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粉工艺中光辊系统磨辊的表面特性探讨(2)
2021-12-22
1.齿形。齿形轮廓在磨辊表面每个方向上的分布机率是相同的,齿形的立体形状是不规则多棱形椎体,齿的刃口没有固定的方向,呈不规则折线。
2.齿角。齿角为不固定、不规则、锋利的齿角,一般在70~150°之间(以不规则折线的外轮廓作切线构成的齿角θ计算),随着碾磨的不断损耗,齿角变大直至磨光,外轮廓线趋于180°成为名副其实的光辊。
3.齿高。齿形剖面是具有粗糙度表面轮廓曲线,本文引用表面粗糙度概念解释和计算齿高。根据国标GB 1031-2016《产品几何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参数有:①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Ra;②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值Rz;③轮廓最大高度值Ry。其中,Ry是描述针齿最高齿顶到最低齿谷的距离。Ra,Rz用来测量轮廓平均高度值,Rz直接表示出针齿的平均高度值,定义为在取样长度l内,5个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轮廓曲线的评定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对于磨辊来说,在全长范围内,沿母线方向取三个取样长度l(中间1个,两端各一个),所测到的数据取平均值表示磨辊粗糙度,Rz即为齿高。一般的经验为:粗糙度均匀的表面,在三个取样长度上实测数据应一致或接近,如相差较大,或不在一个范围内,说明粗糙化处理不均匀,需要重新磨光磨辊后再进行磨辊表面粗糙化处理。
4.齿数。在齿数计算时,在测量取样长度内的峰顶和谷深的同时,要考虑略低的一些齿形(他们的平均高度值和取样长度内的算术平均值是在一个范围内),应用光切显微镜,可以测出不同齿距(ti)和齿高(ypi+yui),计算测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得出,齿距为齿高的5倍:t=5Rz。这样计算出沿磨辊圆周排列的齿数,进一步算出磨辊表面的总齿数。计算实例如下:
已知磨辊直径φ250 mm,粗糙度Rz0.06 mm,计算1 m磨辊的总齿数:
齿距 t=5Rz=5×0.06=0.3 mm,
每毫米齿数n=l/t=3.33个,
每厘米齿数N=10n=33.3个,
齿辊圆周齿数Z1=ΠDN=2 614个,
每米磨辊齿数Z2=LN=3 333.3个,
磨辊表面总齿数,Z=Z1× Z2=8.7132×106
如果其他参数不变,Rz为0.03 mm,则磨辊齿数66.667个/cm,总齿数3.4×107。而拉丝齿辊的齿数,最细的15牙/cm,快慢辊在工作状态时,齿形刀口的交叉点比较少,针齿辊的刀口交叉数量大,交叉点多,有利于物料的破碎。
5.针齿辊的碾磨工作原理及特点
①经皮磨破碎后的胚乳颗粒,具有拉丝齿辊相同的作用机理,对胚乳颗粒进行剥刮碾磨,进一步刮干净带麸胚乳上的小麸皮,由于齿角尖锐,前角较小,对胚乳的剪切力较大,因此,出粉率高,动力消耗低。
②由于齿形是椎体的的。胚乳受到的剥刮和碾磨是在三维空间中,同时这种磨辊在碾磨取内比光辊占更大空间,具有更大的流量和产量。
③由于粗糙度表面具有更大的摩擦力,比光辊的轧角更大,扩大了物料碾磨区。
④具有更大的剥刮齿数Z。Z=2sn[(k-1)/(k+1)],公式中:K为快慢辊速比;S为碾磨区长度;N为磨辊单位圆周长度的齿数。
⑤针齿对胚乳主要起剥刮和碾磨的作用,硬麦淀粉的粒度为2~40 μm,心磨的轧距一般在0.3 mm,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淀粉的损伤,而光辊对胚乳主要是挤压,粒度越细,淀粉损伤越严重,这是无法控制。
面粉颗粒在125 μm时,在同样动力消耗的情况下,针齿辊出粉率更高,随着产量的增加,电耗也增加。光洁辊在达到出粉率顶峰时Ha时,曲线很快走向下滑的趋势,出粉率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而针齿辊的出粉率还在提高,当达到顶峰Hb时开始下滑,趋势平缓,两种磨辊的出粉率差距较大,说明针齿辊具有更高的出粉率,适合于大规模的生产线。
面粉颗粒在475 μm以上的厚度片状物时,两种心磨的出粉率与动力消耗情况比较,表明在出粉率在15%以下时,两种齿形的研磨曲线变化趋势不同,前者的曲线斜率逐渐变小,后者的斜率却越来越大,说明针齿辊出粉率高时,电耗较小,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线。在相同的轧距时,针齿辊比光磨辊具有更小的电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