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阅读对住院患儿及家长焦虑与护理支持感知的影响
2021-12-21吴冠虹黄湘晖常梦梦郑建珊
吴冠虹,黄湘晖,常梦梦,郑建珊,张 想
(厦门市儿童医院,福建 厦门 351000)
亲子关系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有研究表明,父母与子女的焦虑情绪存在密切相关性[1]。住院治疗常会引起患儿及家长紧张、焦虑的情绪,住院期间如何同时缓解两者的焦虑情绪,是儿科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的重点。近年来,因阅读疗法独特的心理机制与儿童身心发展相契合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治疗师将阅读疗法用于儿童心理治疗领域[2]。通过阅读图书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是内科学和精神病学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3-4],其具有成本低、方便易实施、不受地域限制、不良反应小等特点[5]。交互式阅读是在阅读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强调接触读者、全程参与并干预阅读活动,引导读者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思考和领悟。因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差,交互式阅读被证实在儿童心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6-7]。本研究探讨交互式阅读对患儿及家长住院期间的焦虑及护理支持感知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内科住院的患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公式进行计算[8]。式中δ=μ1-μ2为两总体均数差,σ为总体标准差;μα、μβ为检验水准α和Ⅱ型错误概率β相对应的μ值,检验水准α取0.05,μ0.05/2=1.96,Ⅱ类错误β取0.1,μ0.1=1.28,假定δ/σ=0.6,计算得出每组样本量为59.4例,约60例,两组共需120例。患儿纳入标准:年龄3~6岁;第1次住院;无先天性基础疾病。患儿家长纳入标准:住院期间患儿的主要照顾人员;初中及以上学历;拥有智能手机,能熟练使用微信群聊功能;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认知障碍或交流无应答的患儿、无法正常沟通或有阅读障碍的家长。中止、脱落标准:住院时间不满3 d;家长因无法理解阅读内容而主动要求放弃。按照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别予以编号1~120号,采用Excel中的RAND函数生成各编号对应的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排序将120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为避免组间干扰,研究过程中将不同组别的患儿收治于不同的病房内。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3例(1名家长无法理解阅读内容、2例患儿住院不满3 d),对照组脱落4例(均为患儿住院不满3 d),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56例。两组在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是否就学、平均住院天数及家长的文化程度、有无陪伴阅读经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n(%)]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患儿及家长接受医院常规的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指导;在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通过“317护”App推送健康教育信息,并结合患儿病情对疾病诊疗及护理要点进行讲解;每间病房内放置医院自行编制的《伴读手册》,该手册主要罗列住院期间常见的问题及相应解答。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交互式阅读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1 成立交互式阅读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1名组长(护士长)、3名N2以上护师组成,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3名。小组成员均接受过包括儿童情绪管理、儿童沟通技巧等内容的医疗游戏辅导课程培训,均掌握绘本阅读的技巧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干预前,小组成员集体阅读绘本、讨论并熟悉干预流程等,以保持交互式阅读干预措施的一致性。
1.2.1.2 选择阅读绘本根据住院儿童心理特点选择医疗叙事类、情绪管理类、百科知识类绘本共24册。其中,医疗叙事类绘本包括《我不怕打针》《我不害怕看医生》《医生的魔法药箱》《汤姆住院》等,情绪管理类绘本包括《菲力的17种情绪》《小情绪大情感》《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你有害怕吗》等,百科知识类绘本包括《我们的身体》《动物妙想国》《亲亲自然》《神奇校车》等。所有绘本由小组成员统一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清点,在阅读干预时间由小组成员选择后取阅。
1.2.1.3 设计交互式阅读流程研究小组经讨论、根据前期预试验结果进行修改后,最终确定交互式阅读流程,包括阅读前准备、阅读绘本、复述绘本、讨论绘本4个阶段。以《我不怕打针》为例的交互式阅读流程见表2。
1.2.1.4 实施交互式阅读干预交互式阅读干预包括线下、线上两种形式,包含阅读形式的交互、绘本内容与患儿就医体验的交互2层交互。①线下干预:共干预2次,一般选择患儿入院当日及次日晚上的18:00至20:00,每次阅读时间为20~30 min,由护士、家长与患儿按照上述交互式阅读流程完成绘本阅读。②线上干预:第1次线下绘本阅读后邀请家长加入亲子阅读微信群,小组成员于每周二、四、六晚将绘本以图片的形式发送至微信群内,绘本内容及寓意则以文字的形式推送,鼓励家长采用线下交互式阅读流程与患儿完成微信群内推送绘本的阅读;微信群由小组成员专人管理,采用领取微信红包打卡的形式以提高家长的参与度;线上阅读干预持续进行。
1.2.2 评价指标
1.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平均住院天数、是否就学,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否有陪伴阅读经历等。
1.2.2.2 焦虑①患儿焦虑状态:采用赵金霞[9]修订的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父母报告版)对患儿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强迫性神经症障碍、广泛性焦虑)的29个条目和后期创伤性压力障碍5个条目,共3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依次赋值0~4分,各维度条目的平均分作为儿童各焦虑症状的得分,将所有焦虑条目得分的总和作为儿童的焦虑总分;得分越高,表明儿童的焦虑越严重。②患儿家长的焦虑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患儿家长的焦虑情况[10]。SAS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4级计分法依次赋值1~4分,将各项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标准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11]。研究者于入院时与出院时进行患儿及家长的焦虑评价,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由家长填写。
