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钧瓷世家:卢氏三兄弟

2021-12-20王亚珂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瓷厂钧瓷釉色

王亚珂

说起钧瓷世家,首先要提到的是卢振太。他生于1825年,于1892年逝世,是清末恢复钧瓷的奠基人。原籍河南密县(今河南新密市),少年随父逃荒,来神垕镇定居,与同胞兄卢振中当陶工兼务农。清光绪五年(1879年)兄弟二人在田间发现许多瓷片,经过雨水的冲刷,阳光照射,光彩夺目。他们捡回询问老人,得知是钧瓷残片后,决心烧制钧瓷。二人四处奔波,学技术、找原料,进行试烧,因耽误农活,再加生活困难,这时卢振中气馁,与弟分居。而卢振太意志非常坚决,典卖了家产,废寝忘食,继续试烧。最终还是因为难度大没有烧制成功。在临终前,他将三个儿子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叫到床前再三叮嘱说:“我是烧不成钧瓷了,你们要接着干下去,—定要烧制成功。”后来,他的儿子们继承父亲的遗愿,烧制成功,为恢复钧瓷作出重大贡献,被称为神垕“钧瓷世家”。

卢氏三兄弟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继承父志,呕心沥血,毕生从事钧瓷烧制,数以千次地改进配釉方法和窑炉结构,使失传已久的钧瓷又获得新生。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卢氏三兄弟”。

卢天福(1855—1900),卢振太长子。抚育有兩个儿子(长子卢广同,次子卢广文)。他才智过人,勇于创新,在父亲烧制的基础上,不辞辛苦,继续努力,甚至变卖家产也在所不惜,经过多年努力,终于烧出仿古钧瓷——雨过天青器。后又深究原理,和识者切磋,在天晴器的基础上,创制抹红、飞红、大火蓝加彩等工艺。开始时,彩斑暗淡,后经过改进配方,终获成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神垕柏灵翁庙戏楼落成,他敬献钧瓷宝瓶一件,安装于戏楼屋脊之上。

卢广文(1894—1962),河南禹州市神垕镇人。出身钧瓷世家,著名钧瓷艺人。自幼随父卢天福学习钧瓷技艺,精通钧瓷配釉和烧制方法,勇于在实践中打破常规,创新立异。新中国成立前他为恢复钧瓷费尽心机,甚至不惜变卖家产,还不断遭受反动派的欺辱。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到第一瓷窑生产合作社(今禹州市钧瓷一厂)积极投入钧瓷恢复事业,日夜操劳,献秘方传技术。1956年与陶瓷专家沈明阳密切合作,经过多次调试釉料比例,寻找较好呈色配方,创制出新型搅红釉。继而又研制成鱼肚白、朱砂红和蓝釉带彩斑等,使钧釉配方技艺有新的突破。他用肉眼观察火温,极为准确,人称一绝。一次,窑内火势正盛,沈明阳问他“现在窑内温度多少”,他观察一下说“1180”。沈先生用光学高温计测试,结果基本相同,沈先生竖起大拇指说:“真是火眼金睛啊!”卢广文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1962年病故。

卢正兴(1923—1987),河南禹州神垕镇人,系卢天福之孙,卢广文之子,为卢氏第四代钧瓷传人。他为钧瓷的恢复和发展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了40余年。不但全面继承了卢氏的钧瓷技艺,而且在恢复和发展钧瓷事业中不断创新,为钧瓷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卢正兴自幼因家境贫寒,无力求学,就随父学艺。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会了成型、配釉、烧成、制匣钵技术。十几岁时已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和如意门徒。

为了提高卢钧的水平,他经常攀悬崖,翻峻岭,风餐露宿,深入山区,找原料,挖标本,改进釉胎配方和烧成方法。曾和父亲一起烧制出不少好的作品,有的可与古钧相媲美,曾销往上海、北京等地,有的被外商高价买去,作珍品收藏。新中国成立后,卢正兴应聘去湖北省郧西县新建瓷厂以及到河南省宜阳县瓷厂、新安县瓷厂做技术工作,所到之处都深受领导和工人的称赞。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并被选为工会主席。1955年,上级指示恢复钧瓷生产。卢正兴和父亲被招聘到神垕公私合营豫西瓷厂试制钧瓷。

