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工作探微
2021-12-21戴凤琦
戴凤琦
一直以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融入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中,老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为学生未来素质的发展全面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阶段,也要将“德育”放在教育首位,用德育来引领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性格素养以及行为习惯,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以及策略就成为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幼儿园教育开展的重要依据,为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规范和指导,在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德”提到了幼儿教育的首位,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以幼儿的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为主。作为幼儿园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德育工作的开展来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素养以及行为习惯,使幼儿在启蒙教育阶段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
幼儿阶段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黄金阶段,也是品格、性格、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道德素养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与儿童在幼儿阶段接受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积极地在幼儿日常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幼儿形成优秀品德、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文明有礼的良好行为习惯。
1.幼儿园德育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开发幼儿智力、培养良好品德与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健全幼儿人格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品德与习惯是幼儿未来全面发展的根本。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素养远比其他能力更加重要,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诚实守信、乐观的性格、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修养都体现出幼儿的品德素养,能够使幼儿在启蒙教育阶段就打好人生的基础,为幼儿未来德才兼备做好准备,使幼儿得以终生受益。
2.幼儿园德育加快了幼儿社会化进程
在幼儿园德育中,老师会教导幼儿认对错、懂礼貌,传授幼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幼儿在德育中不仅能够学习到文明礼仪知识,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推动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加快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3.幼儿园德育有助于促进幼儿情商发展
现阶段依然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受家长及其他长辈的宠溺,很多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较差,在为人处世以及性格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自私自利、任性乖张、偏激暴躁、爱撒谎等等,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惜一切方法,幼儿在接受父母的包办的同时逐渐成为了家庭中说一不二的那个人,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幼儿的情商发展。
4.幼儿园德育加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培养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在启蒙教育阶段,老师通过德育渗透来为幼儿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爱国主义思想在启蒙教育阶段就深深地扎根在幼儿心理,对祖国、对民族、对传统文化燃起热爱之情,为幼儿未来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奠定基础。
二、现阶段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老师对德育缺乏重视
虽然要求幼儿园教育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但是在实际幼儿园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德育缺乏正确认知,并没有予以重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落实幼儿德育,对德育内容更是采取了一带而过的方式,幼儿无法在启蒙教育阶段得到良好的德育渗透,自然也无法取得预期的幼儿德育效果。
2.缺乏对幼儿主体性的认知
在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依然采取成人的角度来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忽视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导致德育内容无法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接收老师灌输的德育内容,未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德育内容用于完善自己的行为,同时对老师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老师让怎样做幼儿就怎样做。虽然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使行为更加规范,但是一旦脱离老师的监督就非常容易重蹈覆辙,并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带来了不良影响。
3.德育实施中奖惩处罚不当
幼儿年龄通常在3~6岁,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年龄特点,有些幼儿园老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喜欢运用奖惩制度,表现得好就给予表扬和奖励,表现得不好就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德育教育中奖惩制度运用失当问题较为突出,忽视了幼儿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的奖惩制度不但未能持续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非常容易为幼儿稚嫩的心灵带来伤害,使幼儿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苛刻的奖惩制度挂钩,撒谎问题也随之出现。
4.未能发挥出榜样示范作用
幼儿年龄小,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老师和家长就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但是很多老师却并没有在言传身教中为幼儿树立行为榜样,导致幼儿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模仿,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错误的思想观念,阻碍了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5.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在现阶段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中,老师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习惯、品德的影响作用,幼儿在园内表现良好,但是一回到家中就原形毕现,使幼儿德育缺乏延展性,大大削弱了幼儿德育的教学效果,影响了幼儿德育的有效性。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1.在园内创设良好德育环境,实施隐形德育渗透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老师要认识到环境对幼儿思想、行为、品德的影响作用,不仅要在教学中积极地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为幼儿渗透德育,更要发挥出园内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老师可以在园内通过环境布置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幼儿一進入园内就浸润在浓郁的德育氛围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幼儿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比如幼儿德育主要以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老师可以在园内墙上张贴关于文明礼仪知识的图画:见到老师问好、接受别人帮助说谢谢、看到别的小朋友摔倒及时伸出双手给予帮助等等,在隐形德育渗透中幼儿模仿图画中内容逐渐养成了互帮互助、文明有礼的良好的习惯。
2.跳出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真正贯彻实施德育
幼儿在启蒙教育阶段思想意識和思维能力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果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幼儿非常容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采用引导加启发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学,使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知对错、明事理,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使德育真正流淌进幼儿心里,影响幼儿的品格与习惯。比如在培养幼儿学会分享的行为习惯过程中,老师不再强制幼儿进行分享,而是以示范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并由幼儿自己发现分享与不分享带来的结果。老师提前准备了一罐糖果,然后给每个小朋友发2块,接着老师提出可以将糖果分享给身边的伙伴,有的幼儿就跟随老师的引导将自己手上的糖果分给了身边的小伙伴,有的分享一颗,有的两颗都分享了,还有几位小朋友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接着老师说,有分享行为的小朋友老师会再发3块糖,没有分享行为的不再发,然后老师引导幼儿看看手上的糖果发生了哪些变化。老师用幼儿喜爱的糖果来进行德育示范,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分享行为带来的收获,放大分享行为的物质和精神满足感,使幼儿在无形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逐渐学会了分享,纠正了幼儿原本自私独享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了幼儿的思想意识,形成了乐于分享的优秀品质。
3.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在幼儿园德育开展过程中,老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德育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德育教育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学中,并在园内生活中同步完成德育渗透,取得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良好教学效果。比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从入园的文明礼貌的问好,到就餐前排队上厕所、洗手,再到就餐时细嚼慢咽,午休时安静地午睡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这些都可以作为渗透德育的途径。老师可以为幼儿设计“识图游戏”,将一日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对比图画直观地展示在幼儿面前,引导幼儿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使幼儿在两组背景相同但内容不同的图画中发现规矩的重要性。例如洗手环节,一幅图是好几个小朋友挤在一起,你挤我我挤你,最后谁的小手也没能洗干净,一幅图是小朋友排好队一个接一个洗手,每个人的小手都洗得干干净净。幼儿观察两幅图很快发现了结果的不同,老师巧妙的暗示使幼儿很快明白了有秩序排好队很重要,树立起遵守秩序、文明礼让的思想意识,远比老师直接强制要求幼儿遵守秩序效果要好得多。
4.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德育,建立家园联合机制
在幼儿德育实施过程中,幼儿园要联合家长建立起家园联合机制,鼓励家长配合老师实施德育共育,使幼儿不论在园内还是在家庭环境中都能够得到积极的德育渗透和行为指导,从而提升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性。比如老师在园内教导幼儿要讲文明、懂礼貌,家长可以进行监督和指导,纠正幼儿在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和不文明用语,使幼儿在全方位的文明礼仪教导中成长为讲文明、懂礼貌的新时代少年,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幼儿园教学,要重视幼儿德育并在幼儿的生活与学习中积极地进行渗透和引导。老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用趣味化形式来带领幼儿感知德育内涵,在家园合作中得到全方位的德育指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