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达峰要实现三大气候目标

2021-12-20张学庆

理财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碳达峰能源绿色

张学庆

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煤炭减量步伐,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直接对上游能源行业以及“两高”行业增加值形成压制。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受到全球关注。

这是自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后最重要的一次同类会议。

作出承诺

在会上,各国领导人似乎作出承诺多于采取行动。多国承诺在2030年前停止砍伐森林的消息令人鼓舞,但并没有落实执行的机制。

媒体此前报道,20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停止为海外的煤电项目融资,但他们并没有承诺在国内逐步淘汰煤电。

言行虽然不相符,但各国政府一致通过监管和加大支出来减排。美国总统拜登正在争取国会的批准,目标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5550亿美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则计划要求企业披露更多有关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计划的信息。

另外,欧盟推出了“Fitfor55”目标,以实现经济脱碳,并提议在2035年前逐步淘汰内燃机乘用车,英国已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则希望在2035年前,所有新车都是混合动力或新能源汽车。

三大目标

10月28日,中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家联络人向《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及《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重申了去年的承诺目标。

事实上,中国去年给出的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付出极大代价和艰辛努力才可能实现,比西方从达峰到中和的进程快得多,这是一个高标准的承诺。

中国国务院于10月26日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加快煤炭减量步伐,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直接对上游能源行业以及“两高”行业增加值形成压制,并进而影响下游行业产能。

“该方案确定了2030年前碳达峰重点实施的十大行动,进一步细化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各项任务、路径和目标。”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表示。

为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方案提出中国三大气候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2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3.5%,以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18%。

熊奕指出,针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目标并非此前“十四五”规划中的主要量化目标,但此次却与早前公布的另两项一同被列为主要目标,由此进一步加强了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重要性。

中国在方案中首次设定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目标。

据该方案,煤炭消费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并在“十五五”期间有所下降;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控制在10亿吨以内。此外,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

在过去20年间,中国占全球煤炭需求增量的77%和原油需求增量的42%,如不考虑供应冲击,中国在未来10年的需求将不会增长,这也将给全球煤炭和石油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提高利用率

方案要求中国工业领域“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这意味着工业很可能较其他领域更早达到碳排放峰值。

随着严禁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新增产能,严管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等各项政策出台,现有产能亦亟需升级。政府鼓励能源密集型产业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并逐步向清洁能源潜力大的地区转移。

方案重申了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翻番,从2020年底的5.34亿千瓦增加至2030年的12亿千瓦的目标;鼓励建设更多海上风电基地,并力争使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和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为容纳更多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中国计划升级电网能源系统,建造更多储能设施,以缓解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输出功率没有传统电力稳定的影响,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灵活度。电价机制也将进行改革,并探索在居民用电领域设立阶梯定价和分时定价制度。

中國力争在2030年实现新增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占新车的40%目标,并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氢燃料和液化天然气燃料汽车的开发和使用。根据方案设想,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将不低于70%。

各地区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有序碳达峰目标,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熊奕认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有望率先达峰。

同时,中国将从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地方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选取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工业园区开展绿色转型试点建设,并在未来向全国推广相关经验。

提供资金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0月宣布,中国将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此外,中国还承诺将“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并扩大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出口。

根据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将助力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

此外,政策性银行将为碳达峰计划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这一新机制与在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抵押补充贷款(PSL)有相似之处。

“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经呼之欲出,有望显著推动中国信贷增长,助力经济发展。”熊奕称。

11月8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巨大机遇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发表机构观点认为,政府、投资者和企业在减排方面取得进展,活跃于可再生能源、交通、电池、氢能、数字化和能源效率领域的企业存在巨大的机遇。

随着私营部门增加投资,绿色议程对政策支持的依赖越来越低。政府的绿色资金是一个重要的起始点,并能催生私营部门加大投资。

根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发布的报告,投资于绿色领域的私人资本一直在增加,全球可持续投资的资产规模超过35万亿美元,占据机构资金总规模的36%,也意味着这类资本在2年内增长了15%。过去1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产能年均增长12%,如果增速能够保持,产能在9至10年内有望增加2倍。

同时,消费者偏好引导企业转向低排放产品和服务。

人们对气候变化日益关注,带动更清洁交通的需求,这不难从对电动车需求中看出端倪。尽管中国政府削减了补贴,但国内消费者今年前8月购买了179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达到194%,而汽车总销量在此期间仅增长14%。

未来几十年间,各方将筹集大量资金并投入到能源转型解决方案中,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认为,从现在到2050年,根据不同的情景假设,需投入的资金总量从100万亿到130万亿美元不等,资金主要来源于贷款、债务和股权投资(公营机构和私人的)。前期投资的占比可能更大,40%的投资或将出现在2021~2030年。为气候变化挑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有望从中受益,而那些转型速度太慢的公司成本恐怕将上升,甚至可能丧失竞争力。

过去10年,信息技术支撑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未来几十年,应对气候变化有望成为关键的全球主题。

瑞银认为,有多个领域存在中短期投资机会,包括清洁能源、能源效率、数字化、电气化、电池、生物能源、绿色融资。长期而言,氢能及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蕴藏新的投资机遇。

猜你喜欢

碳达峰能源绿色
碳中和·碳达峰
绿色低碳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