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镜重圆 ”

2021-12-20冯广丽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铜镜器物纹饰

冯广丽

铜镜自齐家文化时期开始,历经4000年历史,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铜镜是花好月圆的象征,破镜重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铜镜大多是圆的,圆形在中国古代有圆满、团圆、吉祥之意,也象征爱情婚姻的美满。两汉时期是铜镜的辉煌时期,无数纹饰精美、造型丰富的铜镜被创造出来,高超的冶金和铸造工艺、华丽的装饰及表面处理技术令世人叹为观止,既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又满足了人们的各种社会文化需求。本次保护修复的是淮阳县博物馆藏的东汉多乳禽兽纹铜镜,由于出土年代久远,受到自身特性、埋藏环境、自然环境等各种劣化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变形破碎、矿化锈蚀、面目全非。针对铜镜病害的特征及保护修复要求,淮阳县博物馆委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制订方案,保护修复工作在河南省第六期青铜器修复保护培训班期间实施。采用当代保护修复技术,使支离破碎的东汉多乳禽兽纹铜镜,达到“破镜重圆”的效果。

修复前概况分析

多乳禽兽纹铜镜,编号为0560-21,该铜镜破成6块,破损严重,另有残缺,局部锈蚀严重。直径16.4厘米,厚6.8厘米,通体黑色、蓝色相间锈蚀。提取文物后称重520克,器物有缺失、开裂、锈蚀等情况。出土后一直保存在淮阳县博物馆文物库房,库房无恒温、恒湿调控设备,常年在自然条件下保存,一直未做进一步的修复保护处理,铜镜器形独特且地域时代特征明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对探讨中原地区的文化面貌及东汉时期中原文化体系,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也是研究东汉时期铜镜冶炼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之一。

病害检测及评估

保护修复前应对铜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对其保存现状科学评估,因为分析检测的结果将直接或间接指导铜镜的保护修复工作,所以在前期器物外表观察、探讨和多角度照相存档的基础上,选取两处锈蚀样品,用手术刀细心剥离,样品分别是:镜背部纽土和镜背部纹饰处绿锈,将样品标明所在具体位置、颜色并装入自封袋内以备检测分析。

拟采用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及傅里叶红外显微分析仪等手段,对铜镜的合金成分、金相显微结构及锈蚀物基本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检测,并根据病害分析结果对铜镜病害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依据对金属结构和重点锈蚀样品的检测分析,铜镜锈蚀检测结果属于无害锈,并请教专家老师的现场调查观测,铜镜的绿色锈层稳固,附着力强,对铜镜而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深蓝色锈蚀附着于器底的土锈堆积,除有碍观瞻外,无损铜镜整体的安全性,出土后在库房内存放,表层所有锈蚀没有发现变异现象,性质比较稳定,故决定暂缓进一步处理。

保護修复方案的制订

在铜镜的修复保护中,遵照我国《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修复保护中不改变文物原貌的真实性及可操作性的规定,结合国际上通用的最小干预、可逆性和可再处理性等三大原则,采用优化后的传统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目前国内修复行业成熟的材料,按程序精心操作。保护修复方案是以分析检测结果为轴心而制订的,依据分析检测而进行针对性处理。此次文物修复方式是以“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来稳步推进,保护修复核心部分分为两块:一是文物本身健康的保护,如去病害、封固、缓蚀等;二是文物外观的修复,如补配、修饰、上色、作锈等。保护修复原则为:永远把文物本身的健康和去除病害放在第一位,及时分析检测去除病害;修旧如旧,尊重历史,多余的修复等于破坏。最大限度地恢复铜镜的艺术形象,并为文物的长期保存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坚持定期巡查监测制度,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和大众教育。

保护修复工艺的实施

结合观测调查分析和仪器检测分析结果,为铜镜的保护修复处理提供了充分的方法论指导,依据文物保护技术流程图进一步制定出详细的技术操作步骤。

技术操作流程:文物基本信息的采集 → 保存现状调查与检测分析 → 清洗处理器体污染物和断面碴口→补缺→ 焊接 → 调色做旧 → 封护。

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超声波、手术刀、棉签、刷子、去离子水、去锈药水、丙酮、无水乙醇、漆片、颜料等。

1.信息的采集:确认铜镜编号、名称、来源、器形、时代、材质与文物等级,大致拼对了解其残缺破损程度,以思考修复方式,测量直径、厚度及未修复前重量,详细记录器物未修复前原状及保存状况并拍摄照片留档。

2.病害分析检测:借助精密仪器分析鉴定器物内部合金构造成分和判别锈蚀物优劣,初步分析铜镜病害情况并取样做病害检测及评估,为下一步保护修复文物提供科学依据。

取样1:铜镜背部铜纽内部微量土;目的是检测土壤成分及微生物情况。

取样2:铜镜背部花纹处层状堆积微量绿锈;目的是检测是否存在有害锈,锈蚀程度如何。

分析镜面、镜背面及断口处金属成分,根据铜质含量来制订其修复方案。

检测结果显示取样2氯离子含量严重超标(CL:26.2)需要立即除锈。

3.清理:配置除锈剂,用于去除青铜器锈蚀。清除方法为:将除锈剂用棉花浸染后点敷,配合手术刀小心清理顽固锈蚀,务必注意锈蚀要根除。依据分析检测锈蚀物组成,使用手术刀、电烙铁、牙科钻等清除覆盖在青铜花纹上的无害青铜锈蚀物,借助体视显微镜进行清理至花纹图案清晰可见。

