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研究与探索
——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21黄飞华
彭 情,黄飞华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23)
0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创新的队伍中去[1]。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有关“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术能手”的创意与创新,培养学生面向职业和岗位方面的创意及创新,培养学生在加工工艺创新、实用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改良、应用性方面优化、民生类创意等能力;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队配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活动中的转化与应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互相融合。
1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更多地把侧重点放在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上,主要倾向于引导选拔创业项目团队进行注册经营,导致创业实践载体过于单一,很多创业项目以商贸为主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程度不足。这样的状况,不利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互相融合,导致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两张皮”、创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融合度不够,创新创业项目缺乏创新性、实践性、可持续性,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足等,这些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有的高校未将双创基地建设工作纳入日常行政部门管理工作的考核要点中,进而出现了个别部门之间推诿掣肘现象发生,不利于双创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2]。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体系,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载体,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体验、实践及实战,着力培养高职学生在加工工艺创新、实用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改良、应用性方面优化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2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探索
为了解决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过于单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与与专业技教育结合不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两张皮”等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构建更加健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体系,以“院系专业双创基地+全校性双创基地”“专业岗位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校内双创基地+校外双创基地”方式,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以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载体,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推动学校“双创”升级,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精准提供创业指导与服务,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1 创新创业机制建设与经费保障
近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着力推动创新创业优势资源集聚,确保各项“双创”支持政策真正落地。完善制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的通知》等文件制度,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创新与实用发明指导中心,形成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教务科研、学工处、后勤处、财务处、招就处等部门共同配合,建立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与《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修订《学院专利工作管理办法》,以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红利激励师生创新创业。
通过体制机制从顶层设计来规范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做好组织和经费保障,并进行多方面的绩效激励。通过股权期权激励等措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人才(项目学生和老师)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激发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实施社团创新创业融合行动,推动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案例,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师生投身创新创业大潮。举办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创业大赛,推动创新创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转化创新成果、拓宽融资渠道,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并与现有政策统筹协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形成更大的政策合力。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并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用于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大学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创新发明制作、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大赛等,保障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运行。加大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配强配优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在“人、财、物、场地、制度”上给以重点支持与倾斜,并设置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纳入学院年度经费预算,为东盟职教联展、学院年度创新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学院创业孵化园项目孵化等提供经费保障,以支持创新科技小产品开发,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培训教育等。
2.2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规划与建设
学生创业是由创意孵化、公司初创、创业发展三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需要专门的指导跟相应的资源[3]。学院充分利用本校以及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的科技园、孵化基地、创业园和产学研基地等资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目前,学院建设了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图1),包括创新创业体验及训练基地(设计型创客教室)、系部专业学生自主创新中心、经营实战创业园区、水利节水灌溉特色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等,占地总面积超过3 000 m2。
图1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架构图
2.2.1 创新创业体验及训练基地(设计型创客教室)
创新创业体验及训练基地(设计型创客教室)作为第一课堂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实践体验活动及双创实训的场所,主要用于《创新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展课堂体验实践教学,借鉴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谷歌设计冲刺、百森商学院实践教学法等,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产品原型设计制作等环节,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养培养为主的转变,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基地还还用于开展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创业训练营、创业火种节、项目路演、项目设计、项目推演、创客马拉松等创新创业活动。
2.2.2 经营实战创业园区
经营实战创业园区主要为有条件创业、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战平台和场所,目前已有电子商务、教育科技、电子设计、影像制作、创意设计、社会服务各类项目进驻。园区实行二级管理,教务科研处负责项目入驻、日常管理,教育培训,考核评估,各系部配合教务科研处负责创业项目推荐,监管,专业指导,是集素质养成、专业实训、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经营实战创业园区以自强、自立、创新、成长责任为核心价值观以“成就学生创业梦想,打造学院创业特色,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努力为学生打造改变观念,历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实战园地。
2.2.3 水利节水灌溉特色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水利节水灌溉特色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满足广大学生更好地锻炼创新创业、创新制作能力,构建发挥导向性、突出实效性、彰显个性化的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平台,水利工程系与美国亨特绿友集团、上海华维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了节水灌溉创新创业中心,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基金,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科研指导、科技创新资源、创新制作材料,带领学生参观了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设的鱼菜共生系统等项目,邀请了广西农科院多位校外专家来为学生开设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锻炼科研创新能力。
在此基础上,水利相关专业学生先后完成了《零污染自动化城市》《智慧生态校园》《无土栽培——阳台的绿色革命》《校园落叶垃圾堆肥》《升降马桶》《旋转马桶》等创新产品的研制,其中《零污染自动化城市》、《智慧生态校园》在2017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学生技术技能展中分别荣获优秀作品一等奖、二等奖。
2.2.4 系部专业学生自主创新中心
系部专业学生自主创新中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校企协同实施创新创业实践。目前共有8 个系部专业学生自主创新中心,聚焦水利、电力、建筑、信息、汽车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各主体共同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成果孵化和产品推广基地,激发了政行企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校企共同梳理明晰全产业链岗位标准,制定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环节、全方位服务产业创新链高质量发展。
2.2.5 校外创业实践基地
充分利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构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院与开发区智源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家孵化器及企业合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融入区域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中,搭建企业与园区层面的广西东盟TRIZ 研究中心,与企业实际技术及生产需求相结合,为推动园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方法培训班。
依托国家级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学院和开发区共建了广西-东盟TRIZ 研究中心(即“萃智”中心)、智源科技企业孵化中心。智源孵化器以“萃智”为核心体系,建设起了融合萃智、电商+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旅游四大主题元素的特色众创空间,“萃智”中心助力广西产业园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成功转型升级,打造智源孵化器多元化服务,实现推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3 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学院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导师库,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非遗传承人、天使和创业投资人、大国工匠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技术支持、创业渠道、产品设计等创业辅导,为入住基地的每一个团队都配备在校创业导师或企业导师进行有效指导。校内选配富有创新创业经验及能力的业务教师、科研和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创业指导教师,校外选聘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和政府部门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学生创业导师,形成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能担当起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服务的团队,为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创业、就业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走向创新创业之路。
3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成效分析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等校企合作平台,结合八大实训基地、八大创新中心和孵化基地及校企共建八桂水利、百越电力等产业学院,打造多元服务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创新人才需求匹配度,校企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
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采取学校社团+自主学习中心结合的方式,学生结合兴趣爱好在社团和自主学习中心开展各类创新和创业活动和项目的实施,目前学校有BIM 创新中心、移动电子商务创新中心等8 个自主创新中心。创办有学生“创业爱好者协会”“TRIZ 创新发明协会”“建筑科技协会”“水利科技协会”等创新与创业社团及志愿团队组织近40 个,营造了良好的全校性创新创业热情,为在全校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的激发做了很好的创业气势和氛围。
近年来学院开展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研究20 余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学生10000 多人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100 多项,并于2019 年获得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学院创新创业成效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受到了中国教育报、广西电视台、南国早报、中国职业教育技术等多家媒体报导。
4 结语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开展了创新创业各项活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方面亦做了较多的尝试和创新,将创新创业与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有机结合,制定创新创业顶层设计管理文件,创新竞赛训练体系,以赛促创,打造多元服务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机制保障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在创新创业教学、竞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断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