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积累之“素质教育”
2021-12-21李佩胜王志刚
李佩胜 王志刚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不是花拳绣腿,不能空喊口号,耍花架子,而是一种生动具体、富有成效的实践。检验这种成效的标准,绝不仅仅是分数。素质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快乐。
名人名言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陶行知
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陶西平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朱光潜
没有爱伴随着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
——别林斯基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穆罕默德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
——赵婀娜
人处在这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平凡的世界》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蔡元培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叶 芝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授而在于身教。
——卢 梭
教育一旦失去了主体意识,就只能沦为别的文明的附庸。
——人民日报
典型素材
花园中的“美育”
丰子恺做学生的时候,曾被李叔同安排管理学校小花园。他观察秋菊,黄的、白的、红的,觉得好看。联想屈原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更加喜爱菊花。秋风吹过,倒了几株,顿觉伤情,便一一扶正。这一幕被李叔同看到,从此便对丰子恺刮目相看。后来,丰子恺成为了李叔同门下最出色的弟子。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观念
梁启超社会事务繁杂,但他并没有忽视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他一生所写的家书超过两万字。从他写给子女的400封家书中,梁启超对子女们的为人、治学和立业等都给予了细致的教导。对于治学,比起成功与否,他更看重的是治学的态度。梁思成曾表示,父亲的治学方法对他和梁思勇的影响特别大。可以看出梁思礼也认为,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胸襟、趣味主义和乐观的精神,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他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梁启超的9个子女个个学有所成,在专业领域均有建树,梁氏9个子女中有7个留学海外,皆学有所成,回到祖国,其中有3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拒绝状元
在美国,哈佛、普林斯顿这种顶尖级的学校,都公开宣称平时的成绩非常重要,但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哈佛大学每年都拒绝不少“高考状元”,比如1996年,就把165名学术水平测验考试中得满分的“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理由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哈佛招生院院长在给潜在的申请者写信时写道:“要进入哈佛这样的大学,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普林斯顿招生院院长写道:“我们把每个申请者都当作特殊的个案来审视,看他具体的综合起来的能力和成就。”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10个小时。社会上有很多组织和基金会,为申请大学的高中生提供各种各样在社区服务上有突出贡献的奖学金。一所高中对此的要求是这样的:高一5小时,高二10小时,高三10小时,高四35小时(美国高中是四年制),这只是基本的毕业要求。有些高中生学业并不突出,但因为“学雷锋”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
贝肯鲍尔的签名
在谈到中国足球运动员的素质时,阎世铎讲道,德国“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来中国时,阎世铎与他一同进餐,饭罢两人向酒店外面走的时候,在走廊里遇到一个小女孩。她的手里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从其穿着上可知她是酒店的服务员。她一言不发地走上前,怯怯地将纸笔伸向贝肯鲍尔。贝肯鲍尔明白女孩的用意,他用双手接过纸笔,将纸铺在墙上,认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用双手捧着将纸笔递给了小女孩。在贝肯鲍尔的一生中,为球迷签了多少次名根本无法统计,但他在给这名小球迷签名时,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给阎世铎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种认真,对贝肯鲍尔来说是一种极为自然的流露。回想起这一幕,阎世铎感慨地说,作为“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在球迷面前连一点架子都没有,表现出了十足的绅士风度。但我国的许多球员,没踢出什么名气,走起路来却像螃蟹一样横冲直撞,很多人对球迷的态度更是恶劣无比,严重败坏了中国足球的形象。阎世铎表示,提高球员的素养和风度是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的是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踢球的机器。
时文链接
切实把素质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
田世宏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基,也是个人成长和成功的根基,对青少年的培养则是强基固本的关键。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履行培育新人的历史使命,应当把“减负”和“加码”相结合,在减轻中小学作业负担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能素质教育,推动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
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贯彻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方针,就必须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青少年知识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养成。
培养青少年的英雄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心有榜样,在学习中才能有思想品德追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主义是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红色基因。要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让孩子从小感受英雄的信仰、坚守与情怀。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英雄精神,让他们学习英雄人物,了解英雄事迹,就是让他们记住历史,知道我们的新中国从哪里来,让英雄主义成为青少年的精神压舱石。
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体魄。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体魄,建设体育强国。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但所有这些都必须基于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亿万家庭的福祉,组织引导学校、社会和家庭为青少年强身健体创造良好条件,为实现强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创新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不仅来自于校园的体育锻炼,也来自于社会实践的动手动脑,要让劳动实践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摘自“人民论坛网”,有删节)
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光的妈妈想从小培养他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节俭精神,他5岁时,就让他自己捡矿泉水瓶、易拉罐和硬纸板去卖。11岁时,子光已经拥有一个1万多元的个人小金库。子光说,他将来上大学,不需要家里掏一分钱。赢得了街坊邻居普遍称赞。
子光的同学景天很想向他学习,妈妈却极力阻止他。她私下里对家人说:“子光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培养小孩捡废品的习惯,是一种乞丐思维。孩子一心痴迷于捡垃圾,将来还能有什么大出息?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宏大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和崇高的志向,绝不要这种拾荒行径、乞丐思维。”
班级计划围绕上述材料举行以“教育与成材”为主题的讨论会。子光妈妈的做法和景天妈妈的观点,哪个让你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日,教育“痛点”成“两会”焦点。针对培训乱象这一顽瘴痼疾,家长们表示一方面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
材料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就记者提出的“什么是教育的真谛”的回答上了热搜:“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贏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省教育厅联合电视台策划一档“家校共建大讲堂”栏目,本期议题为“最好的基础教育是这样的”,你作为高三毕业生代表受邀参加并发表讨论,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