1958年国家批准建立地方国营禹县神垕钧瓷厂,他和其他钧瓷艺人一道“群英集会”大搞钧瓷。建厂不久,正值北京建设人民大会堂,上级通知烧制大型钧瓷,展入河南厅。就在烧制这些产品时,因赶时间而开热窑,卢正兴的眉毛、头发几乎全被烧光,人们都说他是“铁头”。实际上他的“铁头”绰号由来已久。几十年来,搞钧瓷试验一般都是急着看结果,开热窑是常事,他都是冒着高温首先进窑,肉皮烧红、眉毛烧焦从不叫苦,他这种敢于赴汤蹈火的精神,在地方国营禹县瓷厂人人皆知,至今仍传为美谈。卢正兴的另一个绰号叫“憨子”。因他几十年来,不管是严冬还是盛夏,每时每刻都在摸索探讨新的试验成果。他走亲访友,人家叫他拿一些稀罕食物时,他总是说:“拿吃的不如背石头。”因此他的憨名就此流传开来,众所周知了。

为了使钧瓷中的天青色赶上宋代水平,就必须在釉里减去惯用的氧化钴,使原料在窑内自然变化、呈色,这样釉色才能莹润柔和。这在几百年来没有先例,必须重新探索,反复研究。卢正兴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和其他艺人一起试验成功,不仅为国家节约了资金,而且自明清以来,在研究钧釉方面,这也是一个新的突破。

1963年,他利用业余时间,翻山越岭找原料,搞试验。在神垕灵泉寺附近发现两种石头(红色和白色),分别命名为“龙红、龙白”,经过多次试验应用于钧釉配方,效果良好。同年,他和技术人员一起跋山涉水,在本县下官寺兰花山找到了铜矿石,配成5种钧釉(10#、20#、21#、39#、47#),烧出产品紫里透红,红中带蓝,蓝中泛青,形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和宋官窑钧瓷的釉色基本相同。

1975年11月,研究钧釉需要一种原料,厂里决定让卢正兴到临汝县(今河南汝州)去找。他只身一人到临汝县,此时正值严冬季节,寒气逼人,他和当地大队干部一起,踏遍深山老林,顶风雪,冒严寒,终于找到了配釉用的石头,用冻僵的双手,从雪窝里把石头捡出来。当时雪深路滑,路不通车,他就背着20多公斤重的石头,走了20多公里的泥泞道路,一直背到临汝县城,运回神垕。至今这种石头在钧釉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原料。这在钧釉研究上又是一次新的突破。

为了改进钧釉配方,1974年,年近花甲的卢正兴又几次翻山越岭,四处寻找钧瓷的配釉原料,后来终于在驻驾山下找到了一种红石头。他带回粉碎试验,配成40#号釉,烧出的产品五光十色,玉润典雅。后又用于彩瓷釉,效果良好,不但适于内销,而且也是出口瓷必不可少的釉料。神垕所有厂家都普遍应用,被命名为“红长石”。这种釉料价格低廉,釉色美观,应用广泛。这在神垕钧瓷的发展进程中又谱写了新篇章。

卢正兴在地方国营禹州瓷厂工作20余年,他很少休病假,1977年10月在上夜班时,因劳累过度摔倒在炉坑里,肋骨断了三根,不得不住进医院。在住院期间,他仍然惦记着钧瓷的试验,病没痊愈就带病上班。同年12月,他出席了禹县人民政府召开的科技代表大会。《禹县风物传说》刊登了他讲述的《窑神的来历》和《第一窑钧瓷是怎么样烧成的》文章。1982年8月1日他加入中国科协自然科学专门学会。1950年,陈万里来神垕考察钧瓷,亲自登门拜访,卢正兴父子不辞辛劳,带领陈先生步行数十里到神垕西部山区考察古窑址,寻找古钧标本,陈先生这次考察收获很大,曾写有《禹州之行》一文。1964年叶哲民先生的调查任务顺利完成。他在《河南禹县古窑址调查记略》中写道:“在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以及神垕钧瓷厂卢正兴、郗杰等老艺人的帮助下,获得了较多的标本和线索,为各窑历史与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准备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197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冯先铭、山东省硅酸盐研究所刘凯民等来神垕考察,亦由卢正兴奉陪始终。考察结束后,各位专家和卢正兴一起合影留念。1979年9月,他从地方国营禹县瓷厂光荣退休。退休后,外地厂矿企业纷纷来人、来函提出高薪聘请,他都婉言谢绝,决心将自己晚年余热献给家乡的钧瓷事业。后来他到神垕镇南大瓷厂任副经理,同厂领导积极配合,团结广大工人群众,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使濒临倒闭的企业死而复生,扭亏为盈,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神垕镇政府的表彰。1981年,国家投资恢复北宋官瓷,卢正兴应邀去开封工艺美术实验厂参加试验。经过4年的努力,于1984年试验成功,使失传800余年的官瓷重放异彩。产品经我国陶瓷专家鉴定,达到宋代水平。198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任向东被学校派遣,来向卢正兴学习卢钧工艺。他虽然年迈体衰,但仍坚持利用早晚时间在家建窑试验,自做自烧,为全面总结钧瓷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卢正兴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患胃窦癌。在郑州住院期间,他仍惦念着家里没烧完的钧瓷,惦念着大队瓷厂的一切。他的病情虽不断恶化,但总是以惊人的毅力,向后人讲述钧瓷的奥秘,他还教育4个子女,要好好工作,刻苦学习,把祖先没干完的事业一定干到底,为社会主义多做贡献。

