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2021-12-21吴春梅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班队国学德育

吴春梅

德育教育以育人为首要目标,要让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是德育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可以让德育课堂更加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中国德育文化基因的滋养,体悟到道德品质的无限魅力,主动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

德育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整体表现,将其融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中,一方面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形势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传承有着积极意义。“国学热”兴起以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能够帮助提升家庭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和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传统文化融合到德育教育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思想,可以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也是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中华名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有许多道德楷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们产生情感共鸣,注重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恰当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既能学习传统文化又能领悟到德育教育,一举两得。学校不但要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还应该让传统文化惠泽所有学生,进而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二)提升学生家庭规范意识

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是全家的中心。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导致学生性格自私。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尊重和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百善孝为先”“父母呼,应勿缓”等,都可以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对孝顺父母的重视度。以“弟子规”的教学为例。教师将《弟子规》的内容,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尊敬父母。在日常的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可以结合弟子规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家庭规范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人际交往开始变少。长期沉迷电子产品,缺乏有效的人际社交,将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人际交往的内容有很多,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成语,理解成语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人生哲理。家长可以通过成语故事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社交,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合理渗透传统文化

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并将其融入到学前教育中,让学生对礼仪规范的认知更加深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将传统文化内容与日常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然后利用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其次,设计主题空间,在传统节日中,教师可以组织节日主题活动。以端午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了解屈原的故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与节日有关的作业,如和父母一起做家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尊敬父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最后,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各类专题教育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比如在中秋节,教师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自己尝试做月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不易,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实际的德育教育来看,家长并未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有不良行为习惯,那么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家长需要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注重语言与行为的规范性,树立正确的榜样,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为了保证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陪伴学生阅读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从而增进父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睡前故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启蒙教育质量。

(三)安排足够的时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国学经典,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可读性较强的国学经典著作后,再适时安排时间让小学生进行课堂诵读和学习交流。不管是在早晨读书阅读的练习时间,还是课外的阅读时间,为了保证诵读的顺利开展,必然都需要时间的规律性,因此,任课教师必须事前自己制订一份关于进行诵读的具体时间表,让每个班的学生都能够准确有效地计划、合理地按时进行书的诵读。以小学阶段来说,这种背书式诵读最明显的一个优点就是它能够极大地提升和培养学生背诵文言文语篇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学习文言文语篇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给小学生留下足够的背书诵读时间,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裕的诵读空间,使他们有机会充分感受到传统的文化。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早晨阅读来引导学生有效地对国学经典进行背诵、记忆、了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这也是我们小学学生进行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点。在早期的晨读中,教师通常都会引导学生背书诵读自己感兴趣的国学经典,例如《论语》《孟子》《大学》《诗经》等。教师还可利用每周或者是每月召开的荐阅读会为学生们推荐所需要的图书。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在共同背诵的过程中与其他学生充分互动,积极地促进学生对于诵读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并及时地规范了学生诵读的方式。再次,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孩子们留下一些诵读的时间,有了这样一段时间的基础,再加上校园氛围,学生就有机会逐渐地喜欢上国学经典。国学背诵也会大大降低学业的压力,更好地调整学生的课堂和学习节奏。

(四)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节庆活动

首先可以选择每个月的第一天,当成是军人素养与精神的养成日。同时,可以在班队会活动中组织红色讲堂活动等,全面开展红色教育,利用强化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其次,可以定时组织“军校少年风采展示”活动,通过展示红色主题、组织队列比赛等活动,提升学校红色教育的效果。例如,我们组织了红色歌曲演唱和朗诵表演活动,并按照年级检查“每周背诵一首红诗,每个月看一本红书”活动的组织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红色德育教育主题,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最后,把每个学期的第一个月设立为军人素养培养月,组织学生参与军事拓展训练,并通過国防知识讲座,帮助学生体验军队精神,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军人素养,为小学德育建设提供丰富的教育活动载体。

例如,在确定主题班队活动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小学德育教育的大纲要求,结合德育教育的内涵,将遵纪守法、文明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等为人处世之道当作主题班队活动主题,或者可以结合建军节、国庆节、教师节等一些重大节日或者国内外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等,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内涵,并专门设定主题班队活动主题,又或者可以从小学生发展期间在心理、人格与审美情趣等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或共性问题,开展人格塑造或抗挫折教育等主题班队活动,借助这些主题班队活动主题的科学设计,可以有效增强主题班队活动的德育教育价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种子”思想的德育教育主题期间,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兴趣爱好进行,确保主题班队活动能够吸引他们的参与兴趣,同时活动内容还要兼有趣味性、知识教育价值与思想价值,确保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自由表达,且要尽可能地确保主题班队活动的主题具有简明、醒目等特性。

猜你喜欢

班队国学德育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为有源头活水来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让学生成为班队会的主人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