表2 以《我不怕打针》为例的交互式阅读流程
1.2.2.3 护士对患儿家长支持量表采用护士对患儿家长支持量表(Nurse Parent Support Tool,NPST)评价患儿家长所获得的护理支持[12]。该量表包括沟通与信息支持(5个条目)、尊重支持(6个条目)、情感支持(7个条目)、优质护理服务支持(3个条目)4个维度,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按照从未、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依次赋值1~5分,总分为各维度得分之和,总分为21~105分,得分越高提示获得的护理支持越多。于出院时由患儿家长自行填写。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比较若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采用配对t检验或成组t检验;若样本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根据数据类型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焦虑评分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两组患儿焦虑评分在干预前、干预后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焦虑评分的比较 (分,±s)
表3 两组患儿焦虑评分的比较 (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Z值P值例数57 56干预前37.72±7.98 38.43±7.43 0.489 0.626干预后33.95±7.04 35.50±6.94 1.180 0.240差值[M(P25,P75)]3(3,5)2(2,4)-3.141 0.002 t值13.266 13.195 P值<0.001<0.001
2.2 两组患儿家长焦虑评分的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干预后的焦虑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家长焦虑干预前后差值的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支持感知得分的比较出院时,两组患儿家长NPST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儿家长焦虑评分的比较 (分,±s)
表4 两组患儿家长焦虑评分的比较 (分,±s)
?
表5 两组患儿家长NPST各维度及总得分的比较(分,±s)
表5 两组患儿家长NPST各维度及总得分的比较(分,±s)
注:①为[M(P25,P75)]
?
3 讨论
3.1 交互式阅读能有效缓解住院期间患儿的焦虑情绪儿童生病住院后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60%以上的患儿及家长存在焦虑情绪[13]。家长焦虑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患儿的情绪及诊治、康复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缓解患儿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负面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14-15]。缓解住院期间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情绪,让其更好地支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是本研究的出发点。表3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干预后的焦虑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虽两组患儿焦虑评分在干预后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虽然随着时间的延长住院患儿的焦虑都较住院时有所缓解,但观察组患儿的焦虑情绪改善更多。本研究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护士不仅要向患儿讲述故事情节,帮助其理解图文内容,还通过找出绘本主人公面临的问题和患儿自身情况的相似性,让患儿获得认同感、形成新的认识,且在家长的引导下让患儿宣泄情绪、释放压抑的情感,从而降低患儿的焦虑情绪[16-17],这与王凤娟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绘本丰富的色彩及童趣的表现形式也能帮助患儿转移不愉快的住院经历。由表4可见,两组患儿家长干预后的焦虑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干预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交互式阅读尚未能改善家长的焦虑情绪。家长的焦虑情绪大部分可能是由患儿生病住院引起的,随着患儿病情的好转,家长的焦虑逐渐得以缓解。但家长是完整的社会人,其情绪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较短的住院期时间内可能较难通过焦虑的量化评价工具得以体现,今后还需探讨交互式阅读对家长焦虑的远期干预效果。
3.2 交互式阅读能提高家长对护理支持的感知程度患儿住院时最紧张的是家长,来自护士的支持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19]。有研究表明,患儿家长需求满足程度与患儿住院满意度呈正相关[20]。表5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家长感知护理支持总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交互式阅读对提高家长感知护理支持有积极的意义,与李育珍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通过绘本阅读技巧的指导,拉近了护士、患儿、患儿家长之间的距离,使三者建立了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阅读绘本的选择贴近患儿的经历,在缓解患儿焦虑情绪的同时,也让家长在阅读绘本中找到乐趣;家长与患儿在护理人员的带领下一同阅读绘本,增加了亲子接互动的时间,使护士更能了解患儿的内心需求,从而能提供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患儿及家长在出院后仍能通过组建的亲子阅读微信群定期接收绘本阅读信息,让患儿及家长养成阅读习惯,使交互式阅读在出院后得以延伸。
3.3 交互式阅读实施的注意事项交互式阅读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①保证干预措施的同质化,包括干预者对绘本的理解及实施流程等的同质化,可在研究开始前采用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集体备课,研究中定期总结、分析;②干预前让家长认可干预方式可提高干预的效果,让家长在较短时间掌握交互式阅读技巧并引导患儿阅读是干预的重点,在线下干预过程中护士可在旁配合,必要时给予帮助,而线上分享后护士应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其陪伴阅读的进度与困难,并给予指导;③干预需护士在晚上一对一进行,需较多人力支持,护理管理者可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以提高护士实施干预的积极性。
4 小结
交互式阅读能有效降低住院患儿的焦虑,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支持的感知程度,促进了患儿及家长的互动,还能帮助患儿更好地了解医疗程序、降低对医院活动的恐惧。本研究仅评价了住院期间患儿及家长的焦虑,今后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交互式阅读在出院后的远期干预效应,使干预效果在院外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