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2021-12-21闫耀虎

学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激发策略学生兴趣小学语文

闫耀虎

摘 要: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等方式了解教学内容后,再积极进行思考,将了解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思维认知。要有效达成上述目标,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较强的自主意愿,然后凭借活跃的思维完成知识的内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具有较大差异的。所以,在教师需要分析造成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较低的原因,然后基于原因设计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兴趣;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2-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2.010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定义,即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又包括学生听讲、与他人交流、实践等类型的兴趣。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如由教师主导的问题驱动式活动、由学生主导的合作探究任务[1]。在不同的任务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在不同类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问题,然后基于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现存问题简述

(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动意愿时常变低

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言,他们一般都会对课堂互动过程抱有很大的兴趣,甚至许多小学生会因为教师不点他们回答问题而生气。但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互动意愿时常变低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小学生不仅没有积极争夺回答问题的权利,而且还会在被教师点名之后,沉默较长的时间,或者直接宣告自己無法回答问题。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情况不仅会降低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学生在不同环节的学习兴趣具有差异

一堂语文课包括多个教学环节,如课前导入环节、生字词教学环节、朗诵环节、课文分析探究环节。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存在着学生活跃程度不同的现象。一般而言,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视角来看,这种现象有碍于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在不擅长的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走神等问题,这就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存在偏重,即学生的部分语文素养得到发展,但另外部分素养却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三)教学活动本质未脱离“一言堂”形式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会使用多媒体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但这只是形式上的优化,教学活动的本质依然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2]。这样的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的“一言堂”虽然有所进步,但依旧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教师都了解并积极落实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但在现实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心理了解并不全面,所以他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会造成一些失误,即将一些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学习活动设计成教师引导的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较为严格的引导、监督。如此,教师虽然在探索优化教学活动的方式,但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相对较为单调

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重要原因。在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教师探索出了众多能够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开展方式,如构建各类情境、开展游戏活动、引入微课资源等。这些活动开展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融合,进而提升教学活动中不同环节内容的趣味性。但是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单个方式的探索应用之中。这就导致教师虽然能够优化少数几个教学环节的质量,但是课堂中依然会存在趣味较低的教学活动。而从学生的视角来看,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除了部分环节趣味性较强之外,其他的环节并没有什么吸引力[3]。许多学生只会在自己的喜欢的环节以及教师设计的趣味性环节中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索

(一)基于凸显学生主体目的优化教学方案

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良好方式,也是教师提升学生学习趣味的策略。结合前文内容,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方式是基于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实践,然后在学生取得成就之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评价。如此,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积极互动的乐趣,使学生的互动兴趣得到提升。但由于教师需要关注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对单个学生的关注程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能力变化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寻找到能够切实反映学生学习能力与状态的方法,然后再基于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器材了解学生的学习互动情况。例如,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机读卡是考试常用的学具。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机读卡,将机读卡中的字母用于代指分数,将卡中的题目与教师的提问互动联系在一起。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之后,教师便可以提示学生在机读卡中进行分数的涂卡。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以通过光标阅读器了解学生的课堂互动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教师便可以借此设计能够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机读卡上答题的人数,了解参与不同环节的学生人数。而通过引导学生选填不同的选项,教师可以了解该学生是自主参与还是被点名。在分析机读卡之后,教师便可以将学生自主参与程度较低的教学活动设定为需要优化的活动,并进行趣味性、学生主体性方面的优化。

(二)基于增强课堂趣味目的,丰富教学方法

在机读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建立针对全班以及学生个体的分析档案,了解到自己需要优化的环节。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方法的方式,达到增强学生自主性和教学活动趣味性的目的。所谓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便是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选择并应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学、情境助学、游戏训练、实践感知等[4]。通过应用这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达到提升不同环节活动的教学效果,并增强不同兴趣的学生对课堂整体活动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弄巧成拙。例如,对于课堂导入环节,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常使用的方式是构建教学情境,即以网络上的图片、音乐,构建拟真的情境,然后带给学生乐趣。这样的活动虽然有一定的趣味,但是对活跃学生思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致力于提升学生参与程度的优化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将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作者的了解,第二个部分才是教师构建的引导情境。相较于现行的导入策略,这样的导入活动兼具体现学生主体性与提升教学趣味性两种效果。在这一策略中,教师还可以对第一个环节进行不断的细化设计。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在导入阶段说一说自己对某个人物的见解。在之后的环节中,教师设计的情境可以是PPT形式,且内容与学生的分享相似。这样的设计可以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再结合PPT对学生进行人物的分析、总结引导。同理,在其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同样可以将实践和其他方法融合在一起,丰富单一环节的教学形式,进而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基于提升个体兴趣目的进行激励评价

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是提升学生个体学习体验,并改变学生对各环节教学活动认知的良好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个体的激励性评价,进而提升学生个体在自己不擅长领域的表现,让这些学生认识到不同环节学习过程的趣味。

以小学的课文朗读环节为例,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表演天赋,所以他们在这一环节会有较强的参与积极性。而有的学生则性格安静,所以不习惯也不喜欢进行朗读的学习、实践、表演。针对这一环节,教师便可以有意识地点名后一种学生进行实践,或者组织小组合作练习活动。在点名环节中,教师需要着重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比如,在扮演《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的老屋角色时,一个学生虽然没有读出老屋的苍老感,但是却不自觉地应用了较慢的语速。那么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一点,凸显朗读需要结合角色年龄的要点,对该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如此,即使那位学生原本并不喜欢朗诵,但是在能够被教师表扬的情况下,他也会积极参与到朗读的实践活动中。

在合作练习环节中,教师便需要考虑到那些原本就有天赋的学生。组成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析有天赋学生的朗诵内容,然后由该类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辅助。借助这一活动,教师既可以让有天赋的学生得到肯定,又可以增强其他学生的练习主体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型学习活动的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的表现,统计并分析学生表现存在差异性的原因,然后再基于这些原因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活动。如此,教师便可以逐步解决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凤言.好学不如乐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外语文,2020(12):51.

[2]   王燕.运用生活元素,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20.

[3]   李莉.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327.

[4]   牛秀琴.信息技術环境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33):58.

猜你喜欢

激发策略学生兴趣小学语文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物理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