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记小品之“亭”沧浪亭的前世情缘
2021-12-21谭天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文/谭天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百年前,中国文人就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观山览水、抒怀言志成为文人的时尚。在如画的山水间,一座座玲珑多姿的亭子点缀映衬,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休憩、观景,因此亭多为开敞性结构,不设围墙。不过,早期的亭却不同。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秦汉时,亭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用。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亭长起家,类似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魏晋南北朝时,驿代替亭。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而亭的旅途歇息功能在民间保留下来,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在诗词歌赋中,亭成了离别、送别的代名词。
我国的名亭众多。以白居易诗句“共君一醉一陶然”命名的北京陶然亭,因欧阳修《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的安徽滁州醉翁亭,取意于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长沙爱晚亭,张岱《西湖寻梦》里盛赞的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每座亭都有自己的故事,本期,我们就来谈谈苏州沧浪亭的前世情缘。
缘起:苏舜钦的失意之亭
相传沧浪亭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另一说为钱氏近戚)的池馆,由北宋文人苏舜钦始建并命名。庆历四年,苏舜钦在进奏院任祀神时,按照惯例将过期的邸报公文及拆封不用的废纸卖了置钱,用于聚会宴请(类似公款吃喝)。他因此被政敌攻击,削职为民。苏舜钦携家眷流寓至苏州。“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漫步于草木蓊郁的原野,他胸中的郁结一点点打开。“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苏舜钦自号“沧浪翁”,作此《沧浪亭记》。好友欧阳修曾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沧浪”之名表面指亭依水而筑,实则有感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取其清浊之意以自况。政治清明时兼济天下,世道浑浊时独善其身,“沧浪”之名体现了进退自如的处世哲学、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但我们仍能感受到苏舜钦的入世情怀,他或将沧浪亭作为暂时停留之所。庆历八年后,苏舜钦被起用为湖州长史,可他未赴任即病逝。
如今沧浪亭上刻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此联为清代学者梁章钜所题,上联出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取自苏舜钦的《过苏州》,“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该联不仅叙说了沧浪亭的修建轶事,也写尽了沧浪亭情景交融的风月山水,留给后人无限遐思。
缘深:归有光的悟道之亭
苏舜钦后,沧浪亭屡易其主,南宋初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又名韩园,元至明为佛寺。明代僧人文瑛对沧浪亭爱得深沉炽烈,重修沧浪亭,以身居其中为傲。文瑛请归有光再作《沧浪亭记》,述其重修之旨。归有光中举后,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年近六十方成进士。写《沧浪亭记》时,他四五十岁,屡试不第,失子丧妻,字里行间寄寓着幽远情思。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文章回顾沧浪亭的历史变迁,吴国遗迹荡然无存,宫馆苑囿也成陈迹,只有苏舜钦的沧浪亭历尽沧桑,依然长留天地间。归有光由此悟及读书人名垂千古的原因,“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冰块解冻的样子)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一切事物,随时间流逝,都将化作陈迹。名胜古迹、功名富贵,再煊赫一时,也不免如冰“澌然”而已。而正直勤奋的文人以其才能、美德及所秉持的精神,名垂后世,沧浪亭无疑就是这样一种象征。
缘未尽:沈复的诗意之亭
沈复生于沧浪亭畔,著有自传体散文集《浮生六记》。乾隆四十五年六月,沈复与妻子陈芸搬至沧浪亭一带避暑,住在爱莲居边。那里有一座临河的轩屋名曰“我取”,屋前是一株青翠的古树,“浓阴覆窗,人画俱绿”。二人在此处纳凉,谈文论诗,兴起则夫妻对酌,“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七夕佳节,陈芸备好香烛瓜果,与沈复品月赏花。沈复镌刻了两枚“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印章,自己拿阳文印,陈芸拿阴文印,作为往来书信盖章之用。这个夜晚月色很美,二人持轻罗小扇,并坐水窗边,俯瞰河水波光如练,月影浮动,仰望白云飞过,姿态变幻万千。一对佳人相视而笑,祈愿来世再做夫妻,直至蜡烛燃尽,月亮西沉,才回去安寝。
中秋傍晚,沈复偕妻偕妹游沧浪亭。沿曲径拾级而上,一路欣赏“叠石成山,林木葱翠”。步入高踞山巅的沧浪亭,举目遥望,只见“炊烟四起,晚霞灿然”。三人席地环坐,烹茶品茗。陈芸兴奋高呼:“今日之游乐矣!”只见明月升上树梢,月光倒映在河中,渐渐觉得一切忧虑烦闷都消失殆尽。
“亭以诗文益秀,诗文以亭生辉”,沧浪亭让文人雅士寻找到迷失的自己,享受超越世俗的自然之乐。而文人则让山水亭台凝聚成美文,行吟千古,供后人品读,于文中尽享自然之万般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