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四位一体”融合策略研究
2021-12-21胡汀
胡 汀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长期以来,由于理工科专业教育以科学原理阐述以及应用技术传授为主,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突出,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等等。将茶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促进茶文化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是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主要针对应用型高校教学实际提出的,重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学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够,思政融入僵硬,教学资源整合不利等问题,因此,建设“定目标、融思政、善教学、建团队”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如图1所示。“定目标”,指的是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岗位需求的调研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确定专业课程的德育目标。“融思政”,是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切入点,实现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点为基础,案例或项目为牵引,融合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建设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思政元素的浸润,这就是“善教学”。“建团队”,是要利用多种学科融合的优势,突出高校教育的融合性,建设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挖掘思政元素参与课程建设,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政治教育能力。
2 茶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茶文化顾名思义,与茶息息相关,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如茶道、茶精神、茶书、茶具、茶诗、茶画、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正如很多人所说的,茶叶这一东方树叶在中国乃至世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始于神农时代,大约拥有了4700多年的历史,汉民多以茶代礼。茶文化有着深刻且丰富的内涵,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内涵蕴含在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活动中,与传统礼仪文化融合在一起,茶文化体现出了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融合。
3 茶文化视域下思政教育“四位一体”融合的意义
茶文化视角下“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在茶文化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与茶文化相关的一些课程教学活动。例如,高校可以聘请一些茶艺师等等,为学生讲解茶文化,讲述和茶有关的故事或典故,使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在计算机相关课程中设置与茶相关的设计等活动;制作茶文化宣传平面设计图;制作茶艺相关软件等等。
具体融合过程包括,结合岗位需求及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茶文化活动教学的德育目标,冶炼、加工,提炼出适合融入课程教学中的茶文化思政元素,邀请茶学专业相关教师、思政课教师参与建设茶文化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润物无声的把茶文化教育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礼仪知识。
4 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专业课课程教学只注重“授业、解惑”而忽视“传道”,且未注重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的德育引领。对专业课进行茶文化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育,坚持茶文化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茶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锻炼学生自律、领导、社交、应变和创新能力,继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遵循多学科理论规律的必然选择。
5 茶文化视域下“四位一体”融合策略在课程中的实践
5.1 贴近学生明确课程德育目标
明确德育目标的过程,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岗位调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知识模块整理序化,践行课程思政新理念,从茶文化视域下的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层面明确教学课程德育目标,改变过去专业课只注重“授业、解惑”忽视“传道”的局面,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强化教师的育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5.2 夯实基础找准课程思政建设发力点
强化对课程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合作推进课程思政,结合课程实际教学内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和载体途径,进行思政融入教学设计,加强课程本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教育。
例如,在专业课程引入环节,可以进行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介绍,沉浸式体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中,茶文化与现代社会盛行的网红奶茶相比较,可以让学生领会到绿色健康的饮食文化。各种茶文化的饮食习惯、风俗、传统礼仪,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的渠道和手段。还有吴觉农和刘先和等典型茶人介绍,他们是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勤奋节俭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践行者。
5.3 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增强茶文化视域下的课程思政说服力、亲和力和有效性。软件测试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坚持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建设课堂内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程思政环境。教学团队共建共享茶文化元素有机融入的思政式微课、活页式教材、项目式题库、情景式案例等新形式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开展项目导向教学法、工作过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实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化德育元素的浸润作用,实现三全育人。
5.4 优势互补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充分考虑到学科背景交叉、知识技能互补、老中青搭配合理等因素,打造由专业课教师、茶学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的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加强团队负责人与思政名师和茶学技能大师的对接,提升负责人的课程组织、治理、管理能力。团队成员通过集体备课、联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团队学习等群体成长组织形式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培养课程思政后备人才,助力团队长期发展。团队定期召开成员讨论会,交流经验,讨论并确定每一章节中合适的茶文化教育嵌入点和茶文化元素融入教学策略,把握课程思政实施进度,反馈思政教育反响,明确教学过程。
6 结语
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阵地,专业课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突出对学生的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及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和传承。实践证明,借助第二课堂,充分挖掘茶文化元素,重构茶文化视域下的“思政元素+知识点”的课程,发挥了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了润物无声的中国传统文化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