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对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观察
2021-12-22王亚辉张曼曼赵保礼常丽静王翠华
邢 军,王亚辉,张曼曼,赵保礼,常丽静,王翠华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生物钟的控制调节下,人体血压具有一定的节律波动性,可分为勺型和非勺型两类[1]。大部分人的血压是勺型高血压,即24h内血压会呈现“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但也有少部分人血压曲线呈非勺型,即夜间降低<10%或>日间血压20%。非勺型高血压患者与勺型高血压患者相比,更易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损害,因此,调整血压的生物节律性对高血压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了腹针疗法对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订版) 》[2]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1 mmHg=0.133 kPa)。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24hABPM 诊断标准:夜间血压下降率=(白天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白天血压均值×100%,其值在 10%~20%为勺型,0<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勺型,夜间血压下降率<0为反勺型,夜间血压下降率>20%为深勺型[1]。焦虑或抑郁界定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 14分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14 分[5]。
1.2纳入标准 ①年龄35~75岁;②原发性高血压;③符合非勺型血压诊断;④患者有焦虑或抑郁状态,即HAMA评分≥14分或HAMD评分≥14分;⑤能够完成全部治疗及评估者;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近期急性感染患者;②有精神病家族史者;③非原发性高血压者;④合并心脑等器质性疾病患者;⑤治疗过程中未按时用药致疗效无法判定者,或不能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者。
1.4一般资料 120例研究对象全部为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9~74(66.3±6.1)岁;病程(3.2±0.9)年(6个月~5年)。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8~74(65.5±7.6)岁;病程(3.3±0.8)年(7个月~6年),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学要求。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56)5 mg,每日1次,晨起(5:00—7:00)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腹部按薄氏腹针疗法用卷尺测量出中脘、关元、气海、下脘、滑肉门(双)、商曲(双)、天枢(双)穴的位置,并做标记,辨证加减:气虚者取双侧气旁穴;脾虚者取双侧大横穴,取穴位处用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垂直进针,不行提插捻转手法,针具为无锡佳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70225)一次性0.30 mm×40 mm针灸针,每次留针30 min。2组均以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6观察指标
1.6.1动态血压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白天6:00—22: 00,每间隔20 min自动测量血压1次;夜间22:00—次日6:00,每隔30 min自动测量血压1次。确保整个24 h期间血压有效监测,每小时至少有1个血压读数;有效血压读数应达到总监测次数的 70% 以上,计算白天血压的读数≥20个,计算夜间血压的读数≥7个,向患者交代动态血压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比较2组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dSBP/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nSBP/nDBP)、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 (24hSBP/24hDBP)。
1.6.2焦虑抑郁状况 治疗前后由一名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评测人员使用HAMA及HAMD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焦虑评分标准: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小于7分没有焦虑症状。抑郁评分标准:总分<7分为没有抑郁症状,总分7~17分可能有抑郁症状,总分17~24分肯定有抑郁症状,总分>24分为有严重抑郁症状。
1.6.3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效率 根据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评估,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白天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白天血压均值×100%,当昼夜血压差值百分比>10%为昼夜节律调整有效。
2 结 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30 d后,2组患者24hSBP、dSBP、nSBP、24hDBP、dDBP、nDBP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 24 h 动态血压比较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治疗30 d后,2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
2.32组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节律变化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30 d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 论
O’Berien 教授在40 多年前首先提出了高血压患者非勺型状态的概念,即与白天相比,夜间血压较
白天血压下降<10%,它是一种异常的血压节律[3]。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69%,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甚至达83.3%[4-5]。随着近年来对高血压节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蛋白尿、脑卒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远高于勺型高血压患者[6]。因此,调整非勺型高血压的昼夜节律,使之恢复正常节律,是目前高血压治疗管理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此外,高血压患者除了典型的症状外,大多还会伴有心理障碍,文献报道超过5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焦虑症状[7],这是典型的“双心疾病”,即心身疾病,其治疗方案应从心理、生理两方面着手,最终达到“心身同治”目的。 中医学中无高血压病,其散见于 “眩晕”“头痛”范畴,阴阳失调是其主要病机,气血逆乱是主要病理改变,病位在肝肾,治疗上当以滋补肝肾、调补阴阳为主,兼以息风通络、开窍。中医治疗心身疾病形成了由整体观为基础,以调整阴阳为目的,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心身疾病的独特疗法[8]。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多不便,如肝脏的损害等,因此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备受关注;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尤其是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效果[9-11]。但是这些临床研究多是针对收缩压及舒张压的观察与比较,而对于血压昼夜节律方面关注尚少。
本研究采用腹针疗法调节血压昼夜节律,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临床特点,符合目前医疗规范化的要求,其从刺激腹部穴位入手,以直接调和脏腑阴阳[12],以达扶正祛邪、充养气血等目的,进而治疗全身疾病;且腹针具有无痛、速效、方便、舒适等优点,患者一般不会感受到传统针刺得气时的“酸、麻、胀、痛”等感觉,因而患者更易于接受,并能在舒适、轻松状态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表明,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血压均有降低,且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更明显。
针刺双侧天枢、大横穴可调理脾胃,调整气机,使得气机条畅。研究表明,腹针疗法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进而改善患者血压节律和患者心理障碍[13-14]。另外,脑肠轴理论的提出加强了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15]。脑肠轴理论指出胃肠道和大脑间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系统,刺激腹部能够对大脑起到调控作用,目前认为,胃肠道到脑的脑肠轴上信息通路共有4条,具体为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信息传导通路[16],其能有机地把胃肠功能和脑功能联系起来。其中迷走神经是将肠道信息传至大脑的主要神经传导通路。持续刺激迷走神经能够使肠上皮细胞分泌的5-羟色胺(5-HT)代谢加强[17],5-HT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减轻抑郁、焦虑,为腹针疗法治疗心理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表明,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提示腹针疗法可通过刺激腹部调节脑肠轴功能,是针灸治疗脑病新的切入点,更进一步阐明了经脉运行气血、联系络属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原理。
综上所述,腹针疗法能够改善非勺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及心理障碍,本治疗方法操作规范,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医者易掌握,便于推广。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研究时间不长,腹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