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流派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进展与展望
2021-12-21戴志鹏
邓 婧 戴志鹏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现实挑战之一,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性项目,在满足迅猛增长的老年健身需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运动医学理论探索不同流派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逐步受到学界重视,为切实提升我国的体育促进老年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工作抓手。本研究运用历史学和运动医学理论,分析不同流派太极拳的历史溯源及其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索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量化指标提供思路参照。
1 不同流派太极拳的历史溯源
图1 我国不同流派太极拳的历史溯源
在我国,太极拳是以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传统拳术。不同流派的太极拳虽同出一源,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却形成了不同特点。[1]学界普遍认为,陈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的起源,随着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出现了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和式等不同太极拳流派。
依据太极拳的相关史学研究,陈式太极拳源起于明朝末年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在陈氏家谱中,陈王庭名侧记有“拳手、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等字样;[2]杨式太极拳源起于杨禄禅,在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长兴的指导下,杨禄禅以陈式太极拳为基础创编了一套动作绵软,但能化解对方之力的杨式太极拳;[3]和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和兆元运用理学、儒学和医学理论对传统太极拳进行重大改革,创造了太极拳的新拳架,即“代理架”;[4]24式太极拳,也称简化太极拳,被认为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武式太极拳源起于现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是由武禹襄先生先后拜访杨氏太极拳掌门人杨露禅和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传兴整理加工而成的一个太极拳流派;[5]吴式太极拳是创始人全佑在杨式太极拳老架和小架基础上逐步修订、演化而成,后经其子吴鉴泉和弟子王茂斋、郭松亭加以改进修润而形成的一个以柔化为风格的太极拳流派;[6]孙式太极拳由孙禄堂老先生集形意、八卦、武氏太极拳3个优秀拳种之精华所创;42式太极拳属于竞赛套路,是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吸收陈、杨、吴、武、孙式等各派太极拳的精华而形成。[7]
从历史演进来看,我国的太极拳流派演进具备三个特征:一是陈式太极拳对于不同流派太极拳具有广泛性影响,杨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均直接起源于陈式太极拳;二是杨氏太极拳对于太极拳的流派演进发挥了辐射性影响,吴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24式太极拳等流派均与杨氏太极拳密切关联;三是一些太极拳流派呈现技术与文化交错融合的发展态势,如和式太极拳运用理学、儒学、医学等理论实现了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孙氏太极拳则是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形意拳和八卦拳的精华。正因为不同流派太极拳具有各自的文化或技术特征,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方面存在差异性,其中就包括老年人群体的太极拳参与。
2 不同流派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研究的现状
太极拳习练能够全面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8]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居住地域、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等差异性要素不仅影响着老年人参与太极拳的兴趣、动机和习练,而且影响着他们对于不同太极拳流派的类型选择。正因如此,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存在流派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流派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指标对比
2.1 流派失衡较为明显
在我国,老年人参与太极拳运动虽然在整体上呈现轻竞技、重健身趋势,但不同太极拳流派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仍存在诸多差异。从目前可查的文献来看,针对我国8大流派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研究主要偏重于陈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和孙氏太极拳。相比之下,学界对于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吴氏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吴氏太极拳的科学性、时效性等实践价值仍有挖掘空间。21世纪以来,向健身、养生、医疗方向演变是陈式太极拳技术的一个重要演进趋势,其他流派太极拳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演进趋势仍有待证实。
2.2 群体差异仍需细化
