。

第三,做到导学有效,营造了浓厚的新思想学习氛围。“学习百讲”思政课教改模式打通了思想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主题宣讲不仅在全校近2万名师生中引发热议,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福建新闻联播、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省教育厅、福州教育、东南网、东方头条等主流媒体网站的宣传报道,有效激发了全校师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在学校掀起了“大学习”热潮。

猜你喜欢

三进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棋乐
藏垢纳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博弈名谱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