目前,卢家世代钧窑当家人卢俊岭正乘着当世盛行的钧瓷之风,大力发展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决心把钧瓷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将钧瓷的神韵和风采献给更多热爱艺术、喜欢收藏的人。

相关链接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它以祭禹王的钧台得名。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具体可总结为“贵、神、奇、妙、绝”五大特点。

贵,在于它端庄古雅、胎骨坚实、雕工严整、线条明快的艺术造型。钧瓷在宋代以后为御用贡品,其造型充满了皇室的威严肃穆、富丽堂皇的高贵气派和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钧瓷着意仿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古朴典雅,装饰简练,线条明快,具有强烈的民族时代特色。如出戟尊鼓钉洗、葵花洗、海棠式、六角花盒、鸡心碗、三足炉以及瓶、罐、盘、钵盂等等。因其胎骨坚实,细腻致密,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故而在烧制过程中釉面熔化下流,使脱边整齐,棱线舒畅,加之器底的芝麻酱色,形成了钧瓷的铜口铁足的特殊装饰美感。钧瓷的名贵在于它的烧制不易。一件钧瓷从采料、粉碎到设计、注浆、修刻、对接、定型、上釉、煅烧等等,须经72道工序。烧制的难度之大,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神,钧瓷以窑变为神。钧瓷窑变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得以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出现意想不到的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釉。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像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如盛开的牡丹,深红的海棠。

奇,钧瓷以迸瓷为奇。迸瓷又称“开片”,是指钧瓷在开片过程中,釉色在高温作用下,渗透到瓷胎中,促进釉面开裂,使釉面在色彩万变的基础上又出现人力不可变的多种奇妙美丽的纹路。

妙,妙趣天成的钧瓷图案以出现景观为上乘。钧瓷在烧制过程中,通过自然窑变,使各种渗化的釉色和奇美的纹路相互交叠,聚色成形,使釉面浑然构成一幅幅奇妙的风景和图案造型,有的青如蓝天,有的红似朝霞,有的在青色背景上弥漫各种红色流纹,像雨过天晴泛红霞,有的在紫色背景上布有蓝白丝的流纹,酷似峡谷飞瀑;有的青、蓝、紫、红诸色交错掩映,宛若多种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如高山之雾、月白风清、银星闪烁、玉暧冰河、焰火怒放、夕阳红霞、孔雀开屏、寒鸦归林、仙山琼阁、杏雨江南等。

绝,钧瓷极品收藏谓之绝。钧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由于端庄文雅的造型,绚丽万变的釉色,奇异奥妙的纹路,窑变神异的图案,使其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了人们珍贵的观赏品和收藏品。偶得一件集釉色、纹路、釉画多种优点于一身,且窑变釉色画面千姿百态,意境深邃,富有诗情画意,集贵、神、奇、妙、绝于一个器物上,则是空前绝后的极品。

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有韵味。钧瓷胎质,陶质清纯,坚实细腻,叩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

古人用“五光十色润如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美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色的艳丽。

鉴赏钧瓷,一看釉色,二看造型,三看工艺。造型如何,看后便知;工艺粗细,也不难察验;唯有釉色,要下一定的功夫。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釉色才算是上乘的,又该如何去鉴赏呢?用九个字概括:境、活、变、纹、厚、润、纯、正、浑。

鉴赏一件钧瓷的釉色,只要按照上述九个字去分析,基本上都能分出优劣来。但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件钧瓷都具备上述九个特点,如窑变单色釉就没有“境”和“变”,所以有时也不能强调一件好的钧瓷非要同时都具备上述特点。

猜你喜欢

瓷厂钧瓷釉色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唤醒藏在烟囱里的记忆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别老拿十大瓷厂倒闭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