老年人是一个存在内部差异的群体,这也是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量化指标的一个重要变量。目前,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量化指标的群体特征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针对患有特殊疾病的老年群体,如陈式太极拳能够有效改善老年T2DM患者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9]24式太极拳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10]二是针对老年女性群体,如杨式太极拳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女性的心率(HR)、血压(BP)、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1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12]以及血浆TXB2、6-K-PGF1α等指标;[13]三是针对老年知识分子群体,如42式太极拳能够改善中老年知识分子的每搏输出量(SV)、心搏指数(SI)、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EWK)、左心搏功指数(LVWI)、脉率(PR)、心肌耗氧量(HOV)、耗氧指数(HOI)、收缩压(SP)、平均收缩压(MSP)、总外周阻力(TPR)和标准周阻(SPR)。[14]既有研究表明,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量化指标的群体差异主要基于运动医学维度,基于体育社会学、锻炼心理学维度的城乡地域差异、空巢或随迁差异等研究相对较少。
2.3 指标体系尚待完善
依据世卫组织(WHO)倡导的“三维健康观”,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需要考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指标。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同流派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量化指标主要集中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指标尚未得到应用的重视。在老年生理健康的量化指标方面,心血管功能指标居多,其次是心肺功能指标和下肢功能指标。
在改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指标方面,陈式太极拳的功效涉及了心率(HR)、血红蛋白(HB)、血脂(B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和左室周径缩短率(MVCF)等9个指标;杨氏太极拳的功效涉及了心率(HR)、血压(B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等10个指标;24式太极拳的功效涉及了心率(HR)、血压(B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低/高频射频(LF/HF)、糖代谢 (CM)、血浆TXB2和6-L-K-PGF1α等12个指标;42式太极拳的功效涉及了心率(HR)、每搏量(SV)、心搏指数(SI)、每份输出量(CO)、脉率(PR)、心耗氧量(HOV)、心耗氧指数(HOI)、心脏指数(CI)、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EWK)、使脉率(PR)、脉压(PP)、左心搏功指数(LVWI)、收缩压(SP)、平均收缩压(MSP)等14个指标;孙氏太极拳的功效研究只涉及了心率(HR)1个指标。其中,心率(HR)、每份输出量(CO)等易测指标在不同流派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量化指标中均有所涉及。
在改善老年人心肺功能指标方面,陈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拳的功效研究均涉及了肺活量(VC)指标,暂未发现其他5个流派太极拳的相关功效研究结论;在改善老年人下肢功能指标方面,杨氏太极拳的功效涉及了膝关节和下肢肌力等指标;42式太极拳功效涉及了闭目金鸡独立、常态步幅、双腿直立体前屈和俯卧撑等指标。相比之下,其他6个流派太极拳的相关功效研究很少涉及此类指标。
3 完善不同流派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量化指标研究的建议
3.1 推动不同流派太极拳的多元化发展
同出一源、各具特点是太极拳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流派太极拳的多元化发展显得非常迫切。陈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大众化特征明显,深受广大老年太极拳爱好者的青睐,具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的群众基础;杨氏太极拳在国内以迁移扩散为主,其文化区域主要分为北京、上海、广州文化区和石家庄、太原、西安文化区。因此,对北上广和华北区域的老年人群体推广杨氏太极拳具备区域文化优势;和式太极拳具有深厚的理学、儒学和医学文化底蕴,激发老年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和式太极拳是一个现实选择;动作柔化是吴氏太极拳的重要风格,广大老年女性可以成为吴氏太极拳的重要参与群体;孙氏太极拳注重了与形意拳、八卦拳等其他拳种的融合,可鼓励身体状况良好且有浓厚武术兴趣的老年人群积极参与,重视不同流派太极拳的多元化,有益于彰显太极拳运动在促进老年健康领域的特色发展。
3.2 重视老年太极拳项目的差异化推广
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是老年人体育参与的重要动机,充分发挥不同流派太极拳在老年人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过程中的作用,需要重视老年人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群体差异,实现太极拳文化在老年健身领域的差异化供给。具体推广措施:从生理健康维度探索健康老人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患者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群体差异;从心理健康维度探索独居老人、随迁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老年人群参与太极拳的群体差异;从社会适应维度探索农村老人、城市老人、老年知识分子等特殊老人参与太极拳的群体差异。通过强化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差异化供给,切实细化老年人参与太极拳的群体需求。
3.3 提升老年太极拳参与的科学化水平
促进老年人全面健康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是体现太极拳作为老年运动处方的重要标志,提升太极拳作为老年人运动处方的科学化水平:一是重视医学理论的基础性指导作用,逐步完善太极拳促进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指标体系;二是重视运动训练学理论的针对性指导作用,逐步构建太极拳促进老年人心肺功能、下肢功能等指标体系;三是重视锻炼心理学和体育社会学理论的辅助性指导作用,逐步探索太极拳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提升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全面提升老年人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科学化水平,逐步完善太极拳促进老年健康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