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赋能高校基层党建模式创新研究
——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
2021-12-21姜飘飘
姜飘飘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南京 210017)
一、“互联网+”对基层党建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在传递、共享、管理等各方面优势突出,以此为鉴,将“互联网+”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对挖掘潜能、赋予高校基层党建新活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互联网+党建”有利于加大思想宣传力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多媒体、各类交流软件可以高效、快速、便捷地为党员、群众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而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加大思想宣传力度,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大大提升党员同志的学习效率。
(二)“互联网+党建”有助于增强党内民主和加强监督力度
互联网作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可以有效地形成党内监督约束机制,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增强党内民主。发挥信息化优势,建立“基层党建信箱”,为党员和党组织直接交流搭建桥梁,使群众的呼声和需求能够更加快捷、民主地被党组织接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时处理问题,落实群众路线,进一步加强党群关系。创新信息党务公开形式,接受群众、组织监督,使各级党组织、党员能够严于律己,保持党的纯洁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已有明显提升,在“互联网+党建”方面的建设已初具成效,不断实现党建网站平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良性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思想意识需转变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思想意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层党建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方式,但一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由于思维相对固化,受限于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习惯性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展基层党务工作,或者对基层党建工作关心程度不够,年龄偏大的人员虽然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经验丰富,但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认知,不擅长使用互联网平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 %的党员同志对基层党建工作持完全不关心态度,20 %的党员同志持基本不关心态度,40 %的党员同志持一般关心态度,35 %的党员同志持非常关心态度。(图1)
图1 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关心程度
(二)工作方式待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层党建工作要保持活力,就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将互联网技术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创新多元化工作方式。就目前状况而言,我校基层党建工作仍采用传统座谈方式开展,内容相对传统单一,缺乏主动参与精神,学习者处于被动接收相关知识的状态,这种工作方法使得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较少,学习效果不显著。因此,倘若继续坚持自上而下的党务工作模式,就难以开拓创新、发挥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
(三)监督管理遇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大量没有经过筛选、良莠不齐的信息涌入,学生党员受负面信息影响,会产生错误思想和质疑。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互联网传播的负面信息监控不到位,不能有效控制网络舆情,从而导致难以控制的局面,让基层党建工作如履薄冰。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扬长避短,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是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赋能高校基层党建模式创新路径
(一)以“互联网+”转变思维模式
“互联网+党建”模式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网络党建工作,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调整工作思路,打破传统思维,更新思想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将新型党建模式与传统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相互补充,形成最大合力。我校可以从以下方面转变思维:一是强化互联网思维,转变基层党建信息化观念,营造良好氛围,使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基层党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榜样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识;三是强化党员参与意识,在制定规划、互动方式、活动形式等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强化大家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以“互联网+”创新工作方式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分党委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逐渐完善“双创”培育工作机制。创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统筹模式,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达到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效果,具体方式如下。
第一,建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网站,提前发布党日活动通知,交流确定活动主题,开展活动宣传,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次次有主题。与此同时,还可以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资料、学习心得、工作总结、优秀成果、典型案例发布到网站上,便于互相学习和下载浏览。
第二,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线上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App学习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建“互联网+”的“云党建”模式,“云党建”模式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较好地弥补传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上的不足。“云党建”是对线下基层党建模式的升级,形式上更加自由,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传统方式召集大家开会,时间统筹上费时费力,集中组织难度较大,而“云党建”能够及时将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和任务送达组织成员,为组织成员提供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好地体现了互联网在高校基层党建中的优势。与此同时,线下集中学习也必不可少,组织线下交流讨论,紧密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对标找差,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带头攻坚克难,高举红色旗帜。
第三,打造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我校方山校区行政楼一楼建有学生办事大厅,并已投入使用,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融入党建,形成高校基层“党建办事大厅”,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便于连接手机,浏览网站,将党员需要参与的活动和办理的项目,集中在办事大厅内,使党员可以通过办事大厅平台完成党费缴纳、信息查询等基础性业务,从而真正高效、便捷地为党员服务。
(三)以“互联网+”建立监督管理新机制
众所周知,内容多、传播快、影响大是互联网的显著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建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做好舆情监督控制工作。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具备专业的监测技术,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从“堵”到“疏”的转变,在互联网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未经筛选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大量传播,后台监管难以将所有信息渠道阻断,倘若只是对消息进行危机处理,进行单方面封锁,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针对一些不良事件,需要做出快速反应,进行疏导和处理,让舆情方向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高校基层党员干部对“互联网+党建”的认知、经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各种制度。一要健全完善领导统筹机制。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指挥。要制定标准学院领导决策程序,各司其职,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对于学院重大战略、重大事项、重点工程等,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从而使得决策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维护各级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二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制定等级森严的高校基层党建信息管理办法,科学界定互联网知情权、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等事项;制定完善的互联网信息安全应急介入方案;健全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网络安全奖惩机制。三要拓宽信息二级反馈机制。充分利用高校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论坛、直播等途径,打开与群众的互动渠道;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监控;及时处理和解决得到的反馈,主动关注群众思想动态和诉求。
结 语
我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起步较迟,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将爱国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注意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基层党建工作重点,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将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与高校基层党建有机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使党建工作更具系统性、规范性、先进性,为党组织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但是,要想将传统的高校基层党建模式和新型的互联网模式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创造出适合高校基层党建的新模式,使互联网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所用,就必须积极落实思想意识的改变、工作方式的创新,以及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进而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打通“线上线下”新模式,激发高校基层党建活力,使党的建设更具生命力和感召性,从而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事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