4.补配:经拼对后发现铜镜有相当面积的残缺,需铸模补配。由于纹饰较细,考虑使用硅胶模型。器物铜质含量较高,考虑于镜面、镜背面无纹饰处打磨菱形凹槽,做点焊方式的处理。尽量降低对文物的伤害。为加强修复后器物的牢固程度,后期可配合使用胶类产品。将6块残片背部无纹饰处及镜面找到衔接的点,每片平均3个点以上(点越多越牢固)并用笔做记号。在做记号的地方打磨,最终两片相接处拼对能形成合适大小的菱形凹槽为止,以便于高温加热后的液态锡灌入。凹槽都打磨出来后,下一步准备焊接。

5.焊接:焊接时需注意的事项:

(1)镜面接缝处应平整无凸凹;

(2)镜背部纹饰要拼对得整齐顺畅;

(3)注意整体器形的规律;

(4)由于镜面接缝调整属于细微操作,无法佩戴手套隔热,要注意避免烫伤;

(5)焊接后不可立即松手,应等待焊口处锡完全冷却,否则接口处会出现因承重而产生的器物轻微变形。

铜镜焊接完毕后,用硅橡胶铺于镜面背部选定位置,目的为套取镜背部纹饰模型,然后用调制的石膏搅拌均匀后,铺于硅胶模范上,待其固化后,起固定作用,以防止硅橡胶由于热冷变化而产生的轻微变形。硅橡胶模范成功导出后,用原子灰加固化剂搅拌均匀,然后用调色刀铺于硅胶模范上,轻轻按压,以便原子灰与硅胶模范充分紧密结合。另外要掌握好原子灰模型厚度及平整度。

待原子灰模型完全固化后取出,测量铜镜残缺面面积,选定位置合适、纹饰合适、大小合适的原子灰模型,经测量后裁剪出来。把裁剪后的原子灰模型分为两部分,镜截面较厚的边缘部分(模型1)和镜面较薄更靠近中心的部分(模型2)。在模型1处应填充的位置上,垫一块与模型1大小一致的铜皮,用焊接的方法补文物的缺失处(垫片打底)。铜片焊接位置最好与原子灰模型厚度一致,方便模型嵌入。模型成功嵌入后做微调,镜面无纹饰处亦用原子灰补平。

由于原文物的模型2应嵌入处较薄,铜质较少,不能采用模型1的处理方法,故模型2处理方法如下:将模型2截面涂上AB胶,文物残缺处截面同样涂上AB胶,对齐纹饰,找平镜面后黏合好,立即用加热好的热冷胶固定。另外,在文物拼接的缝隙内灌入AB胶,用吹风机吹拂使其渗入缝隙中以加固修复文物。等待AB胶生效,AB胶24小时彻底固化后,用砂纸打磨原子灰模型和原子灰修飾的焊点处、裂缝处,打磨时尽量不要伤及原器物。

6.调色做旧:器物打磨平整后开始上色,依据器物补配区域的锈色深浅,用漆片调和颜色,采用拨、点、涂、抹等方法,做到色彩和原器物一致。

使用材料:乙醇、仿矿物质颜料(形状:微小颗粒)、漆片等。

使用工具:医用脱脂棉、牙签、水粉笔等。

使用乙醇稀释漆片后加入黑色颜料并混合少量绿、红、黄、蓝等颜料后进行调色,与器物颜色越相近越好,调好后为补配部分与修饰部分上一层底色。

观察器物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形状的色块、色层以及锈蚀部位的颜色及形状,进行调色。

用点(笔)、蘸(棉花)、滚(棉签)、溅(牙签拨动水粉笔产生的颜料溅射)等方式进行层层上色,直至上色完成。

上色时切忌反复修改,过犹不及。

由于材质不同,所以补配部分与原文物光泽度有区别,选择对补配部分进行打蜡抛光处理。

7.封护:为与保存环境中的氧气、水分隔绝,使铜镜处于稳定状态,达到防止锈蚀蔓延的目的,对修复好的器物,依据其表面保存状况,采用1%—3%浓度的苯骈三氨唑酒精溶液、B-72溶液等材料,室温通风处酌情刷涂或喷涂一至多遍,进行必要的缓蚀封护处理。

破?镜?重?圆

通过对多乳禽兽纹镜的保护修复,明确了在修复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原则上永远把文物本身的健康和去除病害放在第一位,及时分析检测去除病害;修旧如旧,尊重历史,多余的修复等于破坏。铜镜保护修复后的保存方法与环境,建议存放于适合青铜器文物贮藏的恒温恒湿环境中,轻拿轻放(双手)以免文物出现损伤或开裂,定期分析检测有害锈成分是否复发,注意观察补配部分是否出现松动和老化。保护修复后的铜镜不仅恢复了破损的文物原貌,还增加了修复部位的强度,支离破碎的东汉多乳禽兽纹铜镜,达到了“破镜重圆”的效果。

猜你喜欢

铜镜器物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玩转古铜镜收藏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器物之心
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