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纯对白”语言形式的教学思考
2021-12-20张璐
张璐
【设计理念】
《慈母情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文章描写细腻,语言浅显易懂,母亲的形象动人鲜活,情感真挚动人。五年级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较强,已经具备较强的词句品析和鉴赏的能力,能够跟随文字获得情感体验。此时,“教”已不再是目的,而是将方法授予学生的手段,让学生从短暂的课堂中学会技巧,自己“捕鱼”。而课文正是一柄最适合学生,也最标准、精致的“钓竿”——以文章为竿,使学生在终身的学习、阅读中使用。
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在《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中,学生对于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已有较好的基础,稍加点拨便能够融会贯通;而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却是独特典型的“纯对白”的语言形式,这是学生在之前的课文中从未接触的,但在课外阅读中却经常看到。若能学会并掌握“纯对白”的语言形式和作用,那将是学生的一大收获。
【目标定位】
1.认识三个生字,结合文章和生活经验理解“龟裂”等词语。
2.体会文章是怎样运用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母爱的。
3.品析文章中“纯对白”的语言形式,从中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4.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案例描述】
聚焦一:学习纯对白形式,品语言描写之妙
1.通过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作者在动作神态方面的写作特点,那么他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呢?
请看到文中对话最密集的片段。
2.请品读这一段话,思考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将思考批注在书本中的段落边上。
3.交流反馈:
(1)运用标点表现思想
生:“我”的语言中出现了很多省略号。
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说明“我”说话支支吾吾、断断续续。
师:“我”说话断断续续,心中可能在想些什么?
(心虚、犹豫、担心、惭愧……)
生:母亲的话句末符号都是问号、感叹号。
师:母亲这么着急地说话,又是为了什么?
(母亲工作量大,忙碌,没时间理“我”,很辛苦)
小结:是啊,我们从标点就能得知母亲为了供养“我”十分辛苦,慈母——情深啊!
(2)对话单独成行
生:我发现这段对话都没有提示语。我们以前只学过提示语在前边、中间或者后面的。
师:没错,这就是“纯对白”的语言形式,你又发现了它的一大特点——没有提示语。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感受对话中人物的情感。
4.小结:在写事时,人物对话的描写不仅能够推动情节发展,还能表达语言背后人物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可以学习梁晓声这段纯对白中的这几个特点。
聚焦二:拓展对话片段,练习语言品析
1.这位坚忍的母亲,自己舍不得吃饱饭、穿暖衣、坐公车,却对“我”如此的慷慨!一元五角钱,足以支撑一个家庭一天的生活了。终于,我拥有了《青年近卫军》,也擁有了自己的一本又一本小说。而母亲,却老了,病了。请看梁晓声《母亲》中的这一段纯对白。
2.你从这段简短又意味深长的对话中读出了什么?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这段对话中“我”和医生的语言中都运用了许多省略号。
师:那你认为这两处省略号代表的意思相同吗?
生:不同。“我”用了那么多省略号,可能是因为“我”知道母亲病重太悲伤了。
生:“我”认为梁晓声用省略号是因为他难以接受母亲病得这么重,所以无法流畅地说话,而医生可能是同情我的母亲年纪这么大了,病得那么重,所以说话断断续续。
……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学到“纯对白”的语言特点,还能够在各种语境中结合文字进行理解和分析,真棒!在你们的课外阅读中,遇见“纯对白”时,希望你们也能够加以思考,以期对文章更好地理解。
聚焦三:以“鱼”化“渔”,从悟到写
1.同学们,你们知道梁晓声这位当过农民、拖拉机手的大作家,在他的作品第一次被出版时,竟然偷偷走到一边,躲在角落哭泣。他说,那一刻,他最想自己的母亲!如果此时能够与母亲说上几句话,他与母亲会说些什么?请运用“纯对白”的形式,写一写。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高段学生提出了能够联系文意和自己的积累,对文章进行揣摩和理解的要求,强调了自主独立地思考,享受独特的阅读体验。在这堂课中,学生从积累学习到尝试运用,再到灵活使用实现了进步。本文作者补充的一则“纯对白”材料,不仅是作为一则语言练习材料,这则与《慈母情深》一样节选于小说《母亲》的对话,同样饱含着母子之情。母亲奉献一生,终得重病的情节,深深感染了学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情感体验。
在小练笔的设计中,作者尝试着鼓励学生运用“纯对白”的形式,使用对话描写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学生能够合情合理地写作,并从简单的对白中透露出人物深刻的思想和情绪。这令作者十分惊喜。相信这堂课将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让新鲜的思想融入